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主题背景下提高家长参与率的研究
2016-08-06严伟条
严伟条
自幼儿园开展主题教学以来,家长作为主题教育合作者之一,主题相关材料提供者的身份已渐渐确立,有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教师在落实主题活动时变得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孩子呢?在主题中,学得不亦乐乎,风生水起。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大家是否关注到家长群体的感受?孩子群体的行为?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了解,问题一直是存在的。下面,让我们来透过现象看看究竟背后存在哪些纠结场面呢?
一、存在的纠结场面
1.教师多渠道、广策略征材料,只以材料论英雄
现在的主题活动,很多需要家长提供材料的支持和帮助,活动才得以开展和落实,很多老师为了出色地完成主题活动,就大量动用家长。QQ群、校讯通,家园联系通告,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用上。教学一有需要,就发动全体家长。集体教学活动缺材料——找家长!区域活动缺原材料——找家长!主题墙创设缺废旧物品——找家长!自然角缺物品——找家长!等等,家长俨然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当然,家长的呼应程度也是各有不同,对于不主动积极参与的家长,老师有的是招儿,那便是以奖惩孩子的方法来应对家长参与的优劣。此间,孩子成了代家长论功行赏的“替代品”。殊不知,那些代家长受“鄙视”和“不待见”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已颜面扫地。试想,这些孩子,会如何改变自己呢?
2.家长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据一些家长反应,很怕接到老师的短信,因为,无事不登三宝殿,教师只要发信息,八九不离十就是让她们配合教学提供东西。如若是些唾手可得的物品,那便也乐意,可有些时候,往往是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的,所以,就比较为难。不提供吧,自家孩子“受委屈”,提供吧,确实也难为自己。
在要求家长带这供那的时候,我们可曾考虑过家长的真实感受?可曾了解分析过每一位家长在面临任务时的状况?可曾认真思考过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可曾考虑过带这些材料是否发挥了真正的价值?大家的理由或许很冠冕堂皇——那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以致用呀。是的,我们的理由很高尚,那么,作为幼儿园、作为老师,是否也该为这些来买单呢?
二、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我想利用好家长资源确实事半功倍,与孩子,与家园,都可以产生积极良性的循环,能确保孩子积极成长,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好家长资源,这的确也是一门学问啊,我们思考过吗?有想过要改变现状吗?这儿,笔者就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谈谈自己的思考。
1.教师,做好分配家长资源提供的当家者
如何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家长参与协作的能动性,这中间教师的核心作用必不可少。如何当好这个管理者,我想教师需要通盘考虑,有效分配。起初教师就要花些时间熟悉所有的主题内容,学会谋篇布局。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好每个主题内需要家长配合提供的材料有哪些?然后要学会做减法,所谓减法,就是要针对列出来的所有需要家长准备的材料菜单栏中,仔细分析,哪些材料是幼儿园可以准备的、哪些材料老师自己可以办到、哪些材料幼儿园资源库中已经有了等,对于这些材料就可以在菜单栏中删掉,剩下的部分,就是要家长提供的。
那么,如何提供任务呢?也要做好全盘思考,每样东西人人准备,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在这儿呢?也要学会减法。所谓的减法,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出最高的效益。如何执行呢?教师可以集中所有家长,就教学资源提供分配开一个专题会议,专门解决本学期家长资源的提供问题。教师可以把家长资源提供总表分发给每位家长,让每个家长明确本学期需要提供给班级的材料都有哪些。与此同时,无形中让家长了解了整个学期的教学线索。然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反馈和落实,这中间,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条件选择自己容易解决的作为自己本学期的任务,落实好责任。在会议的最后,教师将家长自主生成的任务制作成相应的责任分配表发到每个家长手中,同时,在班上张贴一份,这样既简单又高效,更重要的是,家长做了一回明明白白的责任人。再不会为时不时的短信任务而纠结,而且每个家长都可以为班集体作贡献,自豪之情悄悄萌生!
2.做好家长资源的忠实保管员
作为教师,对于家长精心准备的材料,无论优异,我们都要学会以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因为,任何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家长的用心,同时,也包含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保存。如果用完随手一扔,如此亵渎他们的劳动成果,你让家长情何以堪?以后,还如何让家长长久配合呢?
3.做好学期主题作品集,分享给家长,达到家园共鸣
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将每一个由家长材料提供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环境场景等都及时拍摄记录,并根据主题在图片下作好相关说明,如,某某主题某某活动,材料提供者:某某家长。在学期结束的时候,集结成册,分给每个家长,作为家园共育的回忆,留给他们细细品味,慢慢享受!
作为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家长,我们有理由让他们也同样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我们携起手来,共享孩子成长,共创家园合一!
参考文献:
陈丹.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进行主题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