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均衡、特色: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专访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

2016-08-04刘兆华苏瑞霞

教育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海淀海淀区优质

文/刘兆华 苏瑞霞

优质、均衡、特色: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专访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

文/刘兆华 苏瑞霞

教育的关键词,一是“尊重”,要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规律;二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海淀区将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师生成长、为“教育家”的涌现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多元平台,按照教育规律,不浮躁,不折腾,安安静静、扎扎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陆云泉

人物简介:陆云泉,中共党员,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多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曾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参与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编写,主编的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已由教育部审定通过并在广东和江苏等地使用。参与和主持各级课题研究多项,获国家级和海淀区优秀科研成果奖,并有多篇管理论文在《北京教育》《中小学管理》等杂志上发表,曾获海淀区“中学创新教学管理优秀奖”。

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可以说,教育是海淀的一张“金名片”。名校云集、名师荟萃、教育资源丰富……在外人看来,海淀教育风光无限。然而,事实上,这无限风光并非轻而易举得来的。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办学规模最大的区,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达25万多人,占全市总数的1/5,中小学专任教师1.8万名,只占全市总数的15%。据统计,区域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50%,因此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就更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海淀教育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在已经开启的“十三五”的新征程上,海淀教育又将走向何方?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海淀教委主任陆云泉。

>>全面推进学区制改革

教育既要关注当下,又要面向未来

《教育家》:理念决定行动。无论到何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应当是所有教育人共同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那么,在您看来,“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区域实际,谈谈您心目中理想的海淀教育。

陆云泉:从时间纬度上讲,教育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当前的需求,又要着眼于未来社会的需求;从空间纬度上讲,教育不能只是让一部分群众满意,而要让区域内的大多数人满意。而且,“人民满意”的概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当前“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这也是海淀教育的努力方向:

“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社会,因此教育必须要关注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海淀教育要把握时代特征,以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依据,开展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和实验,推动学校形态、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走上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的发展之路。

“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是海淀教育任何一项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淀教育致力于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只有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供给,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

“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优质均衡的教育。海淀区名校资源众多,但教育资源分布还不是很均衡。我们所追求的均衡不是低水平的,不是靠削峰填谷来实现的。我们要办优质而均衡的教育,推动海淀教育多元特色发展,形成只有差异没有差距的教育生态。例如有的学校可能规模很小,但在特色办学方面做得非常突出,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特长发展、个性成长的需求,这样的学校同样可以称之为优质校。例如五十七中在科技教育和飞行驾驶方面就很有特色,学校培养出了我国年龄最小的飞行员,目前已有20名学生拿到了国家正式颁发的飞行驾驶员执照。这样的学校似乎没有人大附中那样“知名”,但同样可担“优质”二字。

“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开放包容的教育。海淀区的定位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这就决定了海淀教育要有全球视野以及开放的胸怀。海纳百川应该成为海淀教育基本的文化特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一定要与国际教育接轨。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促进海淀教育平等地与世界教育进行对话。近期,我们同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同的平台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我们希望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更好地担负起海淀教育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推进教育机会和过程的公平。同时,对外地随迁人员子女,对所有符合入学政策的学生,我们都是本着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态度,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十二五”时期,外地随迁子女在我区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就读比例已达到了近90%。

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教育家》:可以说,海淀教育一直保持着高位发展,尤其是“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地位,在全国享有盛誉。经过五年的发展,海淀教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请您具体谈一下。

陆云泉:“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在9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毕业生本科录取率达85%,50%以上的户籍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我区海淀园从业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83%。

天葬师听到了远空的鸣叫,却并未抬头。他探出左手,扣住天葬台上尸体腰间的白布,猛然发力,将尸体高高抛入空中。尸体旋转着下落,天葬刀只如一道红色的闪电,在尸体周身上下翻飞。

>>校园足球蓬勃开展

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海淀现有市级示范幼儿园址36个,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44所,市区级高中示范校21所,1所中等职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还有高中特色发展项目实验试点学校9所,市级试点学校5所,小学特色校40所,优质教育的覆盖面明显扩大。而且,我们加快了名校承办、集团化办学的步伐,目前已有近20所学校正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学前教育的集团化办学也成绩喜人,如明天幼稚集团的分园(址)就达到了19所。集团化办学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惠及更多师生。

教育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相比“十一五”,在“十二五”期间,海淀的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增加了26.3%,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增加了1.4%,特级教师增加了36.8%,就全市而言,目前海淀区在职的特级教师是最多的。我区中小学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了17%,其中高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更是达到了30%。我们还推出了20名海淀基础教育名家,为他们召开了办学实践研讨会。

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我们通过17个学区的划分,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教育的结构和布局,绘制新的海淀教育新地图。大力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基本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了一大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累计增加入园学位1.8万个,增加中小学学位2万多个。目前,我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已达90%以上,优质中小学就读学生的比率超过70%。

