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术中慢血流现象的临床观察

2016-08-03丁嘉宝潘杰锋周佳子崔腾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丁嘉宝+潘杰锋+周佳子+崔腾斌

【摘要】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现象患者, 根据是否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36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术后90 min ST段回落、住院期间及1年随访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 TIMI分级0、1、2、3级例数分别为1、3、4、28例, 对照组分别为2、5、12、27例;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术后 ST段回落的例数分别为30、18例;替罗非班组术前 LVEF为 (45.79±7.80)%, 术后为 (54.29±5.80)%, 对照组分别为(48.15±7.59)%、(51.09±5.92)%;替罗非班组患者在住院期间MACE为4例, 随访1年的MACE为8例, 对照组分别为10、13例。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 TIMI血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ST段回落明显高与对照组 (P<0.05);与术前相比, 两组患者术后 1年 LVEF均提高, 且替罗非班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的 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急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时,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 加快心电图ST段回落, 改善增加LVEF。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盐酸替罗非班;慢血流现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38

急诊PCI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手段, 在进行PCI术中, 会引起冠状动脉远端或微循环的栓塞、痉挛, 而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在无明显的持续性机械梗阻时, TIMI≤1级为无复流, TIMI≤2级为慢血流。替罗非班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可改善慢血流现象[1]。本文将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年 1月~2015年 1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并于术中出现慢血流患者 82例。选择标准:持续性胸痛≥ 30 min;胸前导联≥ 0.2 mV;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和 (或)肌酸激酶同工酶≥ 2倍正常值;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前血流 TIMI ≤ 2级, 患者同意使用替罗非班[2]。排除标准:活动性内脏出血、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替罗非班组 (36例)和对照组 (46例)。替罗非班组男 34例, 女 2例;Killip分级中Ⅰ、Ⅱ级分别为25、11例;术前 TIMI分级中0、1、2级例数分别为7、14、15例。对照组男 40例, 女 6例;Killip分级中Ⅰ、Ⅱ级分别为36、10例;术前 TIMI分级中0、1、2级例数分别为7、13、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术前均即刻嚼服阿司匹林 (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术中均给予标准剂量肝素 (100 U/kg)抗凝。替罗非班组经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 10 μg/kg, 后注射硝酸甘油 (200 μg), 以 0.15 μg/(kg·min)持续静脉维持至PCI术后 36 h。对照组经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肝素盐水 (1000 U), 注射硝酸甘油 (200 μg), 5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观察 TIMI血流的分级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TIMI分级标准:0级:冠状动脉闭塞远端无血流;1级:造影剂不能充盈冠状动脉远端;2级: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 但进入缓慢;3级: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完全、迅速充盈和清除。心电图 ST段分析:分别记录分析入院时及行急诊PCI术后 90 min 12导心电图。以 J点后 0.08 s判断 ST段抬高幅度, 若术后 ST段较术前回落≥ 50%定为 ST段回落。观察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 术后 90 min ST段回落情况, 术前、术后 LVEF, 住院期间和PCI术后 1年的 MACE, 包括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 TIMI分级0、1、2、3级例数分别为1、3、4、28例, 对照组分别为2、5、12、27例;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术后 ST段回落的例数分别为30、18例;替罗非班组术前 LVEF为 (45.79±7.80)%, 术后为 (54.29±5.80)%, 对照组分别为(48.15±7.59)%、(51.09±5.92)%;替罗非班组患者在住院期间MACE为4例, 随访1年的MACE为8例, 对照组分别为10、13例。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 TIMI血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ST段回落明显高与对照组 (P<0.05);与术前相比, 两组患者术后 1年 LVEF均提高, 且替罗非班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的 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诊行PCI术后, 若出现慢血流, 则需要立即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但也不能完全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情况[3]。盐酸替罗非班能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减少PCI术中出现继发血栓、微循环栓塞。同时, 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激活, 减少激活后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及炎症因子, 增加心肌再灌注。替罗非班可增加内皮细胞介导的舒血管作用, 有利于改善心肌灌注。本研究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 TIMI血流恢复情况、ST段回落均优于与对照组 (P<0.05)。提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同时改善微循环状态, 加速心肌细胞的再灌注, 进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虽然两组术后的 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替罗非班组的 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可能与样本量少和随访时间短有关。

综上所述, 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PCI术中、术后出现慢血流现象的远期临床疗效, 有待进一步循证医学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高玉龙, 王春梅, 朱小玲, 等. 冠状动脉内半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诊介入术中慢血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4):346-348.

[2] 金玫.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8):675-690.

[3] 韩晓宁, 丁文惠, 洪涛, 等. 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9(6):373-375.

[收稿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