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韩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8-08徐中云伍文进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徐中云,伍文进(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五年制“韩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徐中云,伍文进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以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五年制“韩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韩语人才。
五年制;韩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更为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交叉融合,培养兼备专业知识能力与相关领域知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我国关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研究始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随着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扩大技术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针的提出,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进一步活跃发展起来。
一 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中韩两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韩语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我们通过调查徐州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搜集周边韩资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信息,分析现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师资等问题,旨在探索地方理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徐州工程学院2011、2012、2013届86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徐州工程学院韩语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上表统计结果显示,在韩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过8%,这与徐州周边地区韩资企业数量较少有关,但同时也发现毕业生达不到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对上海现代重工、扬州保罗电子等企业担任营销管理、市场管理、采购等职务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聘用除语言能力外兼备贸易、会计、管理、机械、计算机等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基本职能之一,因此高校专业的开设、存在以及发展都应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2]。随着中韩交流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急需“韩语+X”型的复合型人才,其中“X”为贸易、会计、管理、机械、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各外语专业要从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的专业,努力培养出符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创出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3]
二 韩语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徐州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韩语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即教授学生韩语语言、文化知识及外贸商务知识,培养学生韩语应用能力和业务实践能力。在韩语语言知识能力之外单独限定外贸商务知识及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意向、企业业务要求及周边地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现状。
(二)课程设置方面
从课程设置上看,一、二、三年级专业必修课模块主要开设培养学生韩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语言文化类课程,四年级理论课较少,学生主要精力放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上。在专业选修课模块,从二年级开始陆续设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原理等商务课程。但韩语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从大一零基础发音阶段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至少需要3年左右时间,对专业选修课往往投入精力不足,大部分只满足于取得学分。此外,由于商务类选修课程由其他专业教师采用汉语授课,在韩资企业中从事相关业务时存在语言障碍,课程开设作用甚微。
(三)实践教学方面
在实践教学模块中虽然也开设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认知实习、口语实习、外贸单证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实践实习课程,但由于实践经费不足、和企业交流合作偏少等客观原因,此类校内实习课程也主要由没有业务经验的年轻教师指导,大部分实践教学课程流于形式,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四)师资队伍方面
现在职韩语教师研究方向侧重于语言文化类,具备相当扎实的语言文化理论知识功底,有能力胜任韩语语言类教学任务。但培养复合型韩语人才需要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现有师资力量便显得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实现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师资队伍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整合校内资源,加强校企联合,培养“韩语+X”复合型人才
结合地区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建议实行以毕业生顺利就业为目的五年制“韩语+X”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制由四年延长至五年,使学生进行韩语语言知识能力学习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兼顾“X”学科知识的学习。另外,以对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为基础,将知识能力要求由“韩语+商务知识”扩展为“韩语+X”,其中“X”为变项[4],可以是机械学科、管理学科、经济学科、计算机、英语等,使学生可选择课程范围更广。以下将从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的合理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具体加以阐述。
(一)确立符合地区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意向为基础[5]。韩资企业涉及重工业、机械、电子、汽车、贸易等领域,因此应确立“韩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韩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在进行韩语语言习得的同时,进行机械、电子、管理、商务等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毕业生就业面。尤其在对韩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的徐州地区,“韩语+机械”、“韩语+管理”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符合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实现专业发展,彰显地方高校办学特色。
(二)整合校内资源,优化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决定性因素[6]。根据课程内在规律、学生认知发展、专业要求和社会需求,应不断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增设与复合学科相关的专业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融合,探索如何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融合,从而达到“专业渗透、方向交叉、知识宽厚、突出素质”[6]的培养目的。结合本校及韩语专业特点,将课题体系分为几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课程模块设置及能力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模块设置及能力培养目标
韩语专业语言学习从零基础开始,“韩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将学制由四年制延长至五年制,课程体系的实施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韩语精读(即初、中级韩国语)、口语、视听、阅读等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语言基础能力。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开设高级韩国语、韩汉互译、文化、写作等高级阶段专业课程,增设机械、管理、贸易、会计等“X”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选修。第二阶段,学生在不断提高韩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能对所选“X”课程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学习。同时学校应及时依据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反馈信息等对“X”课程进行合理调整。五年级为第三阶段,是对前四年所学知识实践、实习阶段。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种五年制“韩语+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制年限和课程设置,通过阶段性、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培养复合型韩语人才,符合非通用语种专业特点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资源,整合校内师资力量,实现文理学科的融合,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才市场动态适时灵活做出调整[7],培养“韩语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韩语人才。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应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及技能,加强校企联合,创建实习基地,构建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8],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操练韩语语言能力及所学相关学科领域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技能。应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在学校开展专业讲座、座谈会等,通过近距离接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对韩语语言和相关知识技能学习的热情。学生在企业实习基地经过实习指导老师的手把手指导,不断重组自我知识结构,学会使用韩语处理实际问题,提高语言能力、业务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实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四)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师资队伍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组建具有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首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国、内外研修更新个人的知识能力结构;同时到相关企业单位训练和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积累实用业务知识和技能。其次,学校应整合各学院教师资源,将其他学科优秀专业教师共享到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队伍,重组教学团队,使复合型韩语教学知识结构合理优化。第三,引进或聘请韩国籍专业教师、校企合作企业家或技术人员承担“韩语+X”课程中“X”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任务,填补复合型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师资空白,实现韩语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达到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实现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对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日趋饱和的韩语专业生存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切实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复合型韩语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1998.
[2]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2002,(4).
[3]崔建立.大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N].光明日报,2008-09-14.
[4]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外语教学,1997,(2).
[5]许瑾.试论高等学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6]张克亮.从科技英语的教改实践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
[7]喻晓静.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14,(4).
[8]刘东彪.学分制: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
(责任编校:简小烜)
Research on Five-Year“Korean+X”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XU Zhongyun,WU Wenjin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Based on graduate employment survey results,analys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tatus and problems of Korean professional,we put forward Five-Year“Korean+X”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And we try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Inter-disciplinary Korean professional talents conforming to the need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build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s and so on.
five-year;Korean+X;inter-disciplinary talent;training mode
G642.0
A
1008-4681(2016)04-0155-03
2016-04-11
徐中云(1979—),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韩国语语法与教育。伍文进(1979—),男,江苏东台人,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