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视角培养“家国情怀”的主题教学活动
——以“台湾:游子的乡愁”为例

2016-08-05刘恭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地理教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游子家国

陈 杰 陈 焜 刘恭祥(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基于地理视角培养“家国情怀”的主题教学活动
——以“台湾:游子的乡愁”为例

陈 杰 陈 焜 刘恭祥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一轮课标修订的开始,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体系的组成成分之一,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地理视角探究家国情怀的培养,认为地理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应注重综合性、情感性、区域性、实践性。在培养过程中以“三维目标”为评价标准,并立足地理教育的特点,以区域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从综合思维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家国情怀”,并鼓励学生将之落实于实践,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基于以上思想,本文以台湾省为例,设计“台湾:游子的乡愁”主题教学活动,为今后关注家国情怀的地理教学开展提供教学上的实践范例。

地理;家国情怀;主题教学;台湾

目前,关于地理教育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研究仍较为少见。仅有张家辉博士在构建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将家国情怀视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并提出家国情怀与“地方特征综合能力、区域分析有关,应采用合适的地理表达方式呈现”[1]。该文具有很好的启发性,但是文章主要的论述内容并非家国情怀,且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提出适用于教学的建议或案例。本文尝试构建地理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结构,并以台湾省这一特殊的行政区域为例,设计主题教学活动,希望为今后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基于地理视角的“家国情怀”培养

从晚清政府针对不同学段提出“养成其爱国之心”“爱国奋发之心”“爱国心性志气”的培养要求,到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爱护国土之观念”[2],再到目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设置为培养要求之一,地理教育一向注重对学生爱国爱家思想的教育。结合高中地理的课程性质,地理教育中的家国情怀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地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也与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社会、文化等要素相关,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家国情怀虽然属于情感范畴,但是其中也包含着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教师应通过地理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和国家,塑造具有家国情怀的全面人才。

2.情感性

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其教学内容与国家意志和大政方针均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的培养,其手段不应是教条式的宣传,甚至与政治教育相混同,而应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变化,深刻体会家乡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树立自豪感和归属感;对于发展中存在着的问题,能够用地理眼光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并提出对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家国情怀。

3.区域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地理学的魅力所在。而家国情怀的程度也呈现出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虽然对于每个人而言,家国情怀的最终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其培养过程与特点却存在区域差异,如不同区域使用的课程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将两者相互协调,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实践性

实践性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师应注意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坚持联系实际,充分使用乡土地理、时政新闻等材料。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教学目的的实现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化为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基于以上特点,结合课改新要求与三维目标,笔者构建出地理视角下“家国情怀”培养过程(图1)。家国情怀培养应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可尝试结合具体的区域开展教学。区域教学可令学生对某一特定区域(如故乡)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也被赋予了较大的自主权,能选择较为典型的案例,充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通过区域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获得从地理现象和事物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而究其本源,家国情怀仍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则可将之与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相结合,视作一种独特的人地关系。培养家国情怀的最终目的则在于加深学生对家乡、国家的依恋,树立认同与归属感,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国家发展,坚定爱国思想,并将之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

图1 地理视角下“家国情怀”培养过程

二、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主题教学活动

在构建出地理视角下“家国情怀”培养过程后,本文以台湾省为案例,在高中学生已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等知识的学情基础上,组织文学、历史、军事、社会、文化、政治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台湾:游子的乡愁”主题教学,将台湾比作“游子”,通过“乡愁”概念引入“家国情怀”。案例分为“何谓乡愁”“游子有乡”“游子有愁”“游子有行”四部分,全面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血脉亲情以及目前发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认识台湾问题,进而建立家国情怀,为今后类似案例设计提供参考。

1.导入新课

【板书】台湾:游子的乡愁

一、何谓乡愁

【PPT放映】焦点访谈:地名要让人记住乡愁。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何为乡愁”,乡愁与地理有何关系,并简单分享。

(教师活动)字解“乡愁”:“乡”可解为“故乡”和“他乡”,“愁”为“愁思”,故而“乡愁”意为“游子离家太久,在他乡思故乡,而不能立即回归的愁思”。每个人离家久了,都有自己的乡愁,而这些乡愁往往被寄托在地理事物上。