教育教学质量保持持续领先。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门成立了“敬德书院”,对干部教师进行国学培训,通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2015年,海淀区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成长。尤其注重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的实施。体育方面,高度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了《体育与健康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了《足球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冰雪运动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区体育工作大会部署落实。前不久,我们举行了海淀区中小学足球超级联赛和首届中小学生冰球比赛,足球联赛参赛学校达81所,多达130余支代表队参与其中。目前海淀区已有2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0所区校园足球实验学校以及10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试点校,海淀区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体育运动在我区校园中已经形成风气,得到了普及。此外,我们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借助高校、科研机构资源,促进中小学艺术、科技教育的开展,一个个金帆团、金鹏团承载了孩子们的梦想,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种高规格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一步为海淀教育品牌增添了魅力。

>>海淀区教师队伍规模

《教育家》:您认为取得上述辉煌成绩的原因是什么?相信这些成功经验也必将对海淀教育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陆云泉: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海淀教育有一个特质,就是要始终引领教育改革的潮流。20年前,海淀区就被确定为北京市教育改革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2002年,海淀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十二五期间,我区承担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7个国家级基础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目前,海淀又承担了6个国家级改革实验区任务,如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等,可以说改革为海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海淀教育的生态环境很宽松。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命根子”,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专门成立了区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亲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教委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充分信任校长,切实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人员、经费使用上给予较大的自主权,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校的实际需求,使学校能将钱用在刀刃上,将自己最需要的人才招入麾下。教委对学校的具体办学行为不随意干涉,只是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性工作。对学校的评价,从来不单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校的办学质量,而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绿色评价体系,让每所学校各得其所,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注重对教育管理团队和名师的培养。海淀区倡导教育家办学,为教育人才创设良好的办学环境和成长机制,一批教育家型校长涌现出来,如刘彭芝、李希贵、郭涵、刘畅、窦桂梅等,对整个区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我区专门成立了海淀教育党校和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对干部教师进行大规模、分层次、立体化轮训,新任校长、书记必须参加轮训。同时,海淀区还成立了名师工作站、特级教师研修中心,使大批优秀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今后我们将探索建立海淀教育人才库,实现优秀教师的“区管校用”,促进优秀教师、校长的流动,使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化。

改革再发力,教育更公平,师生更幸福

《教育家》: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未来五年,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海淀教育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又将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呢?

>>模拟飞行课

陆云泉:是的,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总是使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清晰、深入的认识,才能以问题为导向,更好地描绘未来教育的蓝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海淀教育主要面临着以下矛盾点,这些也将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首先,大规模与高质量之间的矛盾。海淀区是北京市16个区县中基础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区县。而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们预测,在“十三五”期间,我区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将由现在的31万多增长至近40万人,这将给海淀教育带来严峻,学位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同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必定不断增加,对于多样性、个性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的渴求更加强烈,因此,规模与质量、有学上与上好学的矛盾依然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第二,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与自身内涵发展的矛盾。“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以及服务北京市教育整体的优质均衡发展,我们通过名校办分校、承办、委托等方式来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同时还向外区县源源不断地输出教育资源。为了切实提升承办校的教育质量,名校就需要派出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被稀释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在输出的同时自身质量和水平不打折扣呢?这就需要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只有“献血”和“造血”同步进行,“两条腿走路”,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供给,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如何进一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生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怎样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为其提供最合适其生命成长的教育,使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改革实验,比如十一学校,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表”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全校一生一课表,切实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满足其成长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十三五”期间,类似成功的实验我们将逐步深化并推开。

第四,如何继续保持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的一流。“十二五”我们提出了海淀教育的三个“一流”,即教学设施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一流。无论到什么时候,师资队伍建设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在当前教师编制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探索,突破体制、机制的框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以保障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如何进一步促进海淀教育与国际对话,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学会专设了“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我们坚持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绝非出访参观交流、举办国际学校和国际班能涵盖,这仅是粗浅意义上的国际化。国际化的核心首先是人的国际化,是人的思维方式、理念、眼界的国际化。我们要从政策导向到评价标准,从课程内容到教师素养,综合施策,全方位地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使海淀教育在更大的平台、更宽广的领域有所作为。

第六,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十二五”时期,海淀区70%以上的中小学教室实现了多媒体设备的升级改造,75%以上的学校完成了数字校园建设,我区还是“教育部区域综合信息化试点单位”。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海淀教育腾飞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总之,“十三五”时期,海淀教育将以“公平、均衡、质量”为价值导向,更多地聚焦师生、家长的实际获得,从学校治理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招生和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改革、学区制改革、资源整合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实现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在更大的范围惠及人民群众,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以及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

>>成立海淀区敬德书院,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手记:早就听闻陆云泉主任在业内有一个“陆特”的雅号,这既是大家对他“特级教师”身份的认可和嘉许,又说明他人缘好,人人皆乐于亲近。此次采访,印证了这一点。虽是初次见面,但他温和的笑容很快就消泯了彼此的陌生感。数学教师出身的他,思路清晰,思维缜密,对于海淀教育的全局发展有着明确的认识与深刻的思考;而在谈及学生发展和生命成长时,他的言谈间又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之情。要想引领海淀教育这艘“巨轮”破浪前行,智慧与胆识缺一不可。既有的成果,美好的蓝图,强劲的发展态势,让我们对海淀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铁肩担道义。衷心祝愿陆云泉主任——这位儒雅而又果敢的学者型官员,能够带领海淀教育人在“十三五”实现更大跨越,缔造崭新辉煌!

猜你喜欢

海淀海淀区优质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