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培养路径和方法研究

2016-08-09闫玉苹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1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3期

■ 闫玉苹(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131)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培养路径和方法研究

■ 闫玉苹(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131)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构成要素建立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明确了基于AHP的指标主观权重与基于熵权法的指标客观权重,形成依据综合权重与双基点评价模型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评价模型,并根据天津、上海、成都、武汉4个城市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量化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运周转量、货运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且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并以此为据探索了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商贸物流 服务传递能力 AHP评价指标

引言

商贸物流是指为社会商业活动提供物流支持服务,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是指以物流传递效率与效果为评价标准的物流支持服务能力。目前,关于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密歇根州立大学全球物流研究小组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17种通用物流能力,并提出了对物流能力测量的32个指标,建立了物流能力模型(Anonymous,1995);国内华中科技大学马士华等(2004)以供应链运行的特征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框架体系;范娜娜(2015)结合我国四种商贸物流服务支持模式探讨了提升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实现途径;刘宇(2015)分别从企业、城市和区域三个不同层面分析区域商贸物流服务能力的制约因素,并从这三个层面分别探讨江苏沿海地区商贸物流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本文结合部分城市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量化指标,综合运用AHP和熵权法及双基点评价模型,对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得到各指标对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影响重要程度,提出我国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路径与方法。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依赖于设施配套能力、网络支撑能力、市场推动能力与环境支持能力,而如何对其进行评价,还需根据这四项能力进行细分,以便于为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路径与方法的探索提供依据。因此,本文从这4个维度来建立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这4个一级指标建立了14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该指标体系中,设施配套能力的评价包括以衡量基础设施情况为主的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载货汽车数量,以及以衡量商贸物流信息化程度为主的电商物流业务总量三项指标;网络支撑能力的评价包括以衡量商贸物流服务网络承载力为主的货运总量、货运周转量,以及以衡量商贸物流服务传递网络覆盖情况为主的物流从业人员比重、路网密度四项指标;市场推动能力评价包括顾客满意度、物流业、第三产业与工业增加值四项指标;环境支持能力评价包括以衡量政策环境支持能力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度,以及以衡量商品流通环境支持能力为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三项指标。

图1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路径

表1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2 能力量化指标

调研样本及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样本城市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及评价指标的分析,探索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培养路径与方法。实证分析中主要研究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的典型城市,并组成研究样本,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到有效的数据模型。

结合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物流业发展及地区优势与分布区域等情况,本研究选择天津、上海、成都、武汉4个城市作为样本,通过对此4个城市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指标进行量化,为实证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该4个城市都是国内重要的大型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在全国各城市中都具有典型性,同时该4个城市既有港口城市,又有内陆城市,分别分布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分布较合理。

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是物流服务能力评价准确性的关键。本研究样本数据的获取一方面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得定性指标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中国统计年鉴》及各地方统计年鉴获得定量指标数据。定量指标要求填写准确的原始数据;定性指标要求聘请10名物流方面的专家,凭借其经验按照9等级划分的评价标准给出各项目的评价分值,并进行结集。其中,9个等级为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很差、极差,分别对应分值为9、8、7、6、5、4、3、2、1。最终得到各指标的量化数据如表2所示。

表3 B层关于A层的判断矩阵

表4 一致性检验结果B-C

表5 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

表6 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

实证分析

由表2可知,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分析存在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分别通过AHP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主客观权重分析,形成综合权重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权重数据,并对各指标权重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再结合双基点评价模型,比较4个样本城市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

(一)基于AHP的主观权重确定

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的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结合上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层次结构模型。

其次,根据专家评分构建判断矩阵,本文邀请了10位商贸物流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构建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再次,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Matlab R2014b软件求得表3中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6.0579,一致性指标CI=0.0142,查得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0,因此,一致性比率CR=CI/ RI=0.0158< 0.10。 一 般 情 况 下,CR≤0.10,则可判定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理,通过构建B层对于C层的判断矩阵,求得C层关于B层的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CI与 CR的值,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一致性比率CR都在0.10范围内,所以,可判定C层关于B层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最后,求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5所示。

