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我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

2016-08-04佚名

润·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美感教科书语文课

佚名

这些语文课本更像是书店里漂亮的艺术杂志,似乎和我们印象中熟悉的语文书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些改变,都是因为这个戴眼镜的台湾男生。

他叫陈慕天,今年23岁。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进行了一项名为“美感细胞”的教科书改造计划,重新将语文课本设计成了图片上的样子。而事情的起因,得从他大四那年说起。

当时,陈慕天因为参加一个国际青年创业活动,到英国和丹麦去参访当地的企业。当他参观一个医疗企业时,让他惊讶的是,一群人花很多时间精力开会,讨论的议题却是“如何把产品设计得更好看”,这在台湾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这让他想到之前的一个朋友请他来帮忙提供创意和设计方面的意见,可不管陈慕天怎么说,朋友似乎都不能理解。陈慕天突然意识到,“审美”离我们太远了。孩子们从小面对的都是这些刻板的教科书,又怎么能要求他们长大之后,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美呢?审美必须来自耳濡目染,于是他决定,要帮语文课本改头换面。

一开始没人愿意投资,他就自己在众筹平台上募集,共筹了200万新台币。然后就以小学5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为试点,开始了重新设计。

他想,好的设计应该让孩子拥有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以就在书的封面上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生字格里只画了一个点,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把格子填满,可以是“我”,可以是“武”,也可以是“或”……每个孩子都会拥有自己那本独一无二的语文书。

而当孩子们真的拿到书时,还给出了许多新鲜的答案,想象力天马行空。

一篇介绍Google标志的课文,他把LOGO的配色都融入到了画面当中,还专门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迷宫来挑戰。

一篇《动物的尾巴》,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课文之余,跟老师一起互动,辨认这些插画中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来自什么动物,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设计完成后,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带到了试点学校。一拆开包装,整个教室的孩子都兴奋了起来。没有人想过,语文书还可以是这样的。

孩子们都觉得这本书更漂亮、有趣、吸引人。他们迫不及待地仔细翻着每一页,对比着新书和旧课本的不一样。而更让“美感细胞”欣慰的发现是,每个孩子都能头头是道地讲出他们对“美”的看法:这边是彩色,这边是黑白,这种手法让对比更鲜明;以前的配图一下就看出来是画什么,这种就可以更多想象;字的不同排列,让思想更自由、空间更开放。孩子们对“美”同样会有自己的认知、感受和判断,从而也对“美”有更多的需求。

试点的大获成功,不仅鼓励了陈慕天和他的“美感细胞”团队,也让他们得到了更多关注,教科书的出版社主动找到他们寻求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一个感受美的过程,这些年轻人相信,一本小小的教科书,就能为孩子们打开通向美的道路。

(墨晗摘自微头条)

猜你喜欢

美感教科书语文课
打麦
语文课文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藏起来的教科书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