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应试篇)

2016-08-03

关键词:科举考试进士称号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管理的一种制度。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朝,科举制度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子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察举]汉代选拔管理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征辟]汉代选拔管理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

[童子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也称大比。主考一般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秀才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在四月份举行。皇帝委派大臣主管考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及第又叫“登科”。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人左右,其余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生。

[解元]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金榜]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庠序]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大学和小学两种。大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睢阳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人”。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教习、教谕等。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供稿 韩延明

猜你喜欢

科举考试进士称号
杨倩等26名运动员被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四进士(上)
“科举考试”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国家和城市的“美丽称号”
进士桥
巧改对联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