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本刊周边人文景观(一)“国之瑰宝”
——上海宋庆龄故居见闻
2016-08-03◆敏之/文
◆敏 之 / 文
寻访本刊周边人文景观(一)“国之瑰宝”
——上海宋庆龄故居见闻
◆敏 之 / 文
5月30日,上海持续大雨后的一个晴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的“宋庆龄故居”。(图1)
“宋庆龄故居”是收门票的,但对儿童及80岁以上的老人免票。有记者证,也不能免票。购得20元门票一张后,记者进得门来,但见参天的香樟树遮天蔽日,散发出阵阵清香。故居右侧的“宋庆龄纪念馆”前,有宋庆龄汉白玉雕像一座,旁有鲜艳的花篮,上书“纪念宋庆龄逝世35周年”条幅。原来,记者采访的前一天——5月29日,正好是宋庆龄逝世35周年的纪念日。
宋庆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她端庄温婉,其非同寻常之美,是揉合在孩子们簇拥下的母性光辉中的……美国记者安娜曾经这样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一、宋庆龄视这里为“家”
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这处“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视为“家”的地方。自1948年搬进此处后,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年。虽然北京也有宋庆龄的故居,但宋庆龄自己觉得,在北京是“上班”,回上海淮海中路旧宅才是“回家”。
在北京常住后,宋庆龄曾四度回“家”:1969年10月16日至1970年9月5日;1972年11月11日至1973年6月2日;1976年1月27日至1977年5月25日;1978年12月30日至1979年2月25日。
其实,上海淮海中路上的这处“宋庆龄故居”,记者几年前就曾来过。当时就对这幢红瓦白墙的“船型”别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幢“船型”别墅,由一位来华经营内河航运的希腊籍船主建造的,也有说这处房产是一位叫鲍尔的德国船主的。抗战胜利后收归国有,划归宋庆龄居住。
这幢建筑面积为700多平方米,楼层不是很高,也许是船长习惯了船舱,不需要很高。一楼有会客厅、过道厅、餐厅、厨房等。壁炉旁,有今日难得见到的锃亮闪光的铜质铲、钳等4件套挂式壁炉工具。一只小小的珐琅质烟灰缸如古董般,也令人驻足观赏。一厨柜的青瓷,一座“百鸟朝凤”石刻,一些油画、国画、素描……地上有厚厚的颜色淡雅的地毯,从楼下沿着楼梯一直铺到楼上。这是毛主席送的梅花图案地毯,十分珍贵。(图2)
就是在这里,宋庆龄会见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还接待过了包括伏罗希洛夫、金日成等外国元首和贵宾。据了解,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是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卓越的军事统帅,1957年4月作为国家元首率代表团出访中国。朝鲜首相金日成也于1958年 11月访问中国时来过,宋庆龄设宴欢迎,陈毅等人作陪……
1
2
3
这幢建筑的二层,主要是卧室了,分主、客两间。主卧室为淡绿色,墙上挂着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的结婚照。藤条家具,是宋庆龄父母所送,她十分宝贝,后来很旧了,也舍不得换掉。一架尺寸很大的收音机,一些装饰物,包括金日成来访时赠送的刺绣《春香传》(图3)。该刺绣取材于朝鲜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春香传”,说的是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朝鲜的《春香传》,与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堪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客卧室有一张矮床,是跟随其几十年的保姆李燕娥的卧榻。李燕娥18岁起一直跟随宋庆龄,宋庆龄喊她“李姐”,她们相依为命,如同亲人。李燕娥身体比较胖,为方便她休息,宋庆龄让人专门改制了这张矮床。而一架放在浴室的老式英文打字机,据说也是为了不打扰李姐,宋庆龄怕晚间打字声音影响其睡眠而特意搬到浴室的。
二楼还有书房兼办公室,很多英语书,唱片,围棋,一架打字机,还有一架钢琴。1955年《在孟买妇女团体举行的宴会上的讲话》,也许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内,有这份讲话的录音,那是浓浓的上海乡音,带有浦东川沙口音。记者母亲也是浦东川沙人,因而听来就十分亲切。母亲还曾讲过,宋庆龄是川沙人。
翻阅史料,发现上海川沙果真还有宋庆龄小时候的家——“内史第”。原来,1886年初,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从美国回到上海传教,与明代学者徐光启的后裔倪桂贞结亲。倪家的祖居地是浦东川沙镇兰芬堂74弄一号——清代名宅“内史第”。宋家就住在“内史第”西南角沿街的两层民房内,直至1904年宋家迁往虹口。黄炎培、胡适等数十位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过。
5
4
二、林——琳——龄,名字的变化
这次采访,有几个发现。发现之一,便是宋庆龄的名字,其实是有变化的,依次是林——琳——龄。
其一,宋庆林。
宋庆龄的早年——在那张清朝开具的的出国护照上(图4),写的就是“宋庆林”的名字。那是光绪叁拾叁年6月开具的,即1907年,其时宋庆龄就读于美国卫斯理安女士学院。那年她14岁,刚刚从上海中西女塾(今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高中毕业。卫斯理安女士学院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梅肯镇,是全世界第一所女子大学。1913年,她在这里获得美国卫斯理安女士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其二,宋庆琳。
