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是大海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深化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2016-08-04童红霞
文/童红霞 陈 健
向东是大海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深化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文/童红霞 陈 健
东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创建于1996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1年迁至新校区。学校办学起点高、发展快,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共有中小学部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000余名,教职员工约200名。
办学之初,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的宁波籍院士路甬祥先生为学校题词:打好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20年来,东海人以此为办学方向,紧紧抓住办学体制改革、国家新世纪课改等契机,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发展成为北仑教育的一个品牌、一扇窗口。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创新教育优秀示范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等诸多荣誉,在区域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在校的近150名专职教师中,90%以上有区级以上各种荣誉,约30%为区市级的骨干名师。
学校办学20年,从行政班子到一线教师再到全体学子,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从办学初期的“制度塑人”逐步走向“文化育人”,已经形成了本校特有的文化品牌——“潮文化”。以“领先潮流”的管理文化引领人的成长,以“潮汇百川”的课程文化培养人的能力,以“勇立潮头”的教研文化推动人的发展,以“心随潮动”的校园文化浸润人的灵性。所有这一切,核心是“人”,一切“以人为本”。寓意着全体东海人永远有潮的胸怀和智慧,有潮的灵性和合力,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20载风雨课改路
办学的20年,就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挑战的20年。
1996年,学校诞生之初,办学采用的是“五四”学制。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全部使用上海教材,中学部因中考需要,七至九年级使用浙江教材,六年级则作为中学预备年级进行过渡衔接。这种尝试在当时的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都是极为少见且富有挑战性的。
2002年,北仑与义乌、余杭三个县市区有幸成为浙江省的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东海人当仁不让,积极投身国家新世纪课改的洪流,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省市内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与此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东海特色的“扬帆起航”校本教研训模式,在区域内外多次被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2003年,学校将七、八年级作为实验班,开始进行基于合作小组的教学改革。由于当时国内外这方面的理论尚不成熟,教师们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项实验在一年后宣布暂停。
2006年,在经过反复论证之后,中学部四个直升班正式启动“理科分层动态走班”教改,至今已实施了整整十年,动态走班的制度日趋成熟,且卓有成效,引来了舟山、绍兴、金华、温州等多地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2010年,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本校开始探索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必修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外,学校尤其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经过一年左右的整合和开发,出现了工笔画、器乐教学、篮球等几个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社团课程更是百花齐放、丰富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学校课程文化呈现出“潮汇百川”的良好态势。
2014年,中学部以 “走正道、走小步、走特色”为思路,开始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本教育改革”。这是一次真正的“草根行动”,从开始的4个实验班到第二年的12个实验班,一线教师充分学习合作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大胆实践探索;学校先后邀请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浙江省教研室张丰副主任、湖州安吉昆铜中学原校长谢昱圣等多位课改专家前来指导。在两年的摸索行走中,实验班的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教改案例,通过总结、反思和提炼,形成了一些教改特色和亮点。2016年下半年,生本教改在中学部全面推开,相关课题研究也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2016年3月学校《拓展性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学校课程体系在六年后又一次“转型升级”,围绕六大核心素养,以“必修·基础性课程”“限修·拓展性课程”“选修·拓展性课程”三类课程组成的“东海潮课”,更加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20年风雨课改路,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更有改革的一次次阵痛,但都在东海人的耕耘中成为今天“深化课改”的一片沃土;教师们在这条路上点点滴滴的尝试探索,就是一颗颗种子,必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体双翼”深化课程改革
2015年3月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2015年下半年,根据省厅意见,考量学校已有条件和不足,本校在四大任务中选择了“拓展性课程建设”和“生本教育研究”作为学校深化课改工作的两个切入口,“一体双翼”,同步进行。
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强化拓展性课程建设。课程,就是文化的载体。一所学校的课程文化,不仅反映着社会价值、学校追求,更能凸显学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因此,学校自上而下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规划部署,学校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聆听周文叶博士等课程专家的讲座,积极整合、研发拓展性课程,另一方面以校长室、教科室为主要力量,顶层设计学校课程的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构建起具有东海“潮文化”内涵的特色课程体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研讨筛选、专家论证,一边将原有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进行“升级换代”,一边不断研发新的拓展性课程,最终以六大核心素养为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东海潮课”三维课程架构导图。一是智慧潮课(基础性课程·必修,即必修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二是灵动潮课(拓展性课程·限修,指有一定范围限制的选修课程,包括校本课程。例如提供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四个选择的“球类课程”,例如与职高合作开设的茶道、导游、礼仪、财会、机械、物流供学生选择的“职业体验课程”等等)。
三是创意潮课(拓展性课程·选修,指没有限制、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选修课程)。
“陌上花开,君可缓缓归”,看着这些美好的生命蓓蕾,在“东海潮课”中慢慢成长,尽情绽放,这是何等幸福而美好的事情!
推进生本教育改革,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是倡导以生命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总之,它是为学生“好(hǎo)学”“好(hào)学”而设计的教育。在“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基本认识下,本校选择“合作学习”作为“学”的路径,将“核心问题导学”作为“教”的方向,展开实践研究。旨在凸显学习的自主性、交流性、互动性、分享性,让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突围,成为真正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以学为中心的“学”校。
在“生本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将本次教改的重点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个体在前置性“自学”之后“发现问题”,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二是借助班级合作小组的建设。教师在德育、教学方面,通过组织“独学”“对学”“群学”等多样化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针对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开展对“合作”策略的研究,寻找、设计最适合于合作和探究的核心问题(或概念),达成有序、有效、有意义的“真合作”。
2016年6月初,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第二次研讨会在宁波北仑举行,本校作为分会场之一,向到会五十多位领导和专家展示了一节“生本”理念下的科学课和一个朴素的课改沙龙,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和热烈共鸣。来自课改一线的声音为各位专家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讨论话题,来自专家的新颖视角则为本校的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学校课改走向更高更远处。
东海,向东是大海。为了梦想中的春暖花开,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