(二)基于熵权法的客观权重确定

首先,运用公式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指标数据量纲的影响。

其次,利用熵值计算公式,得到各评价指标熵值。

最后,通过公式得到各指标偏差度,表示第j个指标的偏差度,若第j个指标对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影响越小,那么指标数据就会越接近无序状态,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在对偏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得到的各指标权重如表6所示。

(三)综合权重及排序

根据已求得的主客观权重,运用综合权重确定公式可以求得各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其中,分别为上述分析中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为偏好系数,结果如表7所示。

(四)综合权重-双基点法

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加权规格化处理。利用标准化公式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已经求得的综合权重和标准化的样本指标数据,根据加权规格化属性矩阵Z计算得到规格化后的指标数据。

其次,进行优属度计算。利用双基点评价方法进行理想点和负理想点的确定,其中,理想点与负理想点分别由规格化矩阵中指标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组成。经计算得到:

理想点:=(0.073,0.052,0.071,0.047,0.044,0.038,0.035,0.039,0.041,0.032,0.049,0.038,0.046,0.042)T。

负理想点:=(0,0,0,0,0,0,0,0,0,0,0,0,0,0)T。

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优属度。优属度值是对评价对象与理想点接近程度的反映,数值越小,表明该城市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越好。经计算得到4个城市的优属度值分别为:0.0085、0.0141、0.0153、0.0368、0.0372,即4个城市的综合排序为上海>天津>成都>武汉。4个城市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排序与各地的经济实力水平的排序基本一致,说明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路径与方法

综合上述研究,本文从构建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提高服务传递精准化程度和多渠道引导商贸物流发展,构建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路径,具体如图1所示。

(一)构建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

实证结果表明,货运周转量与货运总量是影响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两个最主要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0740和0.0689;其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权重为0.0527,它反映一定时期商贸物流服务需求的多少;其后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业增加值和电商物流业务量,其权重分别为0.0524、0.0461 和0.0449,可见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对于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他项指标对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影响较小,但是也不容忽视,应本着全面兼顾的原则进行合理优化。因此,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需要创建涵盖四方面因素的服务网络。一是要求网络支撑体系具备较强的网络协调力与支持力,扩大网络覆盖面,能够实现多途径商品配送;二是要求提升设施配套能力,提升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同时推进多类型支持模式的整合,为商贸配送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三是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良好的商品流通与政策环境支持培养与提升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四是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市场推动力,依托市场需求,创建成集运输传送、仓储保管、加工生产为一体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带动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提升。

表7 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及排序

(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提高服务传递精准化程度

从有优属度计算结果来看,4个城市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排序为上海、天津、成都、武汉。4个样本城市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排序基本上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一方面验证了经济水平与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形成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新要求,为其发展指明了新道路。因此,为有效提升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硬指标。一是应加快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物流设施设备升级,为提高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精准化水平奠定基础;二是应结合地区实际经济水平与承受力,推进商贸物流传递服务信息化,建立基于Interne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区域间商贸物流服务组织的信息交流域合作,促使区域间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的相互带动。

(三)多渠道引导商贸物流发展

从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排名来看,1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上影响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因此,本文认为除了要形成宏观视角上的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以及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传递精准化程度要求以外,还应从14项具体指标的微观视角多渠道引导商贸物流发展。一是物流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培训、进修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更多优秀的适应于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提升的新型人才,提升商贸物流从业人员比重。二是政府制定引导商贸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物流服务业,加大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载货汽车数量,提升载货汽车质量,优化路网密度。三是鼓励发展绿色商贸物流,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商贸物流发展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物流传递服务对环境的污染,优化运输路线,合理化包装,选用排污量小的载货汽车。最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商贸物流发展,提升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

结论

本文根据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构成要素建立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明确了基于AHP的指标主观权重与基于熵权法的指标客观权重,形成依据综合权重与双基点评价模型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评价模型,并根据天津、上海、成都、武汉4个城市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量化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运周转量、货运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且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文章最后从构建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提高服务传递精准化程度、多渠道引导商贸物流发展三个层面提出了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培养路径与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其他研究人员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Anonymous.World-class logistics:managing continuous change [J].Industrial Engineer,1995,27(12)

2.马士华,陈习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构成及其特性研究[J].管理学报,2004(1)

3.范娜娜.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支持模式及其实现途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 (9)

4.刘宇.江苏沿海地区商贸物流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闫玉苹(1982-),女,山东汶上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