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检验意义
2016-08-03梁国祥
梁国祥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检验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里;检验一件事的重要标准,是看事情在时间面前被证明的意义。当一切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立意]
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次材料作文,所以最大的困难应为解决有关材料作文的“技术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干什么用的。就目前江苏高考命题的趋势看,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话题类的,比如,2014年高考作文材料中含有“青春”话题,2015年高考作文材料中含有“智慧”话题,本次作文题题料中含有“时间”话题。必须注意的是,带有话题性质的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毕竟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这类作文题是有限制的(限制来自“材料”的内在规定性)“话题作文”。换言之,写话题作文只要内容与话题有关即可,而材料作文只能写与“材料”所述相切合的“那个话题”。
其次,必须弄清“材料”的内在规定性。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话题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但话题的边界是必须“读”出来的。本次作文题料中的“时间”,从广义上讲,也是在说时间的重要性,但边界是其在检验“人”与“事”的重要性。要注意题料中的“检验一件事的重要标准,是看事情在时间面前被证明的意义”这句话,千万不能把“事情在时间面前被证明的意义”错看成“时间的意义”,把作文写成论证“时间的意义”以及因“有意义”而要珍惜时间的文章。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时间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人生输赢就“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里”——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材料”的关键在“检验”二字,其内涵是对定局的、已然的“人”与“事”进行回头,看其意义与价值;而这样的“检验”不是哪个组织或权威,而是最不带情感因素、最铁面无私、最公正的、不会撒谎的“时间”。无疑,这样的“检验”结论是最准确的,也是最能给“后人”以警醒和启迪的。
从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上看,“把时间放在了哪里”是要有眼光、定力,甚至是情怀和胸襟的。那些跟风追随潮流、“与世推移”的人,可能活得很滋润,风光一时,但真正的杰出者不是跟随潮流而是引领潮流、独辟蹊径的人。回望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生,便可发现,“把时间放在了哪里”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时间“检验”人或事的题意看,本次作文应该写出或写明一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这样才能显示出时间的力量和意义;结果可以是被证明,也可以是被证伪。比如,一个人做某件事(或拒绝做某件事),一开始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被社会(社会成员)排挤打压,但他对社会、人类的贡献最终被时间所证明,成了笑在最后的人。有些人可能没有活到被时间证明的那一天,但生前寂寞换来的是死后哀荣——时间的检验往往迟到,但从未缺席。从一定意义上讲,本次作文题料所述的,主要的不是要我们珍惜时间,而是要敬畏时间——没有人能逃过时间的检验。
最后,题料应从整体上把握,要有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本次作文最要不得的是一段写时间对人的检验,一段写时间对事的检验,一段写时间不会撒谎。要而言之,题料中的“时间”“检验”“意义”是核心关键词:“时间”是靶子,“检验”和“意义”是靶心,我们的写作不但要打在靶子上,而且要离靶心近些,再近些。
被用来佐证的时间
安家承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尼采的哲言或许早就想提醒世人:除了使自己当初妄下的定论蒙蔽双目,我们更应该学会敬畏可以主宰一切的时间。
载着“可毁灭一切,又可成就一切”的荣光,时间就在不易察觉的阴影里悄无声息地伫立着,孕育了无数的伟大。坦然饮下毒酒的苏格拉底,在火刑柱上为真理昂首不屈的布鲁诺,含着血泪著完《石头记》的曹雪芹……他们在自己的弥留之际,挣扎着回忆起坚守了一生的信念,他们没有选择绝望地阖上双目,撒手人寰,而是将自己最后残存的一点希望,托付给生命之后的时间。在后世尽情地缅怀他们时,这一切的缔造者,又开始默默地改变下一个人的命运。
时间是无声的证人,无声到看起来近乎无用。这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便是两种选择,相信时间,或相信自己。一战后,纳粹登台之前,德国国内民不聊生,共和制下的政党却又尔虞我诈,互相攻讦。纳粹上台后,德国经济转危为安,二战前夕堪称德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时光。所以当德国战败,纳粹垮台后,许多公民愤愤不平:我得到了自由,但我失去了面包,现在不如以前!但是一贯温文尔雅的时间不紧不慢地让德国人看到被迫害得家破人亡的犹太人,看到1991年苏联的结局,那些公民才幡然醒悟,认识到纳粹的实质与危害,理解了自己总理的那次下跪,跪向所有的亡魂,也跪向自己相信的时间。
成了时间的信徒,并不会如某些成功学人士所云“成了时间的奴隶”,相反,拥有一份精神寄托,可以少一些对现世的羁绊,让我们的灵魂可以被磨去粗糙的外壳,怀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努力投入生活,不管未来能否触碰得到。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至今仍在修建,那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批匠人,若非笃信时间的魔力,加上他们对宗教的热爱,或许早就面对着这遥遥无期的辉煌望而却步。
许多民族皆有自己的神灵,而这所有的神灵又皆为时间的化身。它就是这样默默地在每个人的心里,相信它的人给予恩惠,背叛它的人证明其愚蠢。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
一个旁观者,一个主宰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敬畏它呢?
