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2016-08-06李树荣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形式数学老师

李树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数学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特点,所以对学生而言较难接受。那么,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以及小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和情感性特点,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时要联系实际,激起思维的浪花

巧妙地创设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老师问:大家今年几岁了?学生:10岁(11岁)。老师:大家都过了几个生日?学生:10个(11个)。老师:大家10岁(11岁)过了10个(11个)生日,可是我家邻居小红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老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年月日,学完后你们就会知道答案啦!这样的导入,巧妙设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自觉便投入到了学习中。

二、改进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是开窍之术,在于教师能“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使之容易乐于接受,把教学内容巧妙进行加工处理,并动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虽然数学知识本身也是枯燥的,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却是相当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如把单调乏味的数学计算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习,如开火车、夺红旗、找朋友、过独木桥、树上开花、巧配对、摘果子和抢答赛等,变换花样,翻新形式,不一雷同。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寓教学于游戏中,学生乐学,老师易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参与者。所以,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各个年份的年历卡,小组合作找出各个月份的天数。这样,学生在搜集和整理过程中,很顺利地就找出有31天的月份,有30天的月份,并发现二月份有的28天,有的29天。学生会对此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在此基础上抓住机会,适时引导,让小组继续讨论研究,得出四年一闰的结论。这样在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际操作中,不仅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组织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练习中注重竞争性,培养浓厚的兴趣

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总是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

比如,在“年月日”的练习中,其中一个环节,让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教师说月份,说大月男生站起来,说小月女生站起来,以比赛形式记忆大小月。这样的练习形式,既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和乐于竞争的年龄特点,同时又以不同形式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学生不仅在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对数学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再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环节:三年级四班的李×同学,课间由于不小心把教室的一块玻璃打碎了,请大家帮他想一想,他应该割一块多大的玻璃来补上呢?结果出乎意料,同学们是争相发言,各抒己见,大家的重心牢牢地被吸引到了怎样解决问题上来。这样的练习设计,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大家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多从学生角度去想想,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情感气氛,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学习的真谛。教学实践也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能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李玉霞.浅谈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成才之路,2009(1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247)成果。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形式数学老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