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塑《白鹿原》创作往事

2016-08-04李小超

延河 2016年6期
关键词:白鹿原陈老师老家

听到陈老师去世的消息时,我们一行人正在秦岭深处考察古村落,我坐在一处老屋大门前漆黑的石头上,久久不能起立…

记得初次和陈老师见面是1998年,在西安的签名售书现场,也是陈老师获茅盾文学奖不久。那天,我新买了本《白鹿原》,带着我创作的一件小说人物形象陶塑,排队等候陈老师签名。到了跟前,我说:“陈老师,我叫李小超,老家礼泉的,你看这像谁?”陈老师先是为之一愣,随后脱口而出答道,“白嘉轩”。我听后很开心的向陈老师说,我在礼泉老家正把他的小说《白鹿原》变成场景式的一组组的陶塑,估计再有一半年时间就会完成,到時想请他去看。陈老师说:“好!我一定到礼泉来看!”

创作陶塑《白鹿原》的想法,源自1993年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哥从西安给我带回一本《白鹿原》,说这本书值得好好看,里边的人物和描写关中道上的生活场景和我这几年创作的乡村题材陶塑很相似,好好读一下陈老师的《白鹿原》,对我的创作帮助会很大。接下来的日子,我在老家院子的厦房里开始读《白鹿原》,十几天阅读下来,我不但看到小说里每个主人公从里边走出来,每个场景更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浮现,让我激动不已。恍惚间看见他们好像在墙角一大堆红胶泥里站着,等待我把他们一个个拉出来。

转眼到了1994年春天,我开始有意识的走访关中的老村庄,研究考察房屋建筑风格及各式各样的生产农具、生活器具,观察乡里人的生活状态,用了近两年时间做了大量的文化考察笔记和速写。在反复熟读《白鹿原》同时,创作陶塑《白鹿原》的框架越来越清晰了。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鹿三、黑娃、田小娥、白灵,这些众多的人物形象伴随着白鹿书院、忙罢看戏、白灵满月、交农事件、镇压黑娃、朱先生葬礼等近八十多组场景式的雕塑草图勾画出来了。

1996年深冬,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整个的村庄,我在自己简易的工作室里生起炉火,进入到《白鹿原》陶塑真正的创作阶段。

时间一天天流逝,《白鹿原》里众多的人物和立体场景雕塑,一天天摆满工作室的角角落落,我深感自己像一个舞台话剧导演,按照既定的轨迹安排雕塑人物的命运,让他们穿插在我已布局好的场景之中。

到了1998年下半年,陶塑《白鹿原》系列创作总体进展顺利,已完成过半。签名售书现场和陈老师的这次见面,坚定了我的创作热情,他的肯定和鼓励,也印证了用雕塑这种艺术手法表现《白鹿原》的可行性。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和陈老师多次联系,交流创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想法。陈老师每次谈完最后都会说:“你按你的想法去做,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乡下老家的工作室、卧室、后院临时搭建的柴棚里,都塞满了《白鹿原》里大小不等的场景及雕塑人物。在后院砌起的柴窑几年炉火不息,阴干的泥塑人物,场景,道具装进窑口,一个多礼拜后出窑,变成一件件陶塑作品。家里的火柴很快烧完了,邻里之间的柴火烧的也差不多了,只好让亲戚朋友帮忙用车子拉些柴火过来。

1999年末,新世纪之交,我拨通了电话给陈老师,说:“陶塑版《白鹿原》已创作完成,您抽空过来看看!”陈老师回答说:“好!我这几天就过来!”

在一个干冷的早晨,陈老师带着西安电视台的记者毛安秦一行人来到了我礼泉的老家,一进门他就被满院土黄色的雕塑群震惊了,走到朱先生葬礼雕塑群前,他激动地向记者们介绍:你看,这是朱先生,这是白嘉轩……记者们也被这样的艺术景观所感染,积极地投入到拍摄与采访之中。在接受采访时,陈老师说:这些雕塑展现出故事发生的氛围和人物个性,惟妙惟肖,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见。对于自己并不熟悉的雕塑领域,陈老师从不擅发评论,而总是抱着欣赏、鼓励的态度,其大家风范令人敬佩、感动。

2000年,陶塑《白鹿原》在西安首次展出,各大媒体给予了很大关注,紧接着受邀在德国进行了为期半年多雕塑展览。2003年在咸阳图书馆展出时,陈老师一行专程从西安赶来。它在开幕式后的雕塑作品研讨会上说到:这是我第一次全面地欣赏这组庞大的雕塑群,气势很是震撼,让我很受感动!过了一个多礼拜,陈老师打来电话说陶塑《白鹿原》可以在当年三月份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进行一个月的展览。咸阳展览完不久,他多方协调、联络,陶塑版的《白鹿原》从咸阳启程,2003年3月1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展出。《白鹿原》小说本身的艺术魅力,给了我的雕塑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白鹿原》小说在全国的巨大影响,也使得这组源于小说的陶塑作品备受赞扬。可以说,在我塑造《白鹿原》的同时,陈老师和他的《白鹿原》所给与我的文学滋养,也塑造了我的雕塑。雕塑和《白鹿原》的结合,当时还在媒体上引出了一个新名词:陶塑小说。展览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做了专题报道。随后,我携带陶塑版《白鹿原》又受青岛雕塑艺术馆的邀请,当年的四月下旬在青岛展出。七月,又在南京艺术中心展出。

创作系列陶塑《白鹿原》是我雕塑生涯中一段十分宝贵的经历。我有幸结识了陈老师并得到他的帮助、教诲,有幸相遇了当代文学的巨著《白鹿原》,这一切让我终生受益,想起来至今心存感念。令人欣慰的,白鹿原系列雕塑,先后被多家艺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围城打夯》六组,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白鹿书院》,德国慕尼黑艺术中心收藏《白鹿原》人物系列雕塑作品,青岛雕塑艺术馆收藏《忙罢看戏》,陈忠实文学馆收藏《白灵满月》等等。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流传于世,也算作是对陈老师最好的纪念!

猜你喜欢

白鹿原陈老师老家
我的老家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退路
在老家过年
扩展阅读
白鹿原民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