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心漫步在语文课堂上

2016-08-06徐加生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语文课

徐加生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能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兴趣,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执着的

追求。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历史小话剧。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予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执教本文时,我抓住了背景故事、圆括号内交代的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用表演的形式展开。

一、用背景故事来蕴透文本,学生津津有味

蔺相如官至上卿,廉颇不服,就文本来教,显然缺乏大的前因。课堂上,在学生初步理解课题后,我就直接提出,“赵王为何让蔺相如做了上卿?”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我谈到了《完璧归赵》《渑池会》两个前瞻故事,把蔺相如在国家利益面前展现出来的智与勇浸透在了他的人格魅力中,从而都认识到蔺相如做上卿无可厚非。接着,我又提出“廉颇将军为何对此不服?”开始学生只是把课文里的老迈昏庸拿出来说事,当我把收集的关于廉颇将军的功劳亮出来时,学生就沉思了,的确廉颇将军也很了不起,为赵国立了那么多功劳,为何没当上上卿呢?叽叽喳喳地谈论,紧蹙眉头地思考把课堂情趣定格在了探求的气氛中。没有一个学生走神,没有一个孩子不在听,不在讲。当学生讨论到: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繆贤舍人”,是个门客。廉、蔺两人开始时地位悬殊,但由于蔺相如获得了两次重大外交斗争的胜利,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七雄”纷争的局面中,外交斗争的作用已经重于军事斗争,“斗智”已经重于“斗力”,“谋”已经重于“勇”。而廉颇不懂这些,所以对蔺相如做上卿不服。这时,学生对整个故事起因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放在了这些背景故事上,有人说这是走题,我说这是浸透文本,学生喜欢了,参与了,就是好的。曾听到一位语文名师说:“别把上课太当一回事,那样你会很累,要学会在课堂上‘漫步”。我想补充:要带着学生一起“漫步”,多留点时间、留点空间,让学生徜徉于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里。而我要指出的是背景故事应是徜徉文本时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文本会因此而生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到触景生情,字字含情时,还怕学生不能体悟文本吗?

二、用表演形式来呈现文本,学生情趣盎然

作为故事性极强的话剧,学生在预习时早就情不自禁读了好多次,这时我想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莫过于自编自演,在自我展示中弄懂“负荆请罪”的意思,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了。听着学生为廉颇何时能起来,蔺相如应是怎样的神情、动作、韩勃与相如语气上的差别争论,看着学生渐渐入情入境,逼真地再现历史瞬间,我觉得烦琐地去讲解,告诉学生提示语的作用就纯粹多余了。

我常听身边的语文老师说当属语文课堂难驾驭,语文教案难记,语文课难上。曾有一位雕塑家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时这样回答:“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诠释。语文课有个简洁清楚的过程,再加上“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

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相伴,我想语文课也就不难上了,关键是教者怎样理解语文。

这一课的教学我或许忽视了“府邸”的解释、反衬手法运用的指点等,在别人眼里不够完美,但我认为学生喜欢了、参与了、乐学了,我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原发性的生长都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只能是施肥、除草、浇灌等辅助性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自觉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要以学生为核心建构我们的课堂。按自己的预案,以自己为中心,甚至越俎代庖,不能从容面对学生的课堂生成,这都是不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学生喜欢探索,乐于表演,这是学生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思想的真实反映,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挖掘引导好了,就会引发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就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分析的习惯。一个否定,一个匆匆晃过,则让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失去了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试想没有学生兴致勃勃参与的课堂,那不就是一潭死水吗?不基于学生需要、学生喜欢,这课如何能“完美”起来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所以,教学中我们只有找到孩子的童心,少一些烦琐分析,多一些情感体验;少一些成人面孔,多一些童心童趣。当好玩的争论直抵孩子心灵,让孩子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痴迷和欣赏时,我们的语文课才会真正“完美”起

来,仅为完成一个我们认为的预案而忽视了课堂生成的原发资

源,忽视了学生喜欢的情感,那就只能是好看的外衣包裹下的败絮了。

参考文献:

张惠霞.激活课堂,放飞童心:谈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小学,2011.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廉颇蔺相如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