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灵性追求:阅读教学应有的价值取向

2016-08-09顾春芳

成才之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灵性价值取向阅读教学

顾春芳

摘 要: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充分激活学生意识,去感知文本、体悟文本。唤醒生命意识,追求灵性课堂要凸显课堂的诗意化;尊重多元解读,追求灵性课堂要凸显课堂的创意化;激发爱学动力,追求灵性课堂要凸显课堂的自主化;促进生命发展,追求灵性课堂要凸显课堂的生长化。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灵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58-01

语言符号是文本的客观载体,而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一旦有生命意识的介入,文本就会生发出原始的情韵,散发出浓烈的生命气息。而阅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充分激活学生意识,去感知文本、体悟文本,与文本同呼吸、与作者共命运,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凸显阅读教学的灵性追求。

一、唤醒生命意识,追求灵性要凸显课堂的诗意化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阅读就是诗意的栖居。”著名教授钱理群也曾经提出过“阅读就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过于理性的烦琐分析,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将自我身心融入到文本的具体语境中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实现对文本中美学因子的体悟。如《二泉映月》一文以极富情感的语言介绍了阿炳创作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以及二胡曲所展现的精神内涵。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要过于引导学生分析核心词语的表达效果,而要在《二泉映月》二胡曲的浸润下,赏析二泉之景、品味阿炳人生、鉴赏文本语言,以诗意的视角感知文本、体悟文本,将学生从一个创作技法的学习者演变成为文本意蕴的品悟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文本策略层面的解读,而是在激活学生身心意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浸润在文本的世界中、人物的内心中,为学生诗意的解读文本奠定了基础。

二、尊重多元解读,追求灵性课堂要凸显课堂的创意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感悟,要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只有学生敢于、善于在课堂中大胆思考、乐于表达,灵性课堂才能迸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如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故事都是历经了时代变迁之后的经典作品,不管是故事的寓言表达,还是所蕴藏的内在哲理,都有着自身独具魅力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依照固有的思路和认知进行教学,而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视角进行考量,从而让寓言常教常新,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如寓言《狐狸与葡萄》,很多学生都会将指责与嘲笑的苗头指向狐狸。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的确有其诟病,但如果死搬教条,课堂的灵性也就无从谈起。于是,在学生纷纷表达了对狐狸的批判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再次思考:今天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处处强调以人为本,你们觉得自己对狐狸的态度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很多学生对寓言中人物的形象也有了全新的体验,安慰、同情、帮助的话语在学生的表达语言中流淌而出。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进行了巧妙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多元化解读,呈现了各种不同的认知价值,在呵护学生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性指数。

三、激发爱学动力,追求灵性课堂要凸显课堂的自主化

灵性课堂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学的课堂,学生不再认为栖居在语文课堂中是一种负担,而更多是一种体验的享受。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真正释放自己的思维动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在享受思维运转乐趣的同时激活学生的认知意识。例如,在教学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牛郎织女》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基本内容,认识人物的基本形象之后,并没有将阅读局限在教材固有的文本中,而是为学生拓展补充了中国其他三个传统民间故事《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引导学生综合四个民间故事,通过互文阅读的方式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了学习单,分别从主人公的形象特点、遭遇的挫折中探讨民间故事的创作初衷,即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完全将自主探究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得到空前的释放。他们在合作中研究,在研究中表达,在表达中分享,在分享中积累,在积累中提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促进生命发展,追求灵性课堂要凸显课堂的生长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言语内容所承载的价值意蕴,浸润学生内在的心灵;而借助言语形式中的工具性,夯实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不断发展。以教学《九色鹿》一文为例,整个故事内容凸显出鲜明的主题价值,弘扬遵守诺言的正能量,批判背信弃义的恶劣行径,从故事结尾来看,故事的育人气息可谓十分鲜明。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悉心体悟,仔细品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方向。这种人文性的浸润,并不是靠教师一味机械地讲述才做到的,而要将其与言语形式的感知与训练结合在一起,将文本内蕴与言语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品析中体悟、在实践中悦纳,真正促进学生言语生命和自然生命的不断生长,课堂中的灵性凸显。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儿童是教学的对象,更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追求灵性课堂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必然追求,教师一定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考量文本、开掘教学资源,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质的飞越,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岩.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李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猜你喜欢

灵性价值取向阅读教学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