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对沙特的戒心到底有多深

2016-08-05李明波

世界知识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沙特政府沙特石油

李明波

众所周知,几十年来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盟友。但现在,这对有着70年紧密关系的“情人”正在一步步走向决裂。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名为“反支持恐怖主义者”法案,该法案的目的是允许9.11事件受害者及其家属起诉沙特等外国政府。接下来,法案将送到众议院讨论表决。

在9.11事件中,19名劫机者中有15名是沙特人。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9.11事件的遇难者家属一直试图对沙特政府提起法律诉讼。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美国政府将在今年6月决定是否公开国会9.11恐袭调查报告中从未公开的28页机密文件,内容可能涉及沙特与参与袭击事件的恐怖分子之间的关系和揭露劫机犯的背后金主。据报道,9.11事件发生后,相关调查委员会询问了上百名目击者和相关人士,完成了一份超过800页的报告,文件的一章被列为机密。这份28页保密文件名为“发现、讨论和叙述某些敏感事宜”。沙特政府2003年曾要求美方公布这28页的内容,以便沙特方面有机会对所受指控作出辩解、澄清。然而,这一要求遭到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的拒绝,理由是内容一旦曝光,有损美国的情报搜集行动。小布什称,如果文件公开,将损害美国的公共安全。奥巴马政府延续了这一立场。有分析指出,公开文件会严重影响美国和沙特的关系。

沙特方面一直否认与9.11恐袭事件有关。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近日警告称,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沙特将抛售多至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及其他美元资产,以免它们遭美国法院冻结。奥巴马政府也“提醒”国会,一旦沙特采取这一措施,会危及美国经济。尽管奥巴马表示,如果众议院通过这个法案,他会予以否决,但毫无疑问的是,美国与沙特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危险。

罗斯福为美国找的“情人”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了战后新秩序和美苏英三强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不过在雅尔塔会议之后的第三天,一场同样重要的会晤却一直被世人所低估。

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罗斯福总统马不停蹄地搭乘“约翰·昆西”号巡洋舰,从黑海直奔苏伊士运河。热衷于“巡洋舰外交”的罗斯福就在“约翰·昆西”号上与沙特国王伊本·沙特进行了历史性会晤。两国就此确立了“石油换安全”的合作模式:沙特为美国提供石油,美国为沙特提供安全保护。建国只有13年时间的沙特,从此正式抱住了世界新霸主美国的大腿。这一天是1945年2月14日。两个月后去世的罗斯福不仅没有等到盟国胜利的时刻,更没有想到他在情人节亲手为美国找的这个“情人”有朝一日将同床异梦,但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地完全分手。

坦率地说,美国和沙特的“情人”关系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保持得非常紧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广泛合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1933年至1980年,美国阿美石油公司一直主导着沙特的石油开发,直到上世纪80年代沙特石油国有化。沙特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提供了稳定的石油,从这个角度看,罗斯福临死前为美国找的这个“情人”是有价值的。

14年前的秘密报告

一个多月前,英国《独立报》的一篇文章再次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大讨论:沙特究竟是西方的盟友还是敌人?按照《独立报》的观点,沙特其实才是“邪恶”帝国,是西方真正的敌人。这样的言论当然令人震惊,但其实也是老调重弹了。早在9.11事件后不久,美国的兰德公司就曾做过类似的秘密报告。

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左)与美国国务卿克里。

根据2002年《华盛顿邮报》的披露,兰德公司的国际安全专家穆拉维奇在当年7月曾向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作了一个秘密报告,提出沙特“支持美国的敌人和攻击美国的盟友,在恐怖主义链条的各个层次上都非常活跃”,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他当时建议小布什政府对沙特采取强硬态度,必要时对沙特的油田和海外金融资产采取措施。不过,穆拉维奇的秘密报告被披露后,兰德公司和五角大楼都赶紧出来灭火,称这只代表穆拉维奇的个人观点。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也亲自给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打电话,向其保证穆拉维奇的观点“不代表布什总统或美国政府的看法”。

除了这份秘密报告,当时美国媒体还有很多更大尺度的讨论。比如,《新闻周刊》提出继打击伊拉克之后,沙特也应成为美国打击的目标。甚至还有媒体认为,美国应支持沙特国内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沙特王室,分裂沙特。据《今日美国报》报道,哈德森研究所的创始人辛格鼓吹,应该在沙特的石油主产区建立一个独立的“东阿拉伯穆斯林共和国”。

我们在14年后的今天回过头去看,穆拉维奇的秘密报告确实有很强的前瞻性。现在任谁也说不清在中东兴风作浪的“伊斯兰国”与沙特王室之间有多少瓜葛,任谁也不会否认沙特政府扶持的瓦哈比派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以金钱开路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传播极端保守的宗教思想。

美国留了一手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是不是不敢得罪沙特?作为世界头号产油国,沙特和西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与石油和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33年,独具慧眼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取得沙特9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石油特许开采权,1939年又取得近21万平方公里的租让地,合计占了沙特领土的近一半。自1936年第一口油井喷出石油、1939年第一艘装满沙特石油的轮船首航美国后,沙特的命运就与美国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可以说,美国对沙特的政策不是基于共同的文化或意识形态因素,而是以实实在在的战略利益为基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基于战略利益的需要结成现实的联盟,这对当政者来说,不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然而,宗教非理性因素往往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羁绊,尤其是沙特政府出于维护统治的考量,在国内大力扶植保守的瓦哈比派,助长了宗教极端分子在沙特国内的发展。这些极端分子借助恐怖袭击手段,对沙特与美国及整个西方关系造成重大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沙特已经是极端主义的最大温床,也是恐怖主义的大财源之一。像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就曾在2015年公开批评,“沙特在全球范围资助极端主义”。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叙利亚国内反对派武装的演变和组成是个明证。

美国的高级官员们虽然没有像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那样,公开批评沙特政府和恐怖主义的关系,但是美国人依然留了一手。比如,一位匿名的沙特外交官员曾透露说,美国向沙特出售的F16战斗机,卸载了原本应该配置的敌我识别系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出售给以色列的F16战斗机,却配置了敌我识别系统。美国人的戒心可见一斑。

现在美国逐步摆脱了对沙特的能源依赖,美国和沙特矛盾也逐渐公开化,十多年没有进展的9.11遗案出现了松动。有美国媒体曾发牢骚说:“一旦拿走沙特的石油,沙特剩下的仅是几个伊斯兰教神殿、大量的沙子及炙热的空气。”但问题是,既然无法拿走沙特的石油,那谁能阻止沙特?要知道,兰德公司可是美国的核心智囊库之一,长期以来为美国的内政外交提供了大量决策咨询。兰德公司的很多研究项目都有政府相关部门的资助,穆拉维奇当年的报告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穆拉维奇的报告尚且不能发挥作用,那么最近由英国《独立报》引发的新一轮讨论又能怎样?

惟一的“好消息”是堡垒有可能从内部攻破。过去两年,沙特掀起石油价格战,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今沙特王室正在思考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一项旨在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大计划。不过,很多人认为这项不切实际的计划只会让沙特混乱的局面更加糟糕,或许将应了一句眼下中国网络的热词——不作不死。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沙特政府沙特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沙特为何锁定中国?
奇妙的石油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彪悍的沙特传统舞蹈:边跳边对自己开枪
阿哈比:“基地”高官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