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超算“掌门”回应四大敏感问题
2016-08-05
以“太湖之光”“天河二号”为代表的中国超算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获得大量关注与赞许,也招来不少争议与攻击,甚至有些西方媒体还给中国超算贴上“军用”“可用于核试验”等引人眼球的标签,针对这些敏感的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掌门人”杨广文。
美国芯片限售令加速了“太湖之光”的研制进程吗?杨广文非常肯定地表示,美国的芯片限售对于“太湖之光”的研制没有任何影响,因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心技术封锁是一贯的,中国并不是因为美国的芯片限售,才开始搞自主可控的芯片,而是在这之前早就开始布局,国家在2014年立项时就明确要求“太湖之光”的核心技术必须是完全自主可控的,所以在当年年底就完成了原型机的测试,而在限售令公布之后半年,“太湖之光”就完成了研制。
超算世界冠军对于中国真的那么重要吗?连续获得冠军就是超算强国了吗?杨广文表示,TOP500冠军是能力的象征,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超算就是提供一种计算能力,向那些有需求的应用方开放,推动中国相关基础学科的进步。你只有先具有这种运算能力的平台,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深度研究,否则就无从谈起。杨广文表示,中国绝不是为了拿第一才造这么强大的超算,而是中国的超算技术与应用需求确实到这一步了,特别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超算解决许多重大的科学与产业问题。在超算界有一种说法叫“大资源才能有大成果”,比如你有50P的应用需求,但你建了一个150P的机器,那么在这台大机器上就可以运行更大的应用软件,这种拉动作用将使你的应用水平快速提升。
相比“天河二号”,“太湖之光”有什么优势呢?杨广文表示,最大的优势就是国产化率更高,所以在升级、性能优化方面的自主选择余地更大。国家的顶层设计就是希望“天河二号”“太湖之光”走不同的技术路线,互相验证促进中国超算的发展。
“天河二号”拿到了6个世界冠军,那“太湖之光”能拿到几个世界冠军?杨广文说,拿世界冠军是一个客观效果,从主观角度是完全无法预测的。这不仅和中国自己的研制水平有关系,还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研制周期有关。我们也在持续关注外国超算研制的进展,但完全无法预测“太湖之光”能拿几次冠军,也许到年底TOP500新榜单公布时,就会有更快的超算出现,既可能是外国的超算,也可能是完成了提速的“天河二号”。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是否拿世界冠军,以及能拿几次世界冠军都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练好内功,如果能蝉联冠军那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用好“太湖之光”的运算能力。▲
(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