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6-08-06林军

新课程·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有效性小学数学

林军

摘 要:当前,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质的把握不准确,有关经验与能力方面的欠缺,“新课堂”往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浮躁和肤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彻底改善小学课堂数学教学现状,提高其有效性,是当前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亟待思考与探索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课堂数学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表现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灵活和精彩。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1.教学起点选取不当,偏离学生实际需求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必要基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以学生认知起点出发实现其到教学目标之间的跨越。教师对教学起点的把握及选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知识学习。通过考查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到不必要的延长,课堂教学效率随之降低。如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算式后,让学生利用等长纸条、全等透明塑胶圆片、等长线段图等学具,动手操作并寻找计算方法,而这个时候有学生回答可以通过通分方式,将问题转化为同分母加减法,教师仍坚持按照已有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并从中更好地理解算理,但在大家已有明确思路的问题上,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就会得不偿失。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通分与同分母加减法的知识经验,并能够主动进行知识迁移来解决当下问题,所以教学起点的选取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致使教学活动走了很多弯路,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学情境设定离题,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即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基于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一般会讲究趣味性和生活性,一方面使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数学学习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然而,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课堂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教学效果却偏差的现象。如有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迷人的机场风景,其教学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可学生大多顾左右而言其他,即使有学生道出了飞机有飞有落,也未在教师的追问下想到学习主题,老师只能在失望中结束情境教学。这堂课中,虽然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却与学习内容无关。在教学情境设定离题的情况下,教学目标要想实现就成了无稽之谈。

3.教学活动形式放任,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是十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学习活动,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的培养。然而,不少教学活动背后却是越来越严重的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这样的活动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自主学习变得“放任自流”,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却没有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助力。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肤浅的,甚至是虚假的,而并未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其次,合作交流有形无实。教学活动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讨论过程中,多数学生只是碍于教师要求而应付式地“表演”。此外,探究学习失去其真正意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前,没有有意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质疑意识,甚至不做过多的关注,致使探究过程变得机械化、形式化,学生像执行程序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难以有深层次的收获与感悟,学习效率低下。

除了上述列举的几点之外,教学提问简单空泛、课堂评价廉价模糊等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新课堂”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表面看似精彩纷呈,实质上却是“穿新鞋,走老路”,无法掩饰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严峻形势。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加强反思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活动的科学方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向与标准,对一节课的教学结构、内容、方法以及活动组织形式等有决定作用。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为此我们应该做到: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结构和学生认知实际的辩证关系,综合考虑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及价值观等因素,力求使教学目标多元化,同时又能体现重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原则,对于学生要经历的学习过程、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应精心谋划,达到目标科学具体又要求适中的效果;教学目标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弹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也应给予尊重和包容,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应深入了解学生认知实际,抓准教学出发点。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其对教学目标所要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与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为基础设计教学环节,有针对、有重点地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敢于重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同时查遗补缺、修改不足,使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实际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有效性小学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