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含量桑枝屑对黑木耳916生长的影响
2016-08-10王伟科宫能领周祖法袁卫东
王伟科,宫能领,周祖法,袁卫东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2.安徽省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安徽宣城 242000)
不同含量桑枝屑对黑木耳916生长的影响
王伟科1,宫能领2,周祖法1,袁卫东1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2.安徽省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安徽宣城 242000)
研究基质中添加不同含量桑枝屑对黑木耳916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枝屑含量为50%时,黑木耳916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58 cm·d-1;单棒产量最高,为67.25 g。
桑枝屑含量;黑木耳;菌丝生长;产量
文献著录格式:王伟科,宫能领,周祖法,等.不同含量桑枝屑对黑木耳916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58-59.
黑木耳是浙江省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2011年袋栽黑木耳生产规模已达2.5亿棒[1]。传统黑木耳栽培基质以杂木屑为主,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开发新的黑木耳栽培基质已成当务之急。
桑枝是蚕桑产业的副产品,绝大部分桑枝修剪后都用于焚烧,利用率低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据报道,桑枝中含纤维素51.84%,木质素18.81%,半纤维素23.02%,粗蛋白5.84%,是栽培黑木耳等木腐菌的良好基质。
本试验以黑木耳916为供试菌株,通过在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屑,研究对黑木耳菌丝长速、长势、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出以桑枝屑为主要成分的黑木耳配方,提高桑枝利用率,实现桑枝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桑枝屑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菌株黑木耳916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将修剪下的桑枝条晒干后粉碎过筛,桑枝屑颗粒大小为1.6 cm×1.6 cm,使用前1 d预湿。段木粉碎成0.6 cm×0.6 cm大小,使用前1 d预湿。市售麸皮,石灰,石膏。
1.2 方法
1.2.1 配方设计
每处理在配入相同比例的麸皮10%、石灰1%和石膏1%的基础上,调节杂木屑和桑枝屑的比例,共设10个处理。对照配入88%杂木屑,处理1—9的杂木屑+桑枝屑比例分别为78%+10%,68%+20%,58%+30%,48%+40%,38%+ 50%,28%+60%,18%+70%,8%+80%,0+ 88%。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40棒。将各处理基质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55%~60%,pH为7.0~7.5。采用17 cm×55 cm× 0.05 cm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每袋干料0.8 kg,常压灭菌12 h,待菌棒冷却至28℃左右,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26~28℃环境下培养发菌。
1.2.2 菌丝生产情况记录
接种7 d后,在菌丝末段划一条与菌丝生长方向垂直的横线,标为菌丝生长速度起始位置,待菌丝满袋后,在满袋处再划一横线,分别计算各重复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同时观察菌丝长势。
1.2.3 产量记录
菌丝满袋后15 d,对菌棒进行刺孔,再经15 d菌棒排场,进行出耳管理,记录各处理和重复的黑木耳产量(干耳)。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40个菌棒,随机区组排列。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营养生长
由表1知,菌丝平均生长最快的是5号配方,其次是6,7号配方,生长最慢的是对照。随着桑枝屑含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逐渐增快,当桑枝屑含量为50%时,速度达到峰值,随后又呈缓慢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桑枝屑含量在30%~88%,菌丝长速无显著差异。从长势上分析,桑枝屑含量控制在30%~60%,菌丝长势旺盛,洁白,生长整齐。长势最差的是桑枝含量为88%的9号配方,菌丝较稀疏。
表1 不同比例桑枝屑对黑木耳916菌丝生长速度、长势的影响
2.2 产量
由表2可知,随着配方中桑枝屑含量的逐渐增加,黑木耳产量随之呈现增加的趋势。当桑枝屑含量达到50%时,小区(40棒)平均产量最高,达2.69 kg,比对照增产97.8%,约增产1倍;当桑枝屑含量超过50%后,随着含量的增加,黑木耳产量又呈下降趋势;当桑枝屑含量为88%时,黑木耳产量最低,小区平均产量仅0.7 kg,比对照减产48.5%。方差分析表明,当桑枝屑含量在30%~60%时,产量较高,且各配方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比例桑枝屑对黑木耳916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碳、氮源是食用菌生长的最主要的元素,为食用菌细胞生长和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2];而配方适宜的碳氮比可促使食用菌从营养生长顺利转为生殖生长,从而获得高产。桑枝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及粗蛋白,为黑木耳菌丝的生长提供足量的碳源和氮源。本次试验表明,利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且桑枝也是一种良好的栽培基质。试验发现,配方中随着桑枝含量的增加,黑木耳产量也逐渐增加,由于桑枝氮含量较高(0.64%),因此随着其含量的增加,配方碳氮比逐渐降低,当桑枝含量在30% ~60%(配方碳氮比为64.0/1~55.8/1)时,不论菌丝长速、长势及产量均明显优于对照。但由于桑枝屑颗粒粒径大于杂木屑,当桑枝含量超过60%时,基质装袋后紧实度较差,菌丝长势逐渐变差,长势较稀疏;出耳两潮后,基质与菌袋就出现分离现象,使黑木耳原基无法伸出袋孔正常生长,这可能是导致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栽培黑木耳时,在传统基质中添加30%~60%的桑枝屑,可改善传统纯杂木配方的理化性质,既增加了配方的营养,又提供了配方中的氮含量,使基质松紧度适宜,能有效提高黑木耳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陈青.食用菌循环生产实例剖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瑞麟)
S646.6
B
0528-9017(2016)01-0058-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121
2015-11-04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 A R S-24)
王伟科(1981-),男,浙江宁海人,高级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1:a ke o k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