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森林教育
2016-08-04杨佩昌
杨佩昌
近年来,有人非常热衷于用珍贵木材制作家具、艺术品或进行投资收藏,为获得珍贵木材,有些商人还会跑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去大肆收购。
德国人对珍稀木材却并不热衷,他们更乐于向你展示他收藏了一幅什么名画、收藏了多少稀有的葡萄酒。这和德国严格的法律规定有关,根据德国法律规定,每一棵树的砍伐都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随意砍伐,轻则罚款,重则坐牢。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留德十年》里讲了一个故事。1944年冬季,德国即将战败,整个德国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中。经济瓦解,物质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窘境。为了过冬,地方政府容许百姓上山砍树,但警告大众:假如砍伐没有做记号的老弱病残劣质树木,将要受到处罚。其实,这并没有任何约束力,因为国家都将消亡了,谁来执行处罚?令人意外的是,德國人不但没有哄抢,每个人都忠诚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规定。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德国人自觉不去毁损森林呢?这就是热爱森林的意识。
“保护森林为荣,砍伐树木为耻”的理念在每个德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这主要归功于德国的森林教育。“进入森林”是德国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必修课。小孩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就会定期收到幼儿园及学校组织的“走进森林、去森林漫步”的通知。如果遇到冷风寒雨、地滑冰厚等恶劣天气,通知上就会告诉家长,给孩子带上相应的装备,如雨衣、保暖防滑防水鞋、手套、帽子等,一般不会轻易取消活动。
在森林里,孩子们可以体验不同季节给森林带来的变化,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然,在森林里也会给孩子们安排大量与森林教育相关的活动,如识别森林里的动植物、用木头做些可以带回家的手工活儿、做游戏甚至还在森林给遇上生日的孩子进行庆祝活动等。
一到周末,德国人最喜欢的休闲生活就是走进森林,他们带着孩子,成群结队来到森林公园散步,席地而坐,共进早餐或午餐。这种“与森林为伴”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学校的“森林教育”形式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森林及环境的态度和观念,让他们亲近自然、热爱森林。
今年有一本书名叫《树的秘密生活》,作者是德国一位林业专家。全书介绍了森林里树木的灵性,他通过几十年对林木的研究发现:树与树之间会互相沟通、互相关注、互相保护,它们还会照顾老树、病树,也会爱护幼树,并且具有记忆,具有相当的人性。该书深深打动了理性而严谨的德国人,整个德国为之震撼。
爱护森林就是爱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德国人很懂得“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和“推己及人”的文化理念,既然都舍不得砍伐自己的树木,何苦要破坏人家的森林呢?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破坏别人的环境,其实也是间接损害了自己的家园。如果靠砍伐木材获得商机,那么,这种商机不要也罢。
(苏童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