亮点品味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暗含时间证明意义的伟力,精当有力;作者在对这一名句进行紧扣题料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更应该学会敬畏可以主宰一切的时间”的观点:开篇不凡。
论证过程中,作者先是以苏格拉底、布鲁诺、曹雪芹等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从正面来证明观点;接下来又以德国在对待纳粹认识上的变化,从反面说明不管过程有多复杂,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时,人们终会发现“时间不会撒谎”。
这篇文章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作者不但论证了时间具有证明意义的伟力,同时还论述了时间证明意义给予我们的启发——相信时间,敬畏时间;二是,作者援用的例子不但与“材料”及论点相切合,而且能根据具体内容的表达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裁,如文中引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时,加上一句“也跪向自己相信的时间”。
木老大
邹晨晔
我家隔壁曾经住着一位老人。他是一个木匠,因为他的手艺出众,远近的人都夸他为“木老大”。
他真实的姓是刘,名叫什么我也不知道,或许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待在家里时,没事总喜欢开着收音机,跟着里面不知是什么的戏咿咿呀呀地唱着,一副上个时代“遗民”的样子。他的妻子经常说他:“你看看你,整天除了知道唱戏就是摆弄那些没有用的木头。看看老王,本来也是个木匠,现在靠炒股赚了大钱!唉,你个没用的东西!”每当这时,他总是一声不吭,低着头用锉子打磨着他心爱的作品。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视作老顽固。“唉,这个跟不上时间变化的人。”总有人这样叹息。
但在以前,别人可不是这样看待他的。还没有拆迁时,他总是挑着木匠工具箱,去四处做工。别人看到他,总是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支烟,然后说一声“早啊,木老大”。他则微微地点点头,回以一个微笑。没有什么东西要做时,他喜欢坐在门前,抽着水烟筒,晒着太阳。伴着水烟筒的“咕咕”声,他会向我炫耀,以前某某大户人家的宅子也是他造的,随后在我的一阵惊叹声中,心满意足地抽一口水烟。
然而,自从拆迁后,一切都变了。没有人再去请他造房子,因为不需要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他还是挑着工具箱,但不同的是,这回他带了一块硬纸板,上面写着“手工制造各类家具”。可惜的是,每次挑着工具箱回家,他总是带着一副失望的神情。后来,他干脆把“手工制造”改成“修理”,并且蹲在菜场前干活。“你这个不中用的!”这是我听到他妻子说得最多的话。原本的“木老大”,现在却不幸落入时间给他设下的圈套,沦落到如此地步。
他看着其他小孩在玩悠悠球,于是也给我做了一个,双面都雕龙,精美极了。但显然,这并不是他擅长做的东西。我甩了甩,悠悠球晃晃悠悠地坠向地面,挣扎了几下又无力地躺在了地上,如同他一样。他为了革新而做的唯一努力,也失败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群穿着笔挺西服的人叩响了隔壁的门。他们想请木老大重新出山,因为政府计划要建造传统文化一条街,不知怎的找到了这里。他们得到的答复却是,木老头已经在两个月前过世了。
时间会将他掩埋,但只要他是有价值的,时间早晚会证明给世人看。只可惜,在被证明出来之前,时间往往会将木老大以及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人带走。我手里摆弄着那个精美的悠悠球,发出一声长叹,一声无用的长叹。
亮点品味
从某种角度看,本文所讲的故事并不新鲜,但就题料来说,却是十分契合的,更何况,文章的悲剧性结局,让这个看似老套的故事跳出俗套。
故事中的“木老大”,其一生起伏跌宕,结局令人唏嘘。他本是一个出色的手艺人,可时代的变化,使他的手艺渐渐失去了“市场”,出于对手艺的忠诚,他不肯“与时俱进”,成了“个时代的‘遗民”——由能人变成了闲人。老人也曾试图改变过,从过去造大户人家的大宅子,到“手工制造各类家具”,再到“手工制造”改成“修理”,甚至还给我做了一个“双面都雕龙,精美极了”的悠悠球,但都没有离开他的手艺,没有像“隔壁老王”木匠那样“炒股赚了大钱”。遗憾的是,“木老大”没能等到被时间证明的那一天,当政府找他,文化修复需要他时,他已被时间带走。
本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带给人的思考也是深刻的:传统手艺及手艺人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连,命运相关,“木老大”的遭遇让我们一窥传统文化的遭遇。时间就是这样的“无情”,它用悲剧形式向人们证明了传统手艺的价值,并警告人们,传承抢救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本文在点题扣“材料”上有些慢,在第一节可加上一句“他好像是一个忘记时间而又被时间忘记的人”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