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2016-08-09黄嘉瑜吴彬彬
黄嘉瑜 吴彬彬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黄嘉瑜 吴彬彬
摘 要本文选取2006~2011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宏微观因素后发现:农村金融环境并不能单独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产生影响,而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而且,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运营能力对控制其信贷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应合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三方之力,协同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建立完善农村征信体系。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 信贷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金融的核心,其发展问题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一号文件指出,农村金融机构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强化农村普惠金融。
然而,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使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信贷业务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控制好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尝试探索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因素,以期能够提出控制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数据选取及实证分析
表1
表2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和《中国统计年鉴》。研究选取了2006~2011年全国(除港澳台及西藏)30个省市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样本。变量的选取如表1。
运用Stata12.0软件通过F检验判断是否拒绝混合回归模型。结果显示P=0.0000,强烈拒绝原假设,说明排除了使用混合回归模型的可能性。再根据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0.0024〈0.05,拒绝原假设,所以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后,模型结果显示,R2=0.6127,F=37.96,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结果见表2。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2006~2011年全国30个省市的农村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基本结论如下:第一,随着农贷市场份额的增大,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得到了有效地降低,由农业弱质性所带来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第二,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能力的提高对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有巨大的贡献。第三,农村金融环境的变化并未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产生显著的影响。第四,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有效地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第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对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有积极作用。第六,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大大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二)相关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化解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政策建议:
1.集政府、银行、农户三者之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可持续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范围内的金融征信体系已逐步完善,但农村地区却几乎空白。应建立征信系统从根源上解决农村信用难题。
2.地方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为防范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提供保障。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资金的投向,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3.地方政府需加大力度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带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通过产业转型,实现由传统小农经济到现代规模经济的转变,既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经营成本,又提升了其抗风险能力。
4.农村金融机构要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加强机构运营能力。目前,我国银行体系是部门层级制的组织结构形式,严重缺乏灵活性,具有严重的服务时滞。再者,农村地区部门银行“以不变应万变”的经营理念尤为明显,严重缺乏市场导向,忽略了市场需求,应通过建立“流程银行”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谭燕芝,张运东.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美国、日本部分银行的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4):48-56.
[2] 王兵,朱宁.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J].经济研究,2011(5):32-45.
[3] 汪冬梅,王爱国,刘廷伟.基于风险视角的商业银行资本重组监管有效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3):128-137.
作者单位(为湘潭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