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孩子学习语文的工具
2016-08-06林燕平
林燕平
摘 要:现今,教育越来越关心自身文化性学科的教育,而语文作为一门对母语学习的一门学科,其关注度与日俱增,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语文成绩占的比重大大增大,大家一定要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语文;朗读;背诵
语文拆开来就是语和文。《说文解字》中写到:语者,论也,从言吾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简单地说,就是语言和文字。涉及语言,那么就少不了语感。根据经验,语感的培养少不了读,新大纲(指试用修订版大纲)对于读是这样要求的:“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对于文章中很多精彩的片段,学生的理解也许达不到透彻的程度,不能全部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苦心,但诵读并不困难,当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储备和积蓄时,日后便会受益无穷。朱光潜先生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他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下来,在儿童时确是一种乐事,我现在所记点的书大多都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的有新领悟,其中的意味都是深长的。
时过境迁,万事是发展的,读,的确是学好语文,掌握汉语必经的道路。我想这是一个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历史上文学灿烂的时代,不管是经典的《诗经》《离骚》还是汉乐府时期,或者是唐诗,抑或是宋词元曲等,都证明一点,汉语是一种音乐性很强的语言,这和古时的教学,书生有节奏的摇头晃脑读书的情景,是不谋而合的,而这也恰恰决定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朗读为主。所以,我们应该把课堂上朗读的时间交还给
学生。
一、初识庐山真面目,对文章进行正确的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读指的是读完一篇文章后,对文章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理解。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通过备课时对问题的设计,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评论、赏析等方法,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迅速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轮廓,然后抓住中心进行阐述。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让学生学会了读书方法。
二、情动而辞发,饱含感情地朗读
每篇课文都有其值得品味之处,作为教师可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力,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用图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读出情感。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氛围活跃快乐,而且也让学生对文章人物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朗读更加真实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如此种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了与文章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高。
四、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读,让父母成为孩子最忠实的听众
课堂终究只是课堂,语文课也不是很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并且语文这门学科终究离不开生活。作为父母,孩子回家是可以问问今天学习的收获,让孩子描述今天在学校的生活,在无形和温馨中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茶余饭后,可以要求孩子将今天学习的课文朗读一遍,然后给出自己中肯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是不可缺少的。有时,可以带着孩子出去游玩,某些情景,让孩子当场来介绍,可以用诗句,可以用一些名句,在孩子没什么想法时,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在孩子朗读之后,孩子对语言的应用会更深刻,对一些词句的理解以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这种效果绝对比一味地纸上谈兵来得好。
五、朗读到最后,就是背诵
清人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这就讲到了背的好处。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小学生逻辑思维不是很完善,很多时候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大致的理解情况下背诵,这就够了,对于这个背诵郭沫若说过,“儿时囫囵吞枣地背了很多唐诗,当时并不解其意,然而入脑了。年长事更,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这就是背的好处,机械性的背诵我们不提倡,我们要求的背是建立在不断朗读,理解的基础上。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就必须需要在他们意识中植下诵读的重要性并辅以对的教育和对的引导,让朗读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春林.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妙用[J].信息技术,2014(3):186.
[2]唐彪.读书作文谱·卷五[M].古籍出版社,2000.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