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骢 从侦察兵到“歼—10之父”
2016-08-03
3月22日,被誉为“歼-10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产三代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BTV青年频道《军情解码》和您一起缅怀这位“歼-10之父”。
18年前的1998年3月23目,歼-10战机首飞成功。身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在欢庆现场宣布,将自己的生日改为当天。其实宋老真实的出生日期是1930年3月26日,而他从侦察兵到“歼-10之父”的人生,也如同这款国产战机一样传奇。
丰富经历促使他成为“歼-10之父”
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在昆明。他后来回忆童年时说:“我们这一代人,生下来就赶上了九一八。抗日战争时,我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耳边不停响起的空袭警报,和整天在头顶盘旋的日本飞机,每天都有人被炸死。那时我们的武器老打不着那些飞机,我就很气啊,怎么就打不着呢?那时我就老琢磨着,应该再发明出点什么弹来,一打就中。”
1949年6月,高中毕业的宋文骢来到游击区,在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后,被分配到滇桂黔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二科当侦察员。抗美援朝的战斗打响时,年仅21岁的宋文骢从空军航校毕业,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他曾目睹由于飞机故障、质量和性能等原因,我军一些英勇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从此便立下了献身航空事业、为国家研制新一代歼击机的宏伟志向。1959年,宋文骢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完成了5年大学生活,开始了自己的航空生涯。上世纪80年代中期,56岁的宋文骢被国家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谈到宋文骢的传奇人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原所长、歼-10项目原行政副总指挥兼现场总指挥成志明说:“他的爱国心是从幼年就开始的,他是云南昆明人,那时候日本人轰炸过云南,他就想,如果我们有一天有了自己的飞机,就能够击败日本人,不受欺负。当侦察兵以后改为想去报考飞行员,但飞行员的检查条件非常严格,没有能录取,他又投身到飞机维护使用的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当中飞机维护的工作。后来因为他非常聪明,也非常勤奋,所以部队又把他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了飞机设计专业。”
善于学习超前领会提出全新鸭式布局
1982年2月,中国新一代战机开始方案论证。根据最初的会议议程,并没有安排宋文骢汇报新机方案,但他意外获得了一个在休息间隙发表15分钟汇报的机会。宋文骢从未来战争怎么打开始讲,提出新战机应该强调机动性、中距离导弹拦射、电子对抗等需求,然后拿出了鸭式布局方案。令在座所有人印象深刻。在几个月后又一轮新机方案讨论会上,宋文骢从战术技术要求讲到飞机使用性能、系统结构、武器火控,4个小时的报告赢得满场喝彩。很快,他的全新鸭式布局思路就被选为最终方案进行发展,至此我国新一代歼击机终于有了雏形。
当时鸭式布局在世界来讲也是非常先进的,为什么宋文骢有这样超前的理念?歼-10项目原行政副总指挥晏翔说:“国际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在搞鸭式布局的研究,但是你敢不敢用,有没有这个技术,能不能用电传操纵的这套系统来把它实现,在我国来讲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隋。宋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常善于学习,对一些先进技术总是很超前地去理解、去领会,然后研究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所以他就大胆地提出来我们能不能搞个鸭式布局。在他们那次比较方案的时候,还有人给的是变后掠翼的方案。经过最后的比较,鸭式布局胜出。”
为歼-10“瘦身”想出新办法“重量承包”
鸭式布局的确定解决了歼-10飞机的气动外形问题,接下来宋文骢带领的研发团队又遇到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如何控制新歼击机的体重。宋文骢想了个新办法叫“重量承包”,就是负责各个体系设计的部门,都要为自己设计的那部分机件的重量立下“军令状”,只能“减肥”,绝对不能超重!结果,歼-10飞机的最终实际重量,比原设计目标重量还减轻了26公斤,这甚至创造了重量控制的最优纪录。在后来歼-10飞机设计定型的庆功会上,有同志感慨道:“如果没有宋总‘重量承包这个重大决定,今天我们就很可能无法为歼-10飞机设计定型庆功。”
为什么要在歼-10的设计中不断给它“减肥”?晏翔说:“如果飞机很重,肯定飞不快。歼-10在搞出头一架飞机后,从旁边看好像有一点胖,飞起来以后发现它的加速性上不去,原因是阻力大了,所以要给飞机修形。先是整体大,修完第一次之后是屁股大,这时飞机已经开始生产,整个飞机的后面如果要修下来的话,所有结构都要跟着改,所有工装模具都要跟着改,所有加工过的零件可能都要报废,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为这事开了不少会议,研究了很多问题。宋总下了一个最大的决心,一定要把它改了,改了以后飞机的性能就有了一个比较飞跃的提高,最终歼-10定型的时候全面这到了战术技术的要求。”
他的坚持使歼-10加受油功能得以保住
在歼-10的试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晏翔揭秘道:“当时是把它送到空军基地去试飞,在试飞过程中空中加油,我们的部队把加油机调来,要空中对接加油,加油机甩出来的是软管加油管,歼-10飞机上的加油管要跟它对上去,对好以后开始加油,这个动作怎么也做不成功,加不上油,这就变成试飞当中的一个关键。这个时候宋总还有我们都到了现场,同时把空军飞过加油的飞行员都请来了,大家一起综合分析。当时有人说这个加油是根本不可能的。后来宋总说一定要把空中加油搞成功,其中有一个飞行员比较有经验,他介绍了一种方法,试飞员再进行试飞,终于成功了。”成志明说:“空中加油在我们国内还是首次,设计上,飞行员的飞行上,各方面都是一个考验,这个难关不突破,这架飞机作战效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作战范围可能大大减少。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宋院士的这个思想是要认真负责的,既然我们装了加油机,就应该能够用,如果我设计的东西部队不能用,那设计是不成功的。他勇敢地承担了这样一个责任,组织各方来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们解决了。”
本刊记者程戈根据《军情解码》资料整理(该节目每周一至周日21:17在BTV青年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