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每位村民安居乐业有保障—津南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示范镇建设纪实

2016-08-09津南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城建工委

天津人大 2016年6期
关键词:津南区区政府人大常委会

津南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城建工委

实现每位村民安居乐业有保障—津南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示范镇建设纪实

津南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城建工委

津南区示范镇建设始于2006年,全区8个镇中7个镇先后被列为示范镇,1个镇被列为中心镇,共涉及132个村、10.2万户、29.5万人,规划建设面积1894万平方米,其中村民住宅1571万平方米,配套公建323万平方米,走在了全市前列。示范镇建设涉及村庄、人员之多,建设量之大,在津南区史无前例,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区人大代表倍加关注的重点。津南区人大常委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代表和群众的呼声,连续多年将示范镇建设列为重点监督项目,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促进了全区示范镇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示范镇建设情况。

一、深入调研掌握实情

多年来,津南区人大常委会采取常委会审议、代表视察、主任会议成员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先后13次对示范镇建设开展监督。每次监督前,区人大常委会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全面了解示范镇建设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奠定基础。

(一)狠抓工作推动,示范镇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多年来,津南区政府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把示范镇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最大载体,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累计开工建设农民还迁房1491万平方米,竣工1140万平方米,7万余户、19万农民喜迁新居。通过多年的努力,津南区的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和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安居乐业有保障。

(二)狠抓融资管理,严格落实资金平衡

津南区积极探索创新示范镇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和建设平台,完善推广了“政府主导、实体承贷,对应地块、足额抵押,储贷销还、封闭运行,双向监管、全程监控”示范镇建设贷款管理模式,从项目融资方案审批、融资平台管理等各环节严格审核把关,科学管理调度,保障资金安全,让金融机构投放的资金借得来、用得好、规范管、及时还,保障了示范镇建设资金良性循环。

(三)狠抓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津南区认真组织实施示范镇建设,抓开工、抓竣工,抓节点、抓细节,严格把握设计、选材、建设、装修等环节。规范招投标程序,加大质量检查的力度,牢牢把握好工程质量这个关口,确保群众都能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四)狠抓未整合村建设,美丽乡村初见成效

在抓好示范镇建设的同时,津南区政府高度重视未整合的3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美丽津南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留住乡愁,长远结合,分步发展,逐年解决”的可操作可实施办法来推动此项工作。通过建设垃圾池、公厕、清理河道、植树造林、安装路灯、水管网改造等工作,大幅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村民的高度肯定。

二、查找问题不走过场

发现问题,查找差距,提出建议,推动政府开展工作,是人大开展各项监督活动的目的所在。津南区人大常委在监督示范镇建设的过程中,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在问题面前不护短、不遮丑、不掩饰。多年来,针对示范镇建设的不同阶段,共提出问题68条次。主要包括:一是资金压力大。示范镇建设在土地整理、还迁房建设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受国家金融政策调整影响,融资渠道变窄,融资难度增加;受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控影响,整理出的土地出让缓慢,资金回笼困难;受建筑原材料、工人工资上涨影响,部分项目建设成本增加,示范镇建设进度受阻。二是拆迁任务重。示范镇建设涉及132个村,拆迁规模大,同时由于部分被拆迁户利益诉求过高,部分镇拆迁工作队伍不稳定,各镇违章建筑较多等原因,造成拆迁工作难度较大,进度较慢。三是还迁不及时。有的项目建设速度快,有的项目由于规划、施工队伍、建设手续、人员配备等问题影响了施工速度,进而影响了还迁进度,增加还迁成本。四是物业管理难度大。各镇普遍存在物业费收取困难问题,物业管理资金来源匮乏,资金压力较大。同时,村民由散落村居搬入集中楼房社区后,部分村民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部分村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有些还迁区公共管理设施损坏、缺失,造成物业管理难度大。

三、跟踪监督务求实效

津南区人大常委会针对示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多种监督方式,共提出意见建议75条次,形成常委会审议意见、代表视察建议、主任会议成员调研建议13篇,要求区政府在3个月内进行答复,并根据答复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跟踪监督。津南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人大建议,做到件件有答复,件件有措施,件件有效果。

针对镇域特色问题,区政府狠抓规划设计,按照城市化的标准,充分挖掘各镇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使每个镇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以及产业发展等都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以高水平的规划引导和推进城镇发展。

针对拆迁难问题,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拆迁清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意识,分解工作任务,加大工作推动力度。相关部门、各镇按照“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的要求,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打好拆迁攻坚战。

针对产业化支撑城镇化问题,区政府提出了以推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的“三区联动”发展战略,通过整合,双港工业区、海河工业区、八里台工业区、小站工业区被列为天津市示范工业园区。通过示范镇建设,“三区联动”发展,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8亿元,是2006年的7.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0亿元,是2006年的23倍。

针对基础公共设施问题,区政府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原则,为广大还迁村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近10年来,津南区投入约20亿元,规划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校、幼儿园、文体中心、休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满足了群众的日常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城市化建设的成果。

针对就业问题,区政府实施“万人创业十万人就业”计划,通过教育培训、政策扶持、搭建平台等多种鼓励措施、支持和引导村民创业就业。2011年以来,全区每年平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2万人。

针对村民素质提升问题,区政府开展“津南新风尚”全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共学、共创、共建、共享活动,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底线,讲规矩、遵法纪。通过几年的实践,一批陈规陋习被摒弃,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接受,社区环境大幅改善,效果明显。

针对社区管理问题,区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开展美丽社区创建活动,制定了《津南区创建“美丽社区”实施方案》,创建了一批市级及区级美丽社区,从软件和硬件上,完善了社区功能,实现了便民服务,提升了社区层次。

目前,津南区示范镇大规模建设阶段已近收尾,下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管理服务上,同时一些难题亟待破解。今后,津南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关注这一民心工程,加大监督力度,让全区人民共享示范镇建设的成果。

猜你喜欢

津南区区政府人大常委会
基于“三公消费”视角的地方行政成本控制研究
津南区分层标组地质鉴别孔松散层取芯施工技术与效果分析
本刊2017年稿件刊用情况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津南区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对策分析
津南区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对策分析
区长“不开心”
海河天津津南段水质、污染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西咸新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设
如何理解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