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观察
2016-08-08张秀娟
文/张秀娟
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观察
文/张秀娟
国内艺术品的鉴定评估总体上乱象丛生,行业标准和统一监管不足,这给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掣肘。公信力和标准化缺乏有效建设,艺术品鉴定评估就很难发展。机构间的相互认可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中尤为关键。在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中,多方共建,提高行业公信力和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行业概况
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严格来说仍然不能称之为“行业”。尽管《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已经于2015年12月1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文化部在2016年1月正式颁布,其中对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给予了制度肯定,也在第十一条对从事艺术品鉴定、评估等服务的艺术品经营单位给出了基本的经营规范,可以说这是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发展的一个契机。但艺术品鉴定评估的散、乱,仍客观存在,各第三方机构实际上也是单兵作战,各自采用的鉴定评估方法也差异甚大,更遑论艺术界最为盛行的专家“掌眼”的做法,这些现实也表明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离正式“行业”的形成还有不短的距离。
艺术品并不具备如股票或其他大宗商品般的可替代性,对其真伪、价格的评估一直高度依赖专家的个人见解。近几年接连被媒体曝光的鉴定问题不断挑战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严肃性,同时也打击了公众参与艺术品收藏的积极性。
钱慧安/杜少陵诗意图
专家“掌眼”似乎已成为艺术品鉴定的惯例,一旦主观的个人见解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鉴定行为的权威性则必然受到根本性的冲击。而第三方机构鉴定评估的方法,大多以信息公开度较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数据为主要价格采样,因此,数据来源单一、缺乏客观性是艺术品鉴定评估的突出问题。
国内艺术品的鉴定评估总体上乱象丛生,行业标准和统一监管不足,这给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掣肘。
粉彩红楼人物笔筒
二、行业特征
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针对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进行调研,对行业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当前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行业发展尚在初级阶段
相比国内艺术市场发展迅捷来看,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以民间自发形成的鉴定评估机构或者专家私人行为为主,正统、权威的官方机构缺席。尤其是伴随着艺术品资产化的趋势,艺术品的企业收藏和理财投资带来一系列会计审计、估值定价等问题,与现有价格体系、审计系统存在明显的不适用性。2.机构性质五花八门
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提供鉴定评估业务的机构并不少见,但机构性质五花八门,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屈指可数。按照机构性质来梳理,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相关社团机构自身提供服务或衍生的机构提供服务,这类社团一般有博物馆专业人士、文物专家或者收藏家作为会员,以自身“专家”资源为基础,开展鉴定评估业务。第二类是拍卖公司等艺术经营机构为其客户提供的连带服务,由此衍生出来的机构创建人因为有多年艺术品经营机构工作经验,独立出来专门或兼做鉴定评估业务。第三类则是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机构为其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或连带服务,这类机构大多与有专家资源或有此类业务经营的文化公司合作,独立设置专门鉴定评估服务部门的极少。第四类,同样是独立性最强的,就是第三方研究机构,这类机构依托自身研究实力、有自身的一套方法流程、大多采用数据量化和科学分析的方式。
3.评估方式各有偏差
从评估方式来看,主要的差异在于一类是以依靠专家“主观判断”为主的“经验”评估;一类是以科学仪器、数据分析为主的“量化”评估。这两类评估方式在目前的行业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尤其是以科学仪器、数据分析为主的“量化”评估,往往会结合专家经验做综合评估。这类综合评估方式在第三方研究机构提供的评估服务中利用率最高,在跨领域适用性上更有优势。
4.缺少权威和行业规范
缺少权威和行业规范,可以说是鉴定评估行业初级阶段的必然。目前,鉴于五花八门的机构性质和各式各样的鉴定评估方法,很难确定一个权威、普遍适用的鉴定评估规则。以鉴定评估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经验来看,国内鉴定评估行业发展有赖于各个相关行业的联合推进和相关行政机构的支持和对接。
三、阻碍因素
建立鉴定评估行业标准、健全艺术品鉴定的监管体系、推动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发展、提高行业公信力,这是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的首要任务和难点所在。
首先是标准化,这是制约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行业”的缺环,直接带来的就是公信力和标准化缺乏有效建设,这也是目前制约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尽管已经有文化部颁布的制度规范,但有效的监管和行业组织还没有到位,甚至短时间内有效建设的可能性也较小。各自为战的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缺乏权威的沟通平台,在具体行为规范上很难统一,有公信力的艺术品鉴定评估实际上很难发展。方法的差异化也造成国内评估机构间缺乏统一性和公信力,在实际使用中也仅能单一机构专用,公信力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出台鉴定评估标准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制约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制度监管。
赏石/云在意迟
制度监管是行业乱象的重要缺环。实际上,有关部门也做了一些尝试。2013年4月,文化部市场司出台《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艺术品鉴定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是艺术品鉴定评估业发展的利好消息,但由于工作难度的客观存在,尚未有新的进展。而2016年,《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出台,新的契机开始出现。但统一监管尚存在一定难度。随着《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而来的是,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将加强监管,但长期以来艺术市场的小圈子特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是否对艺术品鉴定评估现状有足够的掌握,是否能够有效对接行政监管,仍存在疑问。鉴定评估标准、行为规范的差异化,以及权威行业机构标准的缺失,也给统一监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短时间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四、行业趋势
首先,政策导向新突破。
对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来说,国家政策导向利于鉴定评估行业发展。2013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取消了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2014年,《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取消了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将资产评估机构设立审批改为后置审批。这一系列简政放权,给艺术品鉴定评估业发展更大的空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已经于2015年12月1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可以说是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的第一个制度规范。这一规范既给予艺术品鉴定评估机构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同时也在基本经营行为上提出了要求。文化部在行业政策导向上有了新的突破,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也有了规范化发展的契机和起点。
其次,行业公信力和标准化建设的契机。
公信力和标准化缺乏有效建设,艺术品鉴定评估实际上很难发展。机构间的相互认可和相关部门的沟通组织,在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中尤为关键。可以预见的是,第三方机构自身的平台搭建和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组织,在本阶段的艺术品鉴定评估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受关注。在艺术市场研究中行业调研中也发现,艺术品鉴定评估业与实际应用领域的多方共同建设,是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发展早期的可行性路径。以艺术品评估中心(AAC)为例,其与国内外保险业领先品牌、金融机构、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行业间建立艺术品鉴定评估网络,其艺术品评估报告在国内外保险业、金融机构和几大代表性文化产权交易所中有普遍的认可,同时在资产审计等领域也有高度的适用性。第三方学术机构、保险机构、金融机构、艺术经纪机构等自发形成的艺术品鉴定评估网络在实践中能够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利于艺术市场与保障体系各环节间的有效运转。可见,在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中,多方共建,提高行业公信力和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沉香雕山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