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激化法在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物探普查中的应用

2016-08-04赵林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有色金属 2016年3期
关键词:激发极化激电火山岩

赵林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乌鲁木齐 830011)



激发激化法在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物探普查中的应用

赵林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激电异常主要在硫化物矿体和浸染状硫化物矿体中应用比较突出,视极化率是指在多种岩石、矿石存在的情况下(即所谓介质不均匀时)测得的极化率。它是表示直流激发极化法观测结果的一个参数。视极化率不仅和各种岩石、矿石的极化率大小、空间分布等因素有关,还与电极排列方式和电极距大小有关。在供电电流密度较小时,二次场电位差(ΔU2)才正比于供电电流变化,极化场(总场)电位差ΔU也以相同倍数变化。高极化率异常往往是氧化矿体或是浸染状矿体所反应,而低电阻往往是原生硫化物矿体所致,或是炭质、红层泥质岩引起。对于倾斜板状矿体,越接近地表矿体氧化程度越高,往往表现为高极化率和高电阻率组合异常。沿矿体倾向发生位移,由氧化矿过渡至原生矿,激电异常反应由高阻-高极化向低阻高极化过渡,低阻高极化异常反应下部原生矿体中心。

关键词视极化率视电阻率激电异常

1 地质特征

1.1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出露有下二叠统乌郎组(P1w)、塔尔得套组(P1t)、上二叠统晓山萨依组(P2x)。岩浆岩较为发育,有浅成侵入相、次火山岩相、喷出相等。按岩性划分有酸性、中酸性、中性、基性;构造以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有托斯巴背斜。

1.2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仅为托斯巴背斜,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北以F1号断裂为界,南以F5断裂为界,构成一个长约4.5 km,宽约1.5 km,向西微微撒开的破碎带。在此破碎带之中,主要以北西西向断裂最为发育,它们控制着侵入岩、次火山岩的分布和发育,是重要的控岩构造,同时也是控矿构造,该破碎带中,岩层产状极不稳定。岩石普遍破碎,为矿液提供了理想的通道和赋存场所。

1.3岩浆岩

工作区内岩浆岩出露面积约占基岩出露面积的60%,极为发育,包括火山岩、次火山岩、侵入岩,其中尤以酸性-基性火山岩最为发育。火山岩占区内岩浆岩出露面积的绝大部分,以基性和酸性熔岩为主,中基性火山碎屑岩次之。

测区内侵入岩并不十分发育,皆为华力西晚期的产物,规模不大,多呈小岩株、岩脉产出,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主要侵入岩为灰绿色,斑状结构,交织结构,细粒块状闪长玢岩体,呈岩脉产出,成分由更-中长石、角闪石及微量石英组成;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

2 地球物理特征

西天山布格重力异常明显的表现为北高、南低,呈近东西向展布的特征,其主体显示了天山方向构造体系的特征。重力场自北向南分为三个带;即北西部为自北向南降低的强、宽大的重力梯度带;中部以重力高为主组成重力增高带;南部南天山一带对应着有多个负重力异常联成的重力降低带。区域位于中部的重力异常增高带上。

区域航磁异常位于伊宁-新源正磁异常区,其背景场为一东西向分布具有异常中心的正值相对增高异常场,中心最高值为520 nT,是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其磁性为华力西中晚期中基性岩的反映。

3 物探工作方法

3.1激电测深测网布设

测网网度100 m×40 m,测线方位角90°,测线编号及测点编号,采用直角坐标后五位。起始线号为39200,测线编号由南向北递增,递增步长为100 m。

测深剖面和AB布极方向均垂直于异常体走向布设,最大AB为4 000 m,测量等间距间隔取值。观测数据绘制视极化率Ms和视电阻率ρs拟断面图。

3.2工作参数

供电周期8 s,供电节拍2 s,叠加2次。装置采用等间隔装置,AB/2=120、200、280…2 040 m,MN/2= 20、40 m;一次电位Vp要求:90%大于10 mV,10%大于5 mV,只允许1%的Vp值小于5 mV,观测两次以上,观测数据稳定方可。

