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死亡我做主

2016-08-05

百科知识 2016年12期
关键词:魏则西关怀病人

事件

前不久,21岁大学生魏则西身患绝症不幸去世,除了媒体热议的医疗体制、互联网监管等话题,一篇名为《魏则西留下的生命考题》的文章也快速在朋友圈刷屏。中国用在临终

支持系统上的医疗费用占到了全部医疗费用的绝大部分。如果一个人得了绝症,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能否选择“缓和医疗”和“尊严死”?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死思考。

如果用尽全部的人工手段,奄奄一息的病人还可以活上5年、10年甚至15年。但在病床上的漫长时间,有时只是丧失了尊严与自由的折磨。有人说中国人八成的医疗支出用在了最后一个月上。

——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创建人之一罗点点

“缓和医疗”原则有三: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世界卫生组织

缓和医疗是用“照顾”代替“治疗”,注重全方位地关怀病人。进行缓和医疗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人”的概念,要把病人看作生物性的人,也要看作社会性的人,看作有灵性、有精神的人。

——昆明市第三医院关怀科主任马克

2012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占中国人死亡原因的80%以上,2020年中国将有13%的人口达到65岁以上,相比之下印度却只有6%,这意味着中国将有更庞大的缓和医疗需求。然而现状是,目前的医疗条件只能满足0.3%的患者在此方面的需求。

——《经济学人》智库2015年《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报告》

任何一个神智健全的成年人都有权决定他的身体将接受怎样的对待,也即治疗方案必须经过患者本人的允许。

——美国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

在美国,病人入院接受治疗时就会被问及他们的生前预嘱。如果期望尊严死,并签署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后,他的病历本及病历卡会有明显的标识:DNR(Do Not Resuscitate,不希望心肺复苏或进一步循环支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一位医生

医生并非上帝,对病情的判断依赖于专业知识和以往数据,就算以往数据是百分之百的死亡率也不能肯定当前病人不会是第一例。死亡是人的肉体和意志的毁灭,不可逆转,是极度慎重的事情,不能存万一之绝望却应当存万一之侥幸。

——网友

猜你喜欢

魏则西关怀病人
谁是病人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魏则西之死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魏则西事件:科室承包监管再规范
网络舆情传播的层级演化——以魏则西事件为例
陕西魏则西事件震撼全国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