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
2016-08-05吴江盛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28
吴 静(吴江盛泽中学, 江苏 苏州 215228)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
吴 静
(吴江盛泽中学, 江苏 苏州 215228)
一、地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目标上的整合
从高中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来看,高中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可以结合本地自然和人文特征来进行研究,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乡土地理,又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例如:研究性学习课题“‘华夏第一镇’——盛泽地区旅游开发方向设想”,此课题研究的旅游开发是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旅游地理的重点知识之一。旅游开发方向的设定,关键是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背景特征。盛泽地处太湖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桑蚕业发达,以此形成丝绸纺织为特色的工业,并成为盛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构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因此,盛泽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丰富的。
盛泽本地的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很关注,此课题的研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感,渗透情感教育。同时也巩固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还使得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不管是站在地理课堂教学目的角度来看,还是站在研究性学习所属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角度来看,真正落实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二、地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内容上的整合
学科课程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条件,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才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心应手。[1]
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之中,是学生较为关注或是感兴趣的问题。即使是那些综合性极强的跨学科课题,依然与相关的各学科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理论上,充分肯定研究性学习显著作用的同时,不能过分忽略甚至否定课堂教学的作用。实践操作时,也不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外活动”而单独安排,使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游离于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之外。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2]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各章节均设置了活动、阅读材料、案例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的舞台,更是将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极好体现。在教材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问题研究,如“能否用南极冰川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从城市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等问题的研究过程,就是对各章节知识点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巩固的过程,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大提高。
笔者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开展地理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指导了许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课题,汇总如下(如表1、表2所示):
1.基于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教材(人教版)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表1
2.基于高中二年级地理选修教材(人教版)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适用选修地理的学生)
表2
例如:在高一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小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等知识后,对当地的天气变化和气候特点产生了浓厚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要求参加本校的气象观测小组,验证我校所处的苏南地区到底是不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借此契机我在课堂上提出了设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建议。学生们商讨后确定了课题研究内容和课题名称。笔者对课题小组做了初步的指导:
(1)课题初定:盛泽中学校园气象站气象观测活动研究。
(2)研究方法:实地观测法、实验法、网络资料收集。
(3)研究内容:①盛泽中学校园气象站每天的风力、风向、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等数据的测定和整理;②观测数据与气象台播报数据的对比;③总结一个阶段(一个季度、一个学期或一年)的气象数据资料,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象数据资料进行对比。
三、地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整合
加强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性”,做到教法与学法整合。[3]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研究性学习的常见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网络资料收集等方法,而研究性学习研究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案例法等方法。
例如:研究性学习课题“绸都的CBD之梦——浅谈盛泽地区CBD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是人文地理的重点章节,其内容在高中地理各章节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对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不少学生开始结合自己家乡,发表一些意见和想法。
第二章教学完成后,通过3-5分钟的课堂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对第二章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结合当地情况,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课堂活动1:问卷调查
1.按盛泽镇目前的常住人口数量36万(2012年)可以算中等城市,经济实力也远超一些中西部的县级市,甚至地级市。你认为盛泽镇今后能发展成为城市吗?(A:能;B:不能)
2.对盛泽镇建设CBD,你的想法是什么?
回答A:很自豪。盛泽的经济实力很强,城市发展潜力也很大,建设CBD有利于盛泽今后发展;
回答B:很担心。盛泽只是个镇,没有建设CBD的条件,建成之后怎样发展还很难说。
3.盛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你觉得城市化给盛泽带来了哪些影响?(利弊皆可)
下一个环节用表格列举国内外多个CBD,在学生了解这些CBD成败的同时,结合盛泽当地情况,把老师的问题和学生的疑问,转化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课堂活动2:案例分析
阅读材料
1.课题初定:盛泽地区建设CBD的合理性,绸都CBD之梦——浅谈盛泽CBD建设。
2.研究方法:网络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
3.研究内容:(1)盛泽是否具备建设CBD的经济实力;(2)盛泽有没有必要建设CBD;(3)盛泽如果建成CBD,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表3 世界各国著名CBD
四、关于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反思
1.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的“第一章 行星地球”和“第二章 大气”专业性太强,有些章节难度太大,学生几乎没有已知的知识来同化教材。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如果课堂上教师不能深入浅出,而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通过地理课得到能力锻炼的机会太少,能得到提高的可能只有记忆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都得不到发挥和拓展。
本文倡导课堂教学从教师“讲”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同时扮演了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领航员”与“后援团”。针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和“第二章 大气”,设置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能结合星象观测活动课题和校园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活动课题来进行研究和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互相配合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步骤的同时,对学生研究的问题进行点拨,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与此同时,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要注意的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整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有掌控能力。学生是研究活动的主体,是操作者,但教师是研究活动的“领航员”,在学生研究活动明显离题、毫无科学性或者做无用功的时候,必须给予及时的提醒,提醒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或者错误。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更要结合有限的课堂时间,预设研究性学习过程各环节,围绕研究主线,控制进程。
2.锻炼综合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中学生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属于已有科学成果的再发现,课题研究的实质是学生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培养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4]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制定计划、寻找资料、选择研究方法以及整理分析最后得到成果,并通过研究成果展示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形成了“主动”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能够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活动,配合本组的研究活动的各个步骤、环节,与本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所研究课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弥补学科不足,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就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已学的和将要学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如何解决问题。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科学性强、难度大、知识点的记忆量多,教科书中对一些自然现象、科学原理和社会生活规律并不能面面俱到,研究性学习活动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自然灾害知多少”是一个高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小组成员收集了国内外对各种常见自然灾害的分类依据和类别,并配以图片;在校园里对师生们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对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整理了多种防灾减灾措施和避难方法。而在高中地理一年级必修一教材中详细介绍自然灾害的内容只有台风和寒潮两个案例。学生通过对众多图像、数据资料的筛选、提炼、整理和加工,并结合学科知识、科学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自己制作了PPT、撰写了论文,收获了研究成果,体验到了课堂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互补关系,认识到了自主学习与学科学习的互为促进关系。
[1][3] 邵志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与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 李祖妹.浅谈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堂教学整合[EB/OL].http://www.pep.com.cn/gzdl/jszx/jxyd/ zhxxx/201008/t20100827780170.htm,2013-11-3.
[4] 马骏.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