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维度战略选择

2016-08-10马震

学术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能源

马震

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维度战略选择

马震

“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同时还对推进区域协调,实现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文章在分析了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点、缺陷、机遇和挑战后,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应该聚焦政策、交通、贸易和民心相通等多种因素,并据此得出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维度战略选择。

丝绸之路经济带;五路联通;多维度战略目标

一、引 言

两千多年前,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进行“凿空”,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联系。自此以后,这条道路(丝绸之路)商旅来往日渐增多,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重要纽带。两千多年后,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在交通上实现联通,在贸易合作方面全面畅通,各国人民之间民心相通,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的这个愿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再次强调[1]。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同中亚诸国的联系,不仅可以推进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是助推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认识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设计科学的战略目标,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便显得尤为重要[2]。

二、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SWOT分析

对中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SWOT(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s)分析,具体来阐述中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为论述基本战略奠定基础。

(一)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

中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既有经济实力的优势又有地缘优势。

1.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中国在2010年已经超越了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总量巨大,并在随后的三年中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600亿美元,同比增速7.6%,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大国。然而,从我国贸易分布的特征来看,中国过去贸易的重点主要是发达国家,集中在欧美。从1999年到2012年,中国的前七大贸易伙伴始终为欧盟、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从而导致中国贸易也主要集聚于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而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对外通道过于依赖单一的海路通道。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中国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难有大幅增长,同时欧美等国担忧全球经济失衡愈演愈烈从而针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都使得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前景布满阴霾。所以,未来中国要保持持续发展,开拓新市场,打通新渠道是必由之路。同时中国凭借过去多年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大力推进“西进”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协同发展、共同开发,是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之一。

2.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度的提高以及相关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保障。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至今已有15年,西部地区过去多年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国家在2009年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该区域的自然禀赋条件优秀,在丝绸之路沿线是经济基础雄厚,具有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是连接东部、南部、西部三大板块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层面上处于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西安咸阳新区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3]。关中-天水经济区纵深向西,兰州新区是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而与中亚五国接壤,区位优势明显的喀什经济特区的成立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一环,享受产业、税收、金融、土地、外贸等特殊扶持政策。有此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些新区和特区的设立和筹建将对西部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各个省区给予强大的政策保障。而这些新区和特区之间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为中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劣势

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民族众多,在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西部地区占有50个以上民族。由于民族文化和信仰的不同,民族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在与我国接壤的14个邻国中,其中西部边境就有13个国家与我们接壤(除朝鲜外),一直以来边境地区都是境内外的一些非法势力活动猖獗的地区,西部边境地区长期受跨境犯罪、恐怖主义、走私活动和分裂势力的威胁。加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国家边境沿线的治安面临威胁和不稳定因素,使得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

1.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净出口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与日本,该三个地区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三大贸易伙伴。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美、欧、日与中国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35.2%,这样的贸易格局导致两个隐忧的存在:一是长期集中在欧美国家,外贸风险不断加大,导致我国外贸多元化的格局推进缓慢;二是导致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持续扩大,特别是对外开放方面差距不断加大。所以破解中国传统外贸的格局,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图1还可以发现,201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省份的对外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5.56%,比重较低,低层次的经贸合作使得对外开放的局面受到阻力。因此,国家从战略层面上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未来将把我国与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诸多国家的经贸合作推上轨道。这些国家包括蒙古、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巴基斯坦等国家[2]。

表1 2012年我国同主要贸易国(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海关货物进出口情况

图1“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省份对外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2.为我国能源多元化战略提供了保障。中国虽然是煤炭和石油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但近几年来中国的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对煤炭和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达3.2亿吨;2013年原油进口延续稳步增长,进口量为28195万吨,同比增长4.03%;2013年我国煤炭和石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8.13%和57.39%。“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分布的国家,如地处西亚的伊拉克、伊朗等国是石油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国家,东亚的蒙古煤炭资源丰富,南亚的巴基斯坦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比较丰富,俄罗斯则是石油和天然气大国,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新复兴,将在能源合作方面改变中国过去单一的海上通道。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能源国家纷纷将能源作为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而我国倡导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这正好能形成我国与这些能源国家的优势互补,未来的合作空间广阔[4]。进一步加强我国与这些国家在能源进出口方面的战略合作,开辟陆路能源通道,为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提供保障,为我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机遇。

