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生活化教学之我见

2016-08-06孙丽娟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生活化作文

孙丽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练习,做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要解决难写、怕写的局面,让学生体验生活是关键。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引导。

一、以生活为素材,实现作文内容生活化

1.搭建习作平台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崔峦老师也说过:“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所以,我们应丰富学生的生活,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积极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经历和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使用语言文字,并掌握它的规律。如,春天到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静到动等不同的观察顺序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时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发挥其他感官的作用,让他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有时也可以亲口尝一尝。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受,下笔时才会得心应手,有感而发。再如,植树节那天带领学生到郊外植树、清明节时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习作的生活平台。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身真实的感受,学生就会产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欲望。

2.开阔写作视野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学科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作文教学可以通过学科整合开阔学生写作视野,多体验多感受。如,在校运会上,让学生做班里的通讯员;美术课后,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数学课后,让学生谈游戏过程;实验课后,让学生介绍实验步骤。这些作文素材都是可以随手从生活中拈来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二、以生活为依托,争取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困难,或思路阻塞或材料短缺而觉得无话可说时,学生就会把目光转移到可以帮自己解决问题的物体上,不是抄袭范文就是向教师求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困难症结所在,通过旁敲侧击地点拨,引导他们自行克服困难。

语文教师尝试在校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团结友爱。这些活动可以通过表演、办手抄报、游戏、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同时,编印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体会到“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优秀的作文还能被学校《芳草地》刊载。

三、以生活为取向,落实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文融入生活中的每一处,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可以看到独特的一面,处处都可以有感而发。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突破传统作业设计的束缚,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作文作业,使之成为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使作文真正运用于生活实际。如学生可依据自己的作文创作相匹配的绘图;或鼓励学生当一回小编辑,将自己之前写的小随笔、日记、优秀作文整理起来,装订成册;或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给学生适当安排一些家务活动,如写作文《第一次……》就可以鼓励学生回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加劳动,如第一次洗碗、煮饭、扣纽扣等小事都可以从小培养。

四、以生活为标杆,做到作文批改生活化

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批语模式,大胆地采用谈心式生活化的批语与学生交流,充分肯定其存在的优点,多表扬、赞美,不批评挖苦。如,“你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你同样可以写好作文”“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一定会有很大进步”;或者诱导:“如果文章结尾部分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文章便更出色了,试着补在后面,好吗?”等。这些鼓励期待的评语,学生特别感兴趣,看完之后,都是笑容可掬。有的还心领神会地望着老师,大胆的学生还会在后面写上:“谢谢老师的信任,我一定努力!”“老师,你又给了我力量。”“老师,我喜欢作文了。”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更强烈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可通过自评、同桌互评、小组点评的方式,在自评中提出自己的思路、布局,有利于别人参考,通过其他同学的眼光,听取意见,指出不足,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就是提高交际、沟通的本领,是生活的需要,只要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激发出来,让学生有事想写,有情想抒,文章长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便进入了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做到“生活即作文”,才是我们作文教学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邱贤彬.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05.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