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欣:用真情吐字归音传和谐顿挫之声

2016-08-08张雪影向燕妮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2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重庆市主持人

文/本刊记者 张雪影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马欣:用真情吐字归音传和谐顿挫之声

文/本刊记者 张雪影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人物简介:

马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曾先后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节目主持人,重庆经济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现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重庆市电影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沙坪坝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重庆市沙坪坝区台湾同胞联谊会秘书长。

个人作品:

2013年

《电视旅游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2015年

合著(第一作者)《播音主持艺术语言表达》(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

获奖记录:

2013年

所著论文《电视旅游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3年度“节目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14年

重庆大学2014年第二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中获得“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2015年

被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聘为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2015年

在中国播音主持网主办的首届大众评选“我最喜欢的中国十大播音主持名师”活动中,荣获“德望奖”;

2015年

荣获台盟重庆市委2015年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2015年

所带重庆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团队荣获重庆市唯一特色专业团队。

生于重庆、长在江边的马欣,同时也是第三代台胞,又因为父亲来自河北的原因,他的骨子里又透着东北人的果敢和豪爽。虽然有着重庆大学副教授的身份,但和他的谈话却似朋友间的聊天。

因为热爱声音的艺术,他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又因为“念旧”,他毅然放弃了北京电台主持人的工作,返回家乡重庆做“幕后”。从教多年,桃李花开各处——江苏卫视、北京卫视、重庆卫视、重庆广播等地都遍布着莘莘学子的身影。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马欣仍保持着当初从业的热情,在他的个体命运中,烙刻着历史造就的集体情怀。这种无偿的情怀,是时代的产物 ,而他,是时代的信徒。

吐字——“我们这代人的特点就是纯粹的热爱”

重庆人说普通话常被调侃自带“椒盐味”。八十年代,说普通话的氛围不如现在浓厚,能说流利普通话的人凤毛麟角,而有着一半东北家庭背景的马欣却能在重庆话与普通话间自由转换,他也因此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当时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林萍、周俐两位播音员,并推荐他去选拔重庆广播电台的学生主播。天生的语言优势,马欣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小小主播,同时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适龄高考的阶段,马欣选择了早一步走进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重返考场,并毅然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并如愿考上。“因为学生时期那段电台主播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声音的魅力,爱上了这门艺术。”如今成就斐然的马欣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不禁感叹少年时的淳朴和纯粹,“和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不同,那时真的是凭着热爱而坚定地去选择的。”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马欣特殊的人生轨迹,当时与马欣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的同届同班的还有如今的央视主持人赵普以及湖南卫视主持人李锐,一群爱好一致的同龄人共同成长,每天的话题离不得专业,一门心思扑在钻研中,有工作机会大家相互推荐,马欣笑言“那是最朴素的革命友谊”。毕业后通过艰难的选拔,他获得了留在北京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工作,开始了北漂生活。“那时候北京的房租就很贵了,单位不提供住宿,所以和其他三个同学合租了离工作地点很远的房子,大家平摊房租。”刚刚起步,仍在奋斗中的年轻人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每天工作压力挺大,很忙很忙,生活作息也不太规律,但是也一直在坚持着。”两年的时间,马欣每天被忙碌包裹,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是难能可贵的马拉松似的历练,“我很感恩那段日子,学到很多很多,有些甚至够用一辈子。”马欣不断感怀,经得起艰苦,才挨得了赞美。

当接到家乡重庆的橄榄枝时,马欣没有过多犹豫,辞去当时的播音员工作,挑上行李暂别北京,结束了北漂生活,“我在重庆长大,有着故乡之情,同时,这里也是我梦想的开始,有提携过我的老师,也有一起成长过的朋友,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现在看来,当初的放弃也是值得的。”

归音——“我没想过会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回归家乡,繁忙不减,但倍感亲切,山灵水秀间行走的人和穿梭的事都让他轻松自在,潜移默化间也完成一次角色的转变。

授教育人——从没有在马欣的人生规划中出现,从前带带业余班是他对“老师”的最深层的体验,正式作为大学的播音系教师,他作了认真的摸索,“以我的从业经验总结,学习艺术专业重在热情和兴趣,但学生性格不一,就读本专业的目的也不一,有些孩子先天条件非常好,但缺乏动力和意识,如果用理论生硬灌输反而事与愿违。”因此,马欣在课堂中从不会讲枯燥干涩的理论,“活跃”是他的授课特点,但同时“严肃”是必须遵从的课堂纪律。“虽然我教学方式比较丰富多彩,但是在课堂上我的学生都很怕我,因为我非常严厉。”马欣把“两面性”区别得很彻底,课后的他可以和学生喝酒唱歌开玩笑,随后又自嘲“现在老了,唱不动了”,师生间相处如同朋友,但走进教室,他可以完全避除私交,回归师生身份严格要求,这种又爱又恨的性格却颇受学生赞美,一度获得重庆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十佳教师”以及中国播音主持网举办的大众评选“我最喜欢的中国十大播音主持名师”中的“德望奖”。

2000年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挂牌创立,马欣一路跟随,期间不乏好的发展机会,但难舍相识之情,从教路上他从未回头,时常以私人的名义邀请如今主持界的前辈为学生授课讲学,主动联系各地大赛事与学院协同共进。

顿挫之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播音主持信息相对闭塞的重庆地区,马欣义务承担起了艺术活动的评选任务:重庆市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会评委、重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培训测试组成员、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广播节目听评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等,2013年和2015年马欣作为京外唯一评委参与由国家教育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齐越朗诵艺术节的评审工作……随着接踵而来的评委工作,马欣在重庆的影视艺术圈被人渐渐熟知,“播音主持”渐渐被众多学生了解,很多人慕名求学,但马欣都言辞婉拒,“我个人工作日程很忙,没有多余的时间,而且教学是一件认真的事,仅仅做几节课的指导而成才,那不靠谱。”

因为紧密的日程,即使在寒暑假期间马欣仍然忙于工作,谈话间他的语气透着稍许的无奈:“虽然学校有寒暑假,但我基本每天都有工作。”刚刚结束课堂的他,有些匆忙地接受采访,时值高校开学日,而马欣却打趣“我每天都在上班”,他盘数着下午还要参加一个儿童赛事的评委工作以及其他活动的研讨任务。“虽然很忙,但是我挺乐意的。从前以为自己会成为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没想到成为了老师。”他一直带着微笑,说着人生有很多意外难测凶吉,需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路也不只一条,开辟之斧由自己掌控。

从马欣的言辞间,渗透着浓厚的情怀和坚守,老前辈学术人生的年代感让人在细密捕捉之余,也越发感到敬佩。马欣说,自己现在对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闻人才的培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他淡然地表示:“我们这代人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下一代人的任务就是思考怎样培植采摘创新成果。这是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新一代的年轻人应该去大展宏图。”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重庆市主持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