3.为我国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国内方面来看,处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省区是有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富集、土地广袤等优势,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不够,产业链不长,经济效益和技术含量低,整体经济粗放式特征明显,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未能得以很好地发挥。从国际视角而言,蒙古、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比较相似,那就是经济结构都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能源出口来支撑工业经济,在其他加工工业和制造业方面相对薄弱,发展也相对滞后。这些国家逐渐认识到本国的这一经济结构现状,都在积极地调整其经济发展结构,这些举措都为中国西部省区产业与这些需求对接提供了条件[5]。

(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

1.各国以及我国相关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博弈,若处理不好,会面临更多困难和障碍。“丝绸之路经济带”位于东亚和欧洲两大繁荣经济圈的凹陷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资源和能源十分丰富,所以成为各国和地区的必争之地。近些年,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盟等国家针对这一重要市场和资源的抢夺。另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和建设推进方面,我国相关省区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有着各自的考量。可以说西部各省区在中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都呈现“备战”之势,均强烈期待借助这一战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能通过承接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带,但不可避免的是会出现一哄而上和同质化竞争。所以国内各省之间的相互博弈和无序竞争也将会给我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

2.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合作的瓶颈突出反映在交通运输方面。针对交通运输这个薄弱环节,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探索突破道路。多年来,与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分别签订了汽车运输协定和十几个双边协议。目前,除不丹和阿富汗以外,我国和重要邻国依次开通了278条汽车运输线路,均实现了汽车运输的直接到达。当前,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诸国四位一体的交通运输综合网络,包括:航空、管道、公路和铁路运输。然而尽管在道路的联通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协调跨境运输的机制方面还不尽完善;另一方面是铁路运输线路单一,运力有限,加大了运输的成本和时间。所以总体来说,现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能不足,运输协定难以全面落实,运输合作水平低等问题的挑战。

三、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

通过第二部分的论述可以发现,借助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国际参与度,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西部各省区以及西亚诸国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因此,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除了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外,还应该包括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维护边疆稳定等多重目标,具体包括:

(一)政策沟通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环节

政策沟通是至关重要,从战略层面上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应该尽快提上日程,从政策层面推进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合作与沟通的机制与平台,确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之间合作发展的目标和区域合作发展目标。在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政策制定、信息收集方面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真正做到“交通联通、贸易互通、民心连通、货币流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繁荣和实现合作的战略远景积极努力。除此之外,对国际组织在“新亚欧大陆桥”时期建立的沟通协调机制放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改,对协调领域进行有效地扩充、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层次,建政策沟通平台,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进程。

(二)道路联通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关键的着力点在“通”,最基础的是道路体系的连接,进一步推进中国西部地区与接壤国家的铁路建设,与各国共同推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将各国的运输标准、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统一;利用高铁这种现代交通方式推进高铁外交,建设泛亚铁路,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交通网络建立起来;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三)贸易畅通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口近30亿人,如此之大的市场规模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诸国在投资和贸易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各国之间应在投资和贸易互利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在区域内部进一步探索自由贸易的可能性。中国应积极主动地与中亚各国进行友好协商,就互设境外产业园问题达成共识,构建中国与欧洲、中亚、西亚各国的开放大平台,进而拓展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市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企业“走进来”。

(四)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润滑剂”是货币的流通

货币流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五通”建设当中的“润滑剂”,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输血”功能与作用。在贸易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各国实现本币结算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在实践当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效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中国与西亚和中亚的贸易合作中已经发挥着积极作用,进一步加深了国与国之间货币的相互流通。为了更好地凝聚各个国家的金融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应该发起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银行,破解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难题,这样做短期内既可以很好地应对危机,从长远来看,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之上,中国应积极探索人民币金融创新的渠道,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推广人民币的畅销,将人民币作为标准货币用于中亚区域性国际账户结算的标准货币[6]。

(五)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助推剂”是民心相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同繁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民人心所向,各国在坚持世代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下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加深传统友谊,增进互相全面了解,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齐心协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推向更新的高度,为各国人民造福。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中亚、西亚和欧洲,沿线各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应该以旅游业为推手,广泛展开区域旅游合作,在旅游资源开发(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人才的交流与培训、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在教育与培训方面,设立中国政府对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项目,大力支持中亚地区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并在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交流方面进行引导,加强各国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促进相互之间在文化领域的认知。在科研方面,促进我国与中亚地区各国高校与科研机构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考古与保护工作的课题联合研究等。完善商贸投资、旅游探亲等签证管理办法,积极推动逐步实现入境“落地签证”政策。

四、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

中国有效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合作,在步骤上,要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领域,我国应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手段,根据各国的国情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在合作领域和内容方面,主要以经济贸易为主,进一步推动在交通和能源、城市和安全等多个维度的发展。中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目标是发展,以及带动大家共同发展,所以中国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规划,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的实现,即系统的践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规划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交通一体化战略;能源一体化战略;产业一体化战略;城市一体化战略;安全一体化战略。