4 物探异常特征及推断解释

从16980线和17080线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拟断面(图1)中看,M-1异常往西和往南走没有闭合,产状呈直立的,初步推断异常宽度约120 m。激电测深17180线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拟断面(图2)中可以看出,M-3-1号异常产状直立,属于浅部异常。

图1 16980线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拟断面图

图2 17180线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拟断面图

4.1异常解释推断

4.1.1异常解释推断原则

高极化率异常往往是氧化矿体或是浸染状矿体所反应,而低电阻往往是原生硫化物矿体所致,或是炭质、红层泥质岩引起。对于倾斜板状矿体,越接近地表矿体氧化程度越高,往往表现为高极化率和高电阻率组合异常。沿矿体倾向发生位移,由氧化矿过渡至原生矿,激电异常反应由高阻-高极化向低阻高极化过渡,低阻高极化异常反应下部原生矿体中心。

4.1.2异常描述

⑴M-1号异常

该异常是一个低阻-高极化率异常,极化率异常值一般在15%~39.6%,由于工作未完成,异常范围不明确,在16 980~17 030线上连续反映,且每一条测线上有5~6个点的异常反映,往西异常未闭合,该异常对应低阻异常反映,视电阻率值在150 Ω·m左右,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推断为矿致异常。

⑵M-3-1号异常

该异常是中高阻-高极化率异常,最高视极化率14.4%,对应的视电阻率是220 Ω·m,东西向展布,异常区内主要为紫红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砂砾岩、闪长岩。呈东西向展布,主要出现在东西向17180线的40060点和40140点上,宽度约80 m,此异常有待验证。引起异常的原因不明。

总之,通过本次物探激电测深圈出的异常与2006年的物探激电扫面工作圈出的异常基本吻合,通过分析研究地质资料,推断M-1号异常是Ⅰ号矿体的中心。全部异常从图看呈U形分布。

5 结论与建议

5.1方法有效性及取得的成果

5.1.1方法有效性

本次工作投入的方法只有对称四极激电测深一种方法,使用100 m×40 m的网度。通过对物性标本研究,本区视极化率异常是由原生硫化物矿体或铁矿所引起,但不一定是铜矿所致,围岩极化率很弱,可以肯定激电异常不明显。所以应用磁法寻找岩体,在磁异常周围,通过激电寻找多金属矿是较理想的组合物探找矿手段。

5.1.2取得的成果

⑴利用激电测深资料结合地质情况,对寻找搜索控制该区热液型矿体形态比较清晰,本次工作发现南北向带状激电异常(M-1和M-3-1两个异常)可能是由多个东西向脉状综合反应所致。

⑵本次野外工作采用的数据采集参数合理、准确,可以作为进一步详查工作的地球物理依据。

⑶通过对钻孔资料的分析,见矿钻孔未打到异常的中心,均打到视极化率在5%~6.5%的范围内,新布置的钻孔是打到了异常的边缘上,未打异常的中心。

⑷通过对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的分析发现,异常都出现在岩体和地层的接触带上,也就是激电异常出现在磁异常边部。

⑸利用激电测深资料结合地质情况,推断M-1号异常是Ⅰ号矿体的中心,为低阻-高极化组合异常,具备现实找矿意义。

参考文献

[1]蔡运胜,尹洪岩,张进国,夏训银.激发极化发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矿产勘查.

[2]傅良魁.激发极化法,地质出版社,1982.

[3]傅良魁,李金铭,史元盛.近场源激发极化法,地质出版社,1986.

收稿:2015-12-30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3.005

猜你喜欢

激发极化激电火山岩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河北兴隆县太阳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接财接福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综合激发极化法在那更康切尔北银矿中的应用及找矿标志探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