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研究
2016-08-06孙满玉
孙满玉
摘 要:教学实践中通过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探寻积累的途径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生活积累;博览群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和完成的,必须平时坚持多积累,到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积累的过程,急于求成,出现了语文成绩不高,并且不管教师怎么努力,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提高不明显的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刻、具体地反思后发现,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老师所传授的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也就是说,学生要想具备高水准的语文能力,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是前提。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免不了要与人交往,因此,这些积累是一个社会中的人必备的能力,没有语文积累能力,就谈不上语文能力的发展。
所谓的积累也就是熟读、背诵、摘抄等,这个积累的过程艰巨而漫长,我们要利用学生年龄小、记忆力强的特点,让他们在这一黄金时期多积累一些优秀作品、经典书籍,这样坚持积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积累的自主意识和习惯,然后再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积累的习惯。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呢?
一、激发积累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机械抄写,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欲望,进行有效积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累兴趣的方法:
1.引入法
为了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进而对积累有好奇心,我经常在语文课上给学生讲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拓展性知识或故事,特别是名著、传说、名人成长故事等,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鼓励他们向名人学习、向经典致敬,逐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长此以往,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也日渐丰富了,对语文的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了,语文积累能力自然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练习法
教学中针对作文能力薄弱的学生和“谈作文色变”的现象,我课前认真地搜集了几篇较差的作文,先让学生读,然后和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分解讲评作文的优缺点,之后让学生修改,设法使文章变得优美丰满,使读者读后意犹未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段?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积累的好处,从而产生主动积累的愿望。
3.比赛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积累水平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要让学生的积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
阶,作为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励。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比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提到比赛,学生的积累热情被迅速激发起来。同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都较以前大大增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懂得了积累的好处,主动积累的愿望也大大增强。
二、探寻积累的途径
1.关注生活积累
其实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应该由狭小的教室和有限的校园拓展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语言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发生,我们只要认真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脑子想,就会捕捉到精彩的瞬间或片段。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才能写出或说出优美的文字,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我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积累语言和写作。把平时自己留心观察的人和事连同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在笔记本上,使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2.鼓励博览群书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我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电视、广播节目,让学生在听广播、看电视、上网中积累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朗读和背诵,在朗读和背诵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就能开阔思路,多背诵就能做到写作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虽然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对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我认为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的“朗读”和“背诵”在当今的新课改环境下同样适用,因为熟读和背诵能使学生快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寻求适合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都能有所突破,使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王丽.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4(10).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