APP下载

李彦仁心伏“心魔”

2016-08-10

工会博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心魔服刑人员大队

□本刊记者石海芹通讯员毕艳华玉秀文/摄



李彦仁心伏“心魔”

□本刊记者石海芹通讯员毕艳华玉秀文/摄

春节期间,正在单位值班的李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几张自己和同事的简笔画。为她作画的作者,既不是知名的书画作家,也不是身边的亲朋好友,而是一个曾经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服刑女犯。

作为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的大队长,李彦已经在教育矫治岗位工作了18年,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成为了所里的“顶梁柱”和“救火队”,全所违纪的服刑人员、新入所的服刑人员都集中在李彦所管理的四大队。

李彦用科学的矫治方法、人性化的工作模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带领四大队克服了服刑人员构成复杂、不服从管教的困难,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正因如此,她于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暨首都政法标兵、局优秀大队长、局十佳女警。她所带领的四大队在升级达标活动中一直被评为A级达标大队,2014、2015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大队,2015年记集体三等功。

攻坚克难,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近年来,服刑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的越发普遍。集中处理“疑难杂症”的四大队,收押此类存在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相较其他监所的大队,李彦所在的四大队患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数量是最多的,甚至多过有些监所几个大队的总和。

多年前,李彦就考下了三级心理咨询师,但面对新问题,她还是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学有所思,学以致用,积极将所学应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她们中有哭闹喊冤的、不认罪认错的、意图撞墙的。”李彦说,看管任务非常繁重,既要保证他们不会自我伤害,还要保障周围服刑人员不受伤害。她带领战友们针对收押工作特点和工作要点,探索出了“统筹、快速、细致”的六字工作方法。统筹,即事先做好方案计划,明确责任分工,考虑到各项常规因素和突发因素,具体到人,细致到点;快速,即熟悉收押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用最短的时间摸清新收押人员基本情况,根据情况指定责任民警,编入到合适的班组中去,及时交流汇总,保证全队民警了解新收押人员情况;细致,即将强烈的责任心外化到民警的具体工作中去,认真细致地做好物品交接、清查工作,尊重关爱新收押罪犯,耐心细致地做好谈话工作,尽可能多地摸清罪犯的真实情况,为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李彦带领下,四大队全体民警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大队各项工作,完善收押、调遣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了收押第一站、管理第一关、教育第一课、矫治第一步四项职能,实现了收押工作的常态化,和收押大队的良性运转,所管秩序持续稳定,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提到大队的“病号”,李彦都记得十分深刻:服刑人员李某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杨某是“偏执状态”。“她们在入所时行为怪异,沟通更是困难。”对待正常人的工作方法并不适用于对待心理异常的服刑人员。李彦不断的通过学习、请教,掌握心理治疗方法。

李彦要对每个有心理问题服刑人员进行教育,让其他服刑人员不要对特殊成员进行刺激、保障睡眠,在值日卫生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照顾。“她们与普通服刑人员是有区别的,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病人,教育矫治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既要重点关注,又要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李彦说,在因人而异开展教育矫治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去特殊化”,依据现实表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规范管理绝不放松,纠正过激行为,强化服刑改造意识。李彦带领全体民警鼓励服刑人员培养兴趣爱好,创作手工作品,折纸、涂色、串珠、贴钻石画,培养她们的注意力,转移负面情绪。

如何让服刑人员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回归社会成为了李彦最上心的事。

爱心育人,温暖融化“心魔”

服刑人员中除了患有身体疾病,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如何让服刑人员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回归社会成为了李彦最上心的事。她常说,“有耕耘才有收获,没有日积月累,哪来质的飞跃?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服刑人员王某,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刚到四大队时,不服从民警的管理,不回答民警的提问,不与民警交流,抵触情绪很大,多次出现对民警和看护人员进行踢打抓咬的情况,被大兴精神病医院的专家诊断为幻觉妄想状态。李彦主动担当,制定阶段工作方法和措施,疏导消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纠正过激行为,并积极与医务部门联系沟通,按医嘱配合给予药物治疗,实现了攻坚破冰,王某踢打抓咬的状态明显消失了,脸上有了微笑,能够认罪认错,参加大队集体活动并进行现身说法,在其释放前还给民警写出了感谢信。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服刑人员游某某,因为自己的违法犯罪事情一直不服,入所后她以绝食的方式拒绝接受民警的管理教育,正当她的管班民警束手无策时李彦站了出来。李彦从其自身和家庭进行劝说与启发游某某,让其感受到民警是真的为她好。同时,亲自主动给其喂饭,并说这是替她儿女在做,希望她健康。当时,游某某被深深地触动,哭着跪在地上感谢民警,逐步开始自行吃饭。两个月后她释放时,体重增加了近10斤,不需搀扶就自己走出了大门。

服刑人员孙某,入所时双腿不能站立,在分局已经爬行了4个月,经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病变。李彦经过细致观察分析,认为是心理上的障碍导致的不能行走。针对孙某的情况,与医生密切配合,在为其服用钙片和维生素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强化治疗效果,同时安排有运动特长的民警每天坚持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经过两个月零七天,从爬行到用小椅子、高凳支撑着挪动,再到借助床栏杆走动,由最初的抵触,到释放前的留恋,从爬进来,到走出去,释放那天,孙某已经不依赖任何帮助,自己正常地走出大门了。她在释放前给大队留了一封感谢信:“队长们对我的关心、照顾让我的内心一天天温暖起来,我感谢四大队所有队长们。”

“矫治一个人,就是挽救了一个家。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意义重大。”李彦说,帮助服刑人员克服“心魔”,让她们正常地回归社会才是教育矫治的最根本目的,而这也是全体政法干警的期盼和使命。

猜你喜欢

心魔服刑人员大队
我与心魔过招
我与心魔过招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为官先要祛“心魔”——心魔不除,难以成器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大选登记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
心魔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