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耕细作,启思导学

2016-08-06丁特殊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延续性实效性趣味性

丁特殊

摘 要: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在于有了问题情境。当人的思维活跃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表现为高度集中和高度振奋。在科学课堂上,积极地创设情境,赋予知识“生命”的活力,使知识带有趣味、质疑的情绪色彩。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有效激活内驱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催化剂”;趣味性;实效性;延续性

一、注重情境创设,完善知识建构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在学习内容和学生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一味地追求“童趣”,不仅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实用价值也不高。科学游戏带有“玩”的色彩,又与所要学习的科学内容有关系。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学习目的。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诱导他们从中得出科学道理。如果活动、游戏的设计目的不明确,那么孩子只有玩而没有学,就会使活动流于形式而失去其意义。

二、设计体验游戏,提升课堂趣味

游戏是自主、能动、创造性体验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生命与活力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激活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做一做、玩一玩。游戏教学法更是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在教学“轮轴”一课时,设计了“比谁力气大”的小游戏,让班里推荐力气最大和力气最小两位学生来比试(力气大的那位男同学信心满满)。让力气大的男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力气小的女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柄,两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没想到力气大的男同学被轻而易举地打败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踊跃参与,都想一试身手,好胜心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趣味的课堂里,让学生“如沐春风”尽展风采。

三、拓展参与广度,提高课堂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科学课程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平台。

在科学课堂中,几乎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活动需要学生参与,其中以小组活动最为突出。虽然安排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却忽视了小组活动的质量,更没有重视那些学习及动手能力不佳的“弱势群体”。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有:(1)小组合作、探究前,学生对教师活动要求的意图不是十分清楚,指向性不明确;(2)一个小组的四五位同学中,动手的几乎只有一两个人,大多处于观望或事不关己的悠闲状态。

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要让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到所有的活动中。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视。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四、拓展发展空间,深化知识理解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以及深入自主探究,从而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中有要求学生制作晶体的活动。在课堂内比较容易完成的是通过盐水的蒸发得到盐的晶体。课堂上,实验的12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加热的是水,6个小组加热的是盐水,当出现不同结果时,孩子们便会主动探索起来,发现了他们加热的液体实际上是两种,同时也发现盐这种晶体溶解到水中后的溶液用肉眼观察很难与水辨别,这为第二章变化的教学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的结果让孩子们欣喜不已。(晶体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通过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都可以得到晶体。)接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己制作的一些结晶展示给孩子们看,有用树枝做的,有用彩色绸带做的,看得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一个,不用我布置孩子们已经急切地想知道漂亮的晶体是怎么来的。

总之,只有课堂体验的丰富性,才能满足孩子的差异性,才有更多的适应性和可能性。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尽可能地放开,多增加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动手中感受变化的美妙,生成的伟大。有了这些催化剂,孩子的灵性得以迸发,悟性得以唤醒,思维迸出朵朵璀璨的火花,也使科学课堂更加神奇与

美丽。

参考文献:

[1]王士春.例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开放[J].教师,2011(10).

[2]杨友平.让体验更深刻让学习更有效[J].江苏教育研究,2009(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延续性实效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