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过程研究
2016-08-06李鸿飞
李鸿飞
摘 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的现象依然存在。掌握学习的过程不仅对学习者在校学习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学习者将来进行终身学习也发挥者独特的作用。提出从重视语文学习过程入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感受;意义;策略
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有些学生能够自发地探究学习过程(例如想一想自己是怎样思考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答案的?),但是这样的学生毕竟为数较少,而且他们自发探究费时多、效率低。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我们更有必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更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这种自我认识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实质上也是一种内反馈活动,它可以使学生从自己已经经历过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受“重结果、轻过程”的影响而导致“学生已过低、中年级,而居然在学习上尚未‘入门”的窘境。
二、学习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当今语文学科的功能,即: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让学生自主化,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做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认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高明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代替学生的思考;从教与学这对矛盾看,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我们要使学生长足地发展,就要大力强化内因的作用,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
三、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策略
1.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自己学习,而不应该让语文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传统的语文学习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追求的是知识的全面、系统。“问答式”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调动,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实际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仍没有被调动起来。这种语文学习,把语文知识弄得支离破碎,语文学习成了作业练习。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既遵循了汉语学习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又着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2.倾听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是否就表明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只看表象是无济于事的。语文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内容,调动知识储备,展开联想、想象,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语文老师悉心倾听。当学生发言时,老师却心不在焉,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做既失去了学生发言的意义,又容易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倾听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充分表达,是进一步了解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
3.对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后,要积极予以评价,或表扬肯定,或求同存异,或进一步引导。一味喊好不行,一概否定不行,不置可否也不行。学生毕竟是学生,认识问题肤浅,思维能力不足,有时也有可能是非颠倒,美丑不分。语文教师抓住了学生回答问题中暴露的问题,也就是抓住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态、欣赏的态度,倾听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而不应求全责备。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着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特点。在目前语文学习日益被边缘化的今天,研究语文学习的过程,加强汉语教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1.
[2]张焕庭,赵兴中.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