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评估科幻小说之魅力

2016-08-05陆默编译

世界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书架上流派虚构

陆默/编译



重新评估科幻小说之魅力

陆默/编译

本文作者克里斯·贝克特(Chris Beckett),英国剑桥大学教师。

● 科幻小说是人类幻想传统的一部分,它纪录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又高于生活。也许有一天,当现实主义小说太过封闭时,幻想文学将在文学流派中再次占主导。

我作为一名作家,在被引见给别人时,通常熟悉的模式是这样:

“哦,真的!很有意思!”某人——暂且叫她简吧——听起来很热情。“你在写什么?”

“科幻小说。”我说。

简呆滞的眼光看着我:“不好意思,我想我从来没有看过科幻小说。”

有时,认识我的人出于好奇会去阅读我的书,然后惊讶地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虽然我通常不太喜欢看科幻小说的。”事实上,当我的一个短篇小说集获得了某个不属于科幻小说流派的奖项时,评委显然也很惊讶,用评委会主席的话来说,“事先没有人知道他们也是科幻迷。”

这似乎是说,如果一本书被标以“科幻小说”的标签,那一定是不入流的小儿科,与“非类型”作品不能相提并论。部分原因可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所谓的文学“流派”或者“类型”,通常有两个不同的含义,而这两个含义往往会被混淆。文学“流派”的基本含义简单来说,是指小说形式的不同类型或类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作品都可被归于这一流派或另一种流派。但“流派”也被用来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区分“类型”与“非类型”小说。“非类型”通常是指可归于巴恩斯小说和诺奖小说架子上的“普遍性小说”或 “小说和文学”,“类型”小说则指放在某个特定角落的“流派”,如犯罪小说、幻想小说、浪漫小说、恐怖小说和科幻小说。

具体如何区别确定其性质,是个问题。普遍认为,可归在“普遍性小说”书架上的作品应该是严肃的东西,它毕竟包括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文学巨作。而根据定义,被隔离在外偏安一隅的,则都是些无足轻重,甚至是无价值的垃圾。事实上,各种“类型小说”可总括为一个整体。维基百科上说,“类型小说,也称为通俗小说,是符合某一特定文学流派的情节驱动的虚构作品,目的为了吸引熟悉这一类型的读者和粉丝。”(请注意,出现在这个句子里的“流派”一词,可适用于我所描述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请别误会我的意思。你当然可以在科幻小说的书架上找到这类轻松读物,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是喜欢科幻小说的人,你会毫无困难地将你的手放在你喜爱的其他的书上。但话又说回来,你可以轻松鉴别书架上哪些是程式化的“言情小说”,并不意味着你会对任何描写爱情的浪漫小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界定《安娜·卡列尼娜》、《儿子与情人》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归属呢?仅仅因为某本书可以被赋予某种“类型”(指这个词的中性意义),并不意味着它就属于某种“类型小说”(指这个词的加载意义)。

我是一个优秀作家,还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这不由我自己来说,但我可以肯定我是一个严肃的作家。我的意思是说,我不会只是为了迎合想要轻松逃避生活读者的需求而写作,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强烈地感觉需要通过某种想象中的世界与读者沟通,而科幻小说是最能适合我需要的形式。

为什么是科幻小说?按照定义,所有的小说作者,都要构思出某种故事,部分是为了给读者带来乐趣,部分是为了让他们以想象的方式进入对他们封闭的世界。通常被归类于“非类型”小说的现代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和场景都是虚构的,但故事的背景却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通过小说描写,作家探索不同人物角色的心路历程,让我们通过别人的眼睛(小说中的角色)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会构想情景和人物,但我还通过一个附加的步骤来构思我想象中的世界。我会反思我们与世界和社会的互动方式。例如,我在我的科幻小说《黑色伊甸园》中,反思了社会和文化的成长、变化和分崩离析。通过一个虚构的社会,反思我们的现实社会,就像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常常通过虚构的人物关系来反思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人际关系一样。

这是一种充满丰富可能性的策略,不仅仅被一些著名科幻小说家借用并取得极好效果,也被一些其著作出现在主流小说书架上的“非类型”作家们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借用,如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和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等。

我曾经遇到了一个称“不喜欢科幻小说”的人,但他最喜欢的书却是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小说设置的背景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想象中虚构出来的技术,一些可能要在遥远未来才能到来的技术。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幻小说都是好的,或者说是严肃的,或者能与一些伟大文学作品等量齐观的,但科幻小说能够像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产生伟大的作品,这一点却是毋容置疑的。

回顾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从 《贝奥武夫》到《伊利亚特》再到《西游记》,你会发现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的幻想之上的。

为什么有些书会被视为“非类型”呢?在我看来,“流派”有点像“民族”,虽然在理论上我们不是属于某个民族,就是属于另一个民族,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词有时往往指的是少数民族。而目前在我们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多数派”形式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无论未来派的和反乌托邦的年轻人如何喜欢《饥饿游戏》和《异形》,无论这些影片的票房价值有多高。

事实上,我们常听说这样的说法,小说的实际功能是记录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如何保持小说长盛不衰的地位”中,雷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写道,“途径之一是进入一个未被记录的领域内。”“记录”这个词令我有些迷惑,难道小说就只是真实生活的记录吗?

小说当然可以“记录”生活,但并非必须。我猜测这可能是最近提出的关于文学功能的一个概念。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很难看到有记录当时生活的意图。作品确实反映了作者当时的那个时代,就像科幻作家想象中的“未来”也透露了作者当时所处时代的许多信息一样,但我找不到作者有“记录”当时时代目的的证据。在许多剧作中,通常会将地点设定在一个外国的城市中(如雅典或维罗纳),但并没有试图写实地描述这些城市。其中一些情节可以归类为“幻想”。回顾经典文学《贝奥武夫》、《伊利亚特》和《西游记》,你会发现离现实更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作品中几乎所有的都是幻想。

我一直觉得,科幻小说是人类幻想传统的一部分。科幻小说只是这种传统的现代变体,在科幻小说的世界里,一度被认为是神奇魔法的东西,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对科幻小说感兴趣的人只是小部分,但也许有一天,当现实主义小说被封闭在其自成一体的小天地里时,幻想文学将在文学流派中再次占据优势地位。

[资料来源:The Atlantic][责任编辑:遥 醒]

猜你喜欢

书架上流派虚构
寒假益智园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她就在我书架上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虚构的犹太民族?
书架上的辩论会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