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趣陈富宽

2016-08-04王波

润·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陈先生齐白石艺术创作

王波

几只清虾,几只螃蟹,小桥流水,松峰竹梅;山中清泉,紫气云海;英气焕发的早春,枫叶火红的秋日,雨后静寂的原野,大雪中的山村农家……笔墨空灵,充满禅境。著名画家陈富宽先生笔下的一招一式,你都会印象深刻。

初识陈富宽先生是在全国政协的一次名家画展上。

众多的画作中,一幅看似简旷的戏虾图吸引了我。画面上几只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旁边两笔淡墨,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虾的尾部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浓淡几笔,虾的鲜活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了齐白石先生画笔下的虾。

叶浅予先生说: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

眼前陈富宽先生的虾,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打听,果然陈富宽先生师承娄师白,娄师白乃齐白石大师弟子。

由于偏爱,托朋友要一幅陈福宽先生的戏虾图,展开一看,五只虾,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落墨成金,笔笔传神,显示了陈富宽先生的画笔功力。

就这样结识了书画家陈富宽先生。他是一位平静的花甲之人,随意的休闲装却透出英武和沉着。

陈富宽先生自幼爱好绘画,6岁进入小学。第一堂美术课上,朱德彬老师的一幅向日葵至今还在他的脑中闪亮着——一个圆圈后,变戏法一样就出现的小耳朵,一条条弧线……那简单流畅的线条之美使他着迷,吸引他迈进绘画之门。

青年时代的陈富宽进入全国政协工作,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艺术名家、艺术作品汇聚一处,让他受益良多。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陈富宽眼界大开。他与书画的深缘由此开始。

陈富宽先生家里,每一幅图画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陈先生的虾,故事最多。最初画虾的时候,陈先生总是先要用尺子把齐白石画中虾的尺寸、比例量好,然后才开始临摹,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细节处理不好,画出来的虾也就不尽如人意。对此,娄师白先生给予了他细致独到的讲解,从整幅图的布局到每只虾的身体比例,甚至到每一根虾须如何着墨,娄先生都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

那时生活艰苦,练习时,为了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墨,陈先生画的不只是形态各异的虾,更多的是排成队列的虾,而且在虾头虾尾之间,还要写满毛笔书法。就这样,虾的队伍越排越长,虾的模样也越来越灵动活泼、栩栩如生。

陈富宽先生爱好广泛,每一缕生活都是他的画材。他喜欢旅游,喜欢纯净的山水云林,喜欢清澈的溪石;他崇尚自然,在没有经过文明浸染的原始自然之中,他说他是一头欣喜若狂的遇见了青嫩鲜草的牛;他酷爱古诗词,“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情画意,常使他沉迷。他细细品味着诗句中那种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的写照,读到动情之处,甚至潸然泪下;他喜爱围棋,喜欢在对弈中将一颗颗散乱的棋子构思、布局成一幅幅流畅的图画,这不仅是棋艺的较量,更是对棋画两融的一种追求;他喜欢太极拳,张弛之间,寻求一份从容与和谐……在广博的爱好之中,陈先生寻找那种灵犀相通的感觉,于是就有了他笔下生动传神的水墨山水、鱼虫花鸟……

陈富宽先生的四季笔墨,各具风致。说到艺术风格,陈先生坦言:“搞艺术创作最怕有压力,无拘无束才能画出好作品。”因此他从不刻意追求风格,更不想过早地形成一种风格来束缚自己。他特意请人刻印一方,上书“一意孤行”,以此告诫自己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要执意进取,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正是这种对艺术的自由追求,使他能在绘画天地里畅意挥洒,慨然前行。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陈富宽先生说自己是有着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的人。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的积淀,是他的艺术之本、创作之源,但他不仅要做一个崇拜者、继承者,更要在接触、实践的基础上做一个发扬者、探索者。同时,他也受过許多外来艺术的影响,特别是西方的绘画艺术,给他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艺术体验。但在艺术创作上他却不愿过分地强调东西方之分,而是尝试将这些元素为我所用。为此,他做过很多的尝试。

“笔墨当随时代”,陈富宽先生秉承“行成于思”的美学观点,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创作中选择积极的因素,希望会给大众的艺术取向带来一种正确的引导。

陈富宽先生的绘画和他的名字,注定成为时代的标签,愈吐新绿。

猜你喜欢

陈先生齐白石艺术创作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永远的怀念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术创作、评论的人文价值生产与现代美育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拜门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