【PPT放映】播放(现代)《七子之歌·台湾》、余光中《乡愁》、于右任《国殇》等诗朗诵的影像资料,呈现“台湾游子离家未归”等图片资料。

(学生活动)阅读“台湾游子乡愁”的文学资料,并发言指出,“台湾游子”离家六十多年,她也有着浓浓的“乡愁”。

【板画】中国简图,在中国大陆写上“母亲”,在台湾省写上“游子”。

(过渡)“台湾游子”与祖国母亲就隔着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而含泪相望数十载。难道就因为这浅浅的海峡,而不能立即回归吗?

2.讲授新课

【板书】二、游子有乡

【PPT放映】资料一:地质考古发现,在远古时期,台湾岛和福建沿海岛屿连为一体,构成了广阔的大陆架平原。只是在至今较为久远的一次地壳运动中,才使本来合为一体的闽台两地产生断层。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台湾与福建才被一湾浅浅的海峡相隔至今(配有台湾海峡历史运动图片)。如今,福建与小金门最近距离为1公里 ,与台湾本岛最近距离为68海里,约126公里(配有闽台大比例尺地图)。

资料二:从远古至今,台湾的人口大多由福建入台的闽族人氏和中原百姓构成。在此过程中,福建成了中原百姓到台湾的中转站。1953年,台湾当局进行了一次户籍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人口500户以上的100个姓氏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明确记载了他们来自福建。

资料三:闽人移民台湾后,习惯同宗族而居,或是同乡聚居,建立起了“血缘聚落”和“同乡聚落”,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家乡祖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如:闽南话演变为台语;共同信奉妈祖女神、开漳圣王等神祗(配有相关神像的图片);孩子出生了,送给他们都是脚铃等礼物,祝福他人生路走得顺利(配有相关礼物的图片)。

资料四:明清时期主要经营批发贸易的商行被称为“郊行会馆”。道光和咸丰年间台湾郊行会馆的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其中不少专营台湾生意。在台湾鹿港,也保存着清代泉州郊行会馆旧址(配有相关文物的照片)。

资料五: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南宋时期,澎湖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代在澎湖和台湾地区设置“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之前,一直都是作为一个府受福建管辖,因此历史上就有了“九闽”之称。即使是台湾建省之后,仍称作“福建台湾省”(配有清时闽台地图)。

(学生活动)根据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资料,小组探究后,代表发言指出,“台湾游子”与大陆“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说明两岸人民有着血浓于水、不可分离的亲情纽带,这也为闽台紧密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板书】三、游子有愁

【PPT放映】资料一:纵观历史,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等国殖民统治过。抗战胜利后,台湾不仅在法理上,并且在事实上早已归还中国。由于内战,两岸长期对立,这就造成了“台湾游子”与“祖国母亲”处于分离的状态[3]。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

资料二:20世纪中叶,美国实施了包括“岛链”封锁在内的打压政策(配有“岛链”封锁示意图),甚至武力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为维护国家利益,美国极力遏制中国的崛起:如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强化“以台制华”战略等,以应对中国对美国可能造成的挑战[4]。日本由于地缘政治、独特的“台湾情结”、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同时也为称雄亚太、夺回“世界老二”的宝座,也把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手段,着力维持台海现状,制约中国使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5]。

资料三:新世纪以来,台湾岛内仍活跃着一股强大的“台独”势力。如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有意识地“去中国化”。李登辉时至今日还在公开叫嚣“媚日”“卖台”言论(配有简短的新闻报道)[6]。目前,祖国大陆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两岸关系出现紧张态势,或者是爆发战争,美日等国很可能趁机“兴风作浪”,甚至局部介入战争,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因而,“台湾问题很复杂,有国内问题,也有国际问题。”[7]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探究活动。从丰富、扼要的历史、军事、经济和政治等资料中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地深化、拓展:①台湾同祖国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但也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③我们在处理台湾问题时,有和平解决和武力解决两种方式。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8],但不放弃将武力作为最后的手段。

(过渡)面对当今较为严峻的形势,“台湾游子”荣归故里的前景,难道就遥遥无期吗?

