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立哌唑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6-08-06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治疗效果

林 君



阿立哌唑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林 君

【摘要】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2、3个月,两组患者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缺乏社交兴趣、注意力障碍、意志缺乏评分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意志缺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缺乏社交兴趣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遗尿、乏力、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立哌唑可有效改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阿立哌唑;Ⅱ型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

Ⅱ型精神分裂症是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群,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发生了一定程度改变,脑细胞退化,脑内多巴胺功能衰退,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该病无治疗作用[1]。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及社会认知能力。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认为,Ⅱ型精神分裂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动机缺乏、兴趣缺乏、情感迟钝、社交回避和精神性失语[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认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本研究就阿立哌唑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24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低于60分,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有滥用乙醇或毒品的记录、妊娠期或哺乳期、对研究药物过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8~46岁,病程3~16年,住院次数1~5次;观察组患者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27~49岁,病程2~17年,住院次数1~6次。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初始药量为每天1 mg,分两次服用;1周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用药剂量增加至每天2~5 mg;2周后,将用药量增加至每天5~7 mg。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初始药量为每天10 mg,每日1次;2周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及耐药表现,加大用药剂量,最大不超过每天25 mg。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ANS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 1、2、3个月对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包括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缺乏社交兴趣、注意力障碍、意志缺乏,评定由3名经过统一培训和学习操作手册取得较好一致性(r=0.88~0.90)的精神科医师进行盲式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SANS总分较治疗前减少>75%;显效:SANS总分较治疗前减少50%~75%;有效:SANS总分较治疗前减少25%~50%;无效:SANS总分较治疗前减少<25%。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SAN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缺乏社交兴趣、注意力障碍、意志缺乏评分及SAN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1、2、3个月,两组患者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缺乏社交兴趣、注意力障碍、意志缺乏评分及SANS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意志缺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缺乏社交兴趣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遗尿、乏力、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医务人员发现非典型抗精神药物能明显改善精神疾病的阳性症状。到90年代,阴性症状改善程度已成为评估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临床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此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得以广泛使用[3]。但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多,主要包括体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嗜睡、头晕、椎体外系反应等。因此,安全性成为非典型抗精神药物选择的又一重要标准。

阿立哌唑属于第 3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喹啉酮衍生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其主要成份为 7-{4-[4-(2,3-二氯苯基)-1-哌嗪基]丁氧基}-3,4-二氢喹啉酮。阿立哌唑与多巴胺D2、D3、血清素1A (5-HT1A)和5-羟色胺2A(5-HT2A)受体亲和力较高,与D4、5-HT2c、5-羟色胺7(5-HT7)、α1、H1受体及5-HT(5-羟色胺)重吸收位点具有中度亲和力,所以能通过对D2和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及对 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4]。有研究发现,当阿立哌唑的服用剂量达每天30 mg,患者的嗜睡症状会明显加重;服用阿立哌唑,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为8%[5]。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前两周较为明显,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其也会有所缓解。有学者认为,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应与抗α1-肾上腺素有关,随着患者用药时间延长,抗胆碱能和抗α1-肾上腺素效应也随之降低,出现不良反应适应现象[6]。

表2  两组患者SAN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SAN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情感淡漠  思维贫乏  缺乏社交兴趣  注意力障碍  意志缺乏  SANS总分对照组  62治疗前   21.1±1.5  14.5±1.5  14.2±1.5  9.3±1.3  12.8±1.5  72±9治疗后第1个月   16.6±3.9  11.1±2.6  11.2±2.1  7.3±1.3  10.0±2.3  56±14治疗后第2个月   14.0±3.5  10.0±2.5  10.2±2.2  6.8±1.4  9.1±2.4  48±13治疗后第3个月   14.0±4.1  9.5±2.7  9.9±2.5  6.7±1.5  8.7±2.6  47±14观察组  62治疗前   21.2±1.9  14.2±1.7  14.2±1.6  9.2±1.2  12.8±1.5  72±8治疗后第1个月   16.5±4.1  11.6±2.2  11.6±2.2  7.3±1.3  9.5±2.2  54±11治疗后第2个月   14.0±3.8  10.4±2.3  8.7±2.3  6.9±1.3  8.4±2.8  48±14治疗后第3个月   13.9±4.8  9.6±2.5  8.4±2.4  6.7±1.3  8.1±2.3  47±14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利培酮为苯并异恶唑衍生物,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其活性成份利培酮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与 5-HT2受体和多巴胺 D2受体具有较强亲和力[7]。对中枢系统5-羟色胺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认知能力。但利培酮会引起失眠、焦虑、头痛、头晕、口干、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尿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等不良反应[8]。同时,利培酮具有α受体阻断活性,在用药初期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症状,因此在服药时需谨慎用药。

随着现代医学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远期疗效也开始得到重视。可通过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包括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来判断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我国暂时没有专门针对精神病分裂患者生命质量专用量表及相关工具,致使无法准确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在临床中,医师在关注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同时,也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重视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可采用经颅磁刺激增强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1、2、3个月,两组患者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缺乏社交兴趣、注意力障碍、意志缺乏评分及 SANS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意志缺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缺乏社交兴趣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遗尿、乏力、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阿立哌唑可有效改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国效峰,赵靖平,陈晋东,等.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2):752-755.

[2] 齐立国,曹长安,操小兰,等.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6):403-405.

[3] 燕利娟.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4] 孟丽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2):45-46.

[5] 雷玲,王世财.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53,55.

[6] 徐再锋,杨巍,马子龙.阿立哌唑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17):3831-3832.

[7] 顾文洁,张五芳,王超,等.5种药物在中国精神分裂症人群中的有效性与网络meta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11):1666-1670.

[8] 吴西志,吴运渠,吴运畴,等.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1):147-148.

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辽阳 1110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32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治疗效果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影响的比较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