(一)交通一体化战略是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交通一体化战略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战略规划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连云港-霍尔果斯等公路干线竣工,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等铁路工程稳步推进,基本形成点线协调交通顺畅的中亚运输网络。近年来中国高铁技术发展迅速,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积极的铁路修建计划[7]。这些计划都为中国高铁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一体化提供了机遇。另外,国际协调机制欠缺以及不完善等问题都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一体化程度仍然偏低。未来我国应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运输能力建设和关键节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加快完善国内协调机制,尽快建立综合性的国际协调机制,最终目的在于建设由中国通往中亚、南亚、中东、东欧最后直至西欧的多条交通通道,有力地带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

交通一体化一个重要内容还包括信息一体化。中国有着国际先进水平的通信设备和技术,而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亚国家正在全面推进电信行业的私有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通信领域信息服务领域的成功合作必将进一步推动彼此经贸的往来和发展。

(二)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形式是能源一体化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集中有俄罗斯及中亚西亚多个重要能源资源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为中国的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家战略利益互补格局:一方面能源产业是亚欧大陆能源资源国的支柱产业,而这些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匮乏,能源产业的现代化改造滞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充裕的资金和成熟的技术,可为资源国大型能源项目的建设、能源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以及能源产业链的延长提供重要支持[8]。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旺盛,是具有“战略买家”地位的能源大市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一体化战略,不仅能扩大陆上能源供给,规避过于依赖海上能源运输带来的风险,而且能为中亚能源出口提供广大的市场,将世界能源主要产地与世界能源主要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产业一体化战略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或转轨国家,这些国家的产业主要以石油加工、采矿等为主,整体产业同质化较为严重。因而,在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上,要从经济角度出发,按照政府调节和市场导向的规律,寻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途径,多方沟通产业政策,改善产业布局的同质化问题。产业一体化战略,以中国西北五省区和中亚五国为能源资源开发与中国东部地区的市场、资源、要素的合作互补的产业梯度格局,中国可以借助西部和中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包括交通、纺织和邮电等产业在内的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在环境保护、治理荒漠化、农业和太阳能等方面开展合作,使得产业布局模式呈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态势,通过产业互补与合作获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协同效应,将中国-中亚五国建成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战略通道和经济腹地,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带动效应。

(四)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城市一体化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实现城市(群)一体化目标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建设,使得城市间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城市的基本功能日益健全,打造品质高、效率高、多中心的城市链,实现城市诸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可以促进大城市和城市群发育,从而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西到东新的产业聚集、要素共享的城市群落,形成新的一体化城市链[9];其二是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繁荣、和谐、文明、友好的示范型城市带。通过示范城市的建设,发挥示范城市的龙头和带动作用,并形成以示范城市为核心,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线路为轴线,呈放射状向周边城市辐射的网络城市群体,形成中国新的城市增长点和地区增长极。

(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保障是安全一体化战略

地缘政治方面的平衡与反抗恐怖主义的战略是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家安全战略层面上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言,美国与俄罗斯角逐的重要区域一直以来就集中于中亚地区,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使得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认同感加强,使中国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另一方面,从反抗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的局面来讲,目前中国反恐的主要问题聚焦于来自“东突”势力的挑战,要彻底铲除“东突”势力的思想土壤,消除其社会土壤,维护“丝绸之路经济带”诸多国家的安定发展。基本措施在于倡导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反恐机制”和“安全合作机制”相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协调一致地打击“三股势力”。国家的边境安宁是开展经贸合作的政治环境,在西部边境地区进一步加强执法安全,邻国之间开展联合行动和防务合作,确保边境的长治久安。

[1]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

[2]赵卫东.着力构建陆桥经济带合作共赢新格局[J].大陆桥视野,2011,(3).

[3]程云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我对外贸易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4,(6).

[4]王淑新,张西虎.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丝绸之路,2014,(12).

[5]黄明凤,王姗姗.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带动下区域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时空差异分析[J].开发研究,2014,(4).

[6]李文兵,南宇.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1).

[7]马勇,周婵.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系构建[J].经济导刊,2016,(8).

[8]李兴红,马亚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甘肃省数据的模型检验[J].开发研究,2011,(5).

[9]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2).

[责任编辑:刘烜显]

马震,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工商管理流动站旅游专业博士后,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00

F72

A

1004-4434(2016)01-0043-06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基础与路径”(14AJY025)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能源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