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逼迫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2016-08-04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0093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33030
魏 巍,李 强(.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0093;.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33030)
资源逼迫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魏 巍1,李 强2
(1.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文章基于我国29个省(市、区)199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禀赋对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探讨资源逼迫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资源匮乏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表明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由依靠初级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向高级生产要素(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转变,研究结论证实了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命题。
资源逼迫;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引言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已无法解释为什么资源丰裕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比不上资源更为匮乏的东部地区,或者说为什么自然资源更为匮乏的地区能变不利为有利、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1],使得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资源丰裕的地区?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作用机理?
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所减弱,而更多的是强调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的作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并没有加入自然资源变量,而是重点分析了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索洛-斯旺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只考虑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个因素的影响,而并没有将自然资源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并认为技术进步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新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样忽视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爆发两次世界石油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也出现了一批以模型化方法来讨论自然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文献[2]。学者Solow、Stiglitz与Dasgupta、Heal构建了资源约束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分析框架[3-5],并创立了DHSS模型,其基本观点是:只要技术进步能够持续下去,资源约束下经济的长期增长可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实现。学者Halkos和Papageorgiou通过构建领导者-追随者和纳什均衡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问题①。学者Prasertsom 与Peretto基于内生经济增长分析框架的研究显示②,在水平和垂直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均有可能出现资源耗竭现象。近年来,国内大量文献采用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的方法对资源约束下的长期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6]。郑永杰和齐中英通过将不可再生资源引入内生增长模型[7],系统地探讨了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综合而言,现有文献从不同维度对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做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将实证研究资源禀赋对我国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资源约束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为了探讨资源约束(逼迫)是否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部分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计量模型设定
根据相关理论及前文的分析,我们设定如下回归方程:
上式中,下标i代表省际截面单元,t表示年份。TECH为被解释变量,表示技术进步指数;人力资本积累为HR,资源禀赋为NR,Z为控制变量,iβ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技术进步指数用DEA方法测算分解得到。考量到资源的耗竭性,我们选取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三种要素作为模型的投入指标,总产出(GDP)是模型的唯一产出指标。人力资本用各省(市、区)高等学校在校生与地区人口总量指标表征。
(2)解释变量。资源禀赋采用学界常用的做法,即用采掘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来表征,用NR表示。
根据现有文献的经验研究,我们引入了对外开放、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资源禀赋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模型中,我们引入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用各地区人均GDP表征)变量。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计算方法见表1。文中的数据处理是在STATA 11软件中完成的。
表1:变量的基本统计量和计算方法(1993-2011)
(三)实证检验
表2中模型(1)-(4)为资源禀赋影响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初步估计结果。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的选取上,采用Hausman检验方法予以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资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呈弱负相关的关系,表明资源越丰裕的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越低,资源匮乏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反而更高,即我国省级层面数据表明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此外,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并不利于技术进步的提升,反而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水平提升。模型(3)-(4)报告了资源禀赋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资源禀赋系数同样为负但不显著,表明资源禀赋与人力资本积累呈弱负相关的关系,即资源匮乏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资源约束(逼迫)有利于促进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此结论也验证了学界在“资源诅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是导致“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量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微弱的正向促进作用。模型(1)-(4)的回归结果总体上支持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论,也证明了命题3是成立的。
表2中模型(5)-(8)为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再估计。综合而言,资源禀赋系数为负,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资源越丰裕的地区,其技术进步指数越小,这进一步验证了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技术进步水平提升的命题。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同模型(2)中估计结果基本吻合,但人力资本变量系数为负,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模型(8)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显著为负,表明资源越丰裕的地区其人力资本水平越低,这进一步验证了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命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量与模型(2)中估计结果相似,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考虑内生性的差分GMM估计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论。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可以用波特的理论予以解释:资源禀赋的多寡并不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相反,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而言,为了破解资源约束难题,资源匮乏地区会增加对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等要素的投入,进而使得资源匮乏地区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要明显高于资源丰裕的地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成为驱动资源匮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支持李义平资源逼迫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的观点,即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资源诅咒”命题在我国是成立的。
表2:实证检验结果
三、结论与启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波特的分析框架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即资源约束是否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源逼迫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来看,对于资源丰裕的地区而言,其技术进步指数越小,人力资本水平越低;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而言,其技术进步指数反而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资源约束(逼迫)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由依靠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转变,即资源约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结论的实际意义在于,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资源禀赋的多寡并不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才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找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时,会增加对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投资,使得资源匮乏的地区能变不利为有利、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也表明资源约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之一。
[注 释]
① 参看2012年MPRA Working Paper中“Extrac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 differential game approach”一文,No.37596。
② 参看2012年Working Paper中“Endogenous Growth and Property Rights Over Renewable Resources”一文。
[1] 李义平.资源逼迫与经济增长模式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05(6):31-37.
[2] HOTELLING H.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1,39(2):137-175.
[3] SOLOW R M.The economics of resources or the resources of economic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64(2):1-14.
[4] STIGLITZ J.Growth with exhaustible natural resources: efficient and optimal growth path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123-137.
[5] DASGUPTA P,HEAL G.The optimal deple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5):3-28.
[6] 李强,魏巍,徐康宁.国际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4(9):3-9.
[7] 郑永杰,齐中英.资源约束、贸易开放与技术溢出[J].科学学研究,2012(10):1518-1526.
本文推荐专家:
李刚,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陈健,东南大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A Mechan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Driven by Resource Pressure
WEI WEI1, LI QIANG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93,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nhui Bengbu,233030,China)
Using the 29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3 to 2011, the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endowment 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human resource accumulatio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pressure and economic growth mode.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resource-poor region, the more apparent the technical change is, the higher the human capital level is; which indicates that resource pressure help to promote the transi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rom primary productive element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 to senior productive elements (such as technology advancement, human capital). The research confirms the proposition that resource pressure help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
resource press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mode transition
F062.1
A
1008-472X(2016)02-0055-04
2016-01-14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5LZ31);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Q2014D4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2015A224,SK2016A0013);安徽财经大学科研项目(ACKY1604ZDB);蚌埠市社科规划项目(BB16B022);感谢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魏 巍(1981-),女,安徽黄山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理论;李 强(1981-),男,江西黎川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