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面前无偶像”没什么不妥

2016-08-08

环球时报 2016-08-08
关键词:萨德偶像舆论

陶文钊

近期,一条韩星来华将受限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传开,获不少网民认同,“国家面前无偶像”成为获赞最高的口号。

有论者总结了近来一系列娱乐圈“抵制事件”,把这些以攻击艺人方式,表达政治见解的行动归结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背后有国家的影子。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面前无偶像”伤害的是中国自己的市场机制和多元文化。

毋庸置疑,中国的国际战略是非常明了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对外的基本战略,亲诚惠容是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开放发展是我们发展的基本理念。这些战略是管根本、管宏观、管长远的,不会因风吹草动而轻易改变,哪怕是南海仲裁这样的风浪,部署萨德这样的异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契合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很明显,当今中国发展已经深深融入全球化中,是最近几十年全球化的受益者。

然而,战略不等同于政策。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与基本大势相联系,策略更侧重于具体问题。当周边出现萨德这样的重大变故,中国不可能无动于衷,必然要调整相关政策、采取针对措施。

国家政策是一体、协调的,安全问题、政治问题必定要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这样或那样的程度反映到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往往首先反映到这些方面。应对萨德,中国不仅会在政治、安全上采取相应对策,经济、文化政策也是选项。各个方面的政策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一些具体措施相继面世不足为奇。

需要指出的是,官方的态度是一方面,民间的态度是另一方面。一般而言官方是民间的导向,但两者也不尽一致。当今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在对外舆论上也是这样,尤其是互联网言论。这种不一致,是基于每个团体和个人不同的客观利益和主观认识。人们表达不同看法,无论是左一点还是右一点,是激进一点还是平和一点,只要不违反法律,都是自己的权利,不能一概冠之民粹。对外舆论的多元,既是当下现实,也是我们可加运用的外交资源,相比于单一的官方立场,民间舆论更丰富、更犀利,更能在一些方面让当事方感到压力。

国际政策要有底线思维,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不代表就要在国家安全、意识形态领域对全球化全不设防。面向全球化的政策,不能基于抽象的理念,而要落实到利益的考量。在清晰而准确的利益判断基础上制定政策,无关民族主义,事关民族复兴。▲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萨德偶像舆论
大众偶像
做自己的支配者
Task 4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韩媒:追加部署“萨德”或在本周
韩暂停部署新增“萨德”系统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