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

2016-08-06杨文云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感课外阅读读书

杨文云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明朗响亮,和谐流畅,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字作品,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无不闪烁着美的光芒。阅读可以让心灵在浸染着墨韵书香的思想的森林中呼吸,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新课标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这里风景“读”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当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便是富有个性的心得和体会了。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册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是父亲对儿子郑重的承诺,凝聚着深沉的父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师引导朗读体会。

师:于是,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时,让他重新挺立并执著坚持的正是这句话——(生读)

师:当众人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不断回响他耳边的也是这句话——(生读)

师:当危险来临时,给他信心和力量的还是这句话——(生读)

师:当人们摇头叹息,说他精神失常时,支撑起他的仍是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是支持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心底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执着!

片段二:1.深情朗读结尾,感受父与子的幸福。

师:就这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对彼此的深深信任,凭着永不言败的执著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生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扣住“了不起”“无比幸福”“紧紧拥抱”这些字眼,祝贺这对劫后余生的父子吧!”(生再齐读)

这两个片段在体会重点句所表达的情感时,注重了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感受和体验,引起情感震撼,从而深刻感悟父亲的坚定执着、永不言弃和儿子的沉着勇敢、先人后己的人物形象。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作为“引语”点燃情感的火花,给学生营造一个默默读书的“场”和细细品味的“场”;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层层叩问,通过一咏三叹式的回读,情感步步推进,学生在层层推进中强化了感受,并将自己的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书声琅琅,情韵声声。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学语文课堂怎能不风景“读”好?

二、语文课堂“读”占鳌头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三字经》上说“口而诵,心而惟”。《训学斋规》提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理解文章,体会语言的重要途径,是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重要手段。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一篇文章真正意义上的解读,必须经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匆匆》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于光阴荏苒、匆匆而逝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小学语文“读”领风骚

莱辛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抓住学生心灵的耳朵,必须采用各种读书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初读课文可以采用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读顺,也可以采用默读的形式,带着问题圈点批注。品读课文可以采用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教师示范读、齐读等等。另外,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环节,它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如听录音朗读,放在开课环节起示范作用,放在总结全文时则起情感升华的作用。而对于语言和意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阅读,可以配以情感一致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在文字与音符的交汇中畅游。诵读则适用于古诗文教学。上古诗歌、乐府诗、唐诗宋词均能吟咏,平平仄仄,声情并茂地诵读经典篇章,可以帮助读者深入诗词,提高艺术感受力及创作能力。不同形式的朗读各有千秋,我们教师应该精心备课,反复斟酌,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要确保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背诵”目标——50+50+60篇(段)。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施秀娟.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语感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