【板书】四、游子有行

(一)有先例

【PPT放映】视频资料: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的怀抱,并先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文件资料:香港和澳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法律框架下,享有“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权利(配有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港澳自行设计、发行的货币样图等图片)。

统计资料:回归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经济、民生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2、图3所示。2013年,澳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69.75万澳元(当时约合9.14万美元),跃居全球第四位。

图2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8-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3 澳门特别行政区2003-2013年人均年总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港澳的历史性回归和发展现状,为两岸统一奠定了良好的示范基础。也相信“台湾游子”在回到祖国怀抱后,会有更好、更高的发展前景,台湾省的人民也能共享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板书】(二)在行动

【PPT放映】资料一: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一方面严防死守,奉行与祖国大陆“隔绝”的政策;另一方面却在祖国大陆大肆进行“颠覆”活动,意图“反攻大陆”。于是,两岸关系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坚冰期”。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的关系迎来“破冰期”。如相继开放台胞赴祖国大陆探亲(配有白发苍苍的台胞老人,难抑激动之情,抱着大陆亲人痛哭的视频资料)、台胞赴大陆投资建厂等。

资料二:新世纪以来,虽有极少数敌对分子从中挑拨、惹事,致使两岸交往曾一度出现波折。但在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人民坚定“九二共识”,继往开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开启了“大三通”的时代。与此同时,祖国大陆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有力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并根据福建省独特的对台优势,设立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加强对台的联系和交流。

资料三: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学生活动)阅读历史、经济、时政等材料,体会到“台湾游子”回归故里的渴望,以及两岸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这也是包含“台湾游子”在内的广大中华儿女的心愿。任何试图分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行径,都是不得人心,也不会成功。

3.课堂小结与课后延伸

(学生活动)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总结指出,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由于历史、政治等复杂的原因,造成了“台湾游子”尚未回到祖国怀抱的现状,但只要全球中华儿女一起努力,相信完成祖国统一的那一天终将到来。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延伸任务,如观看《鸟瞰台湾》《赛德克·巴莱》等影像资料。同时,正告学生应秉持客观、批判的态度看待台湾的文化与发展历史。最后,也鼓励学生撰写一篇观后感,届时与班级同学分享。

三、结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及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教育政策文件,中学教学实践对“家国情怀”的重视将逐渐提高。尤其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之后,这一趋势将更明显地在高中学段得以显现。本文针对地理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实施进行探究,归纳出综合性、情感性、区域性、实践性等地理课堂家国情怀教育的特点,并将以上特性进行整合,与三维目标相联系,构建出地理视角下的“家国情怀”培养过程。地理教育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应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尝试主题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从综合思维,以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将之落实于实践,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为检验该结构的实践性,本文以台湾省为案例,设计了“台湾:游子的乡愁”主题教学活动。在学生对台湾已有了一定兴趣、认知和亲切感的基础上,从地理学视角切入,发挥学科的特色,融合文学、历史、军事、政治等多元要素,构建起饱满而有张力的知识体系。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关资料,结合小组探究和同班交流等方式,学会分析和了解台湾问题的发展脉络。该案例立足新课改理念,不仅具有科学素养,而且还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鼓励学生以探究和交流的方式构建家国情怀,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 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4-7.

[2] 常珊珊,李家清.审视与前瞻:社会发展原理的地理课程目标解读——从课程目标文本的视角[J].地理教学,2014(9):10-14.

[3] 叶张瑜.近几年关于战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美国关系研究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10(1):115-125.

[4] 刘宏周.美国对大陆、台湾关系“双提升、双施压”及其战略思维冲突[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105-108.

[5] 孙云,董云.冷战后的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01(1):18-24.

[6] 黄小勤.现阶段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7][8] 熊华源,单劲松.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决策[J].党的文献,2009(6):44-53.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游子家国
家国两相依
潮细胞
游子
家国情怀
游子归家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游子之心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