从“林”到“琳”,出现在“结婚誓约书”上。(图5)这是1915年10月26日(乙卯年九月十七),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结婚,当时签订的婚姻誓约书。
在记者看来,这纸婚姻“誓约书”的奇异之处有二:一是“宋庆龄”写成了“宋庆琳”;二是这份婚姻誓约书有“支那”两字。
为何“宋庆龄”写成“宋庆琳”?宋庆龄后来做过专门解释:“在婚姻誓约书上用‘琳’字,是因为‘琳’字容易写。”
为何“中国”写成“支那”,“支那”究竟是不是贬义词?这个后文细说。
其三,宋庆龄。
林——琳——龄,什么时候开始写成龄的,无从考证。不过,一般介绍上是这么写的:宋庆龄,又名庆琳,教名露瑟萝,英文学名罗沙蒙德Rosamond 。
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是如何相识相爱的?搭建鹊桥的还是其父宋嘉树,虽然他反对他俩结合。其时,宋嘉树正在为“二次革命”失败后躲避暗杀而到日本的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等工作。1913年,宋庆龄获得美国卫斯理安女士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后去日本看望父母亲,与孙中山有了日常接触。宋庆龄很仰慕孙中山的为人和革命精神。后来孙中山写信给宋庆龄,问她是否愿意来日本和他共同生活,并参加革命工作,宋庆龄欣然同意。1915年宋庆龄到达东京后,与孙中山举行了婚礼。他们委托律师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了结婚登记,并由这位律师主持签订了这份婚姻誓约书。
三、誓约书中的“支那”是否贬义
在我辈所受的教育中,一直认为“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是贬义词。而在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誓约书”中,“支那”一词,有没有贬义?
事实上,“支那”一词,要放在时代背景中去咀嚼。这个词的含义有个演变的过程,开始并没有贬义。这里举三个例子说明。
例1:玄奘法师在其口述的著作《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了拘摩罗王和玄奘法师的一番对话如下:
拘摩罗王:“自何国来,将何所欲?”
玄奘法师:“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日,去斯远近?”
玄奘法师:“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支那国是也。”
翻译成现代中文,上述对话意思如下:
拘摩罗王:“你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来我们这里干什么?”
玄奘法师:“我从大唐国来,是来求佛经的。”
拘摩罗王:“大唐国在哪里?要走多少天?有多远的路程?”
玄奘法师:“往东北方向走几万里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指的大唐。”
例2:许寿裳在其回忆录性质著作《我所认识的鲁迅》里面,记录了鲁迅的一段往事如下:
“鲁迅在日本住旅馆,要登记姓名、籍贯。鲁迅写下:周树人。但是籍贯却不能写中国。因为日本的山阳地区也叫中国,如果鲁迅写中国,会造成混淆,结果鲁迅写下‘支那’两个字。不料,日本旅馆店主见是清国人,认为是贵客,免费给鲁迅升级了房间。”
许寿裳作为日本留学生和鲁迅的知心好友,他的这一段回忆,说明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在近代史上的日本,说“中国”二字,的确会造成混淆。
2.鲁迅称呼自己的祖国为“支那”,毫不以此为耻辱。
3.鲁迅自称是“支那人”之后,不但没有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反而还因此被日本人视为贵客,免费给升级房间。
例3:梁启超在所著的《戌戍政变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支那四千余年之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由以上3例可见,在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誓约书中的“支那”,并不是贬义词。
四、宋庆龄的爱好与收藏
琴、棋、书、画,谓之“文人四友”。宋庆龄故居皆有。
琴,二楼有钢琴一座,是香港钢琴公司生产的“莫里森”牌,书室式小琴,深棕色。宋庆龄喜欢音乐,时常会独自一人弹琴消遣,放松身心。
说到琴,也要说说音乐。宋庆龄故居中有很多胶木质地的老唱片,包括一张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的老唱片。1940年,罗伯逊曾在纽约一个露天音乐厅里用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而那时中国人民正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1941年,总题为《起来》的一套爱国歌曲唱片中,就有保罗・罗伯逊的这张唱片,宋庆龄为这套唱片集写了序言。
在这些唱片中,宋庆龄最珍爱的一套三张唱片,灌装的并不是音乐,而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原声演讲。每逢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宋庆龄总要垂下厚厚的窗帘,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卧室里沉湎于哀思中,有时还会亲自摇动留声机,听一段她亲爱的丈夫当年留下的声音。
棋,传说宋庆龄喜欢康乐棋,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普及的一种大众化游戏。但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这处故居中,记者并未见到康乐棋,倒是看见了围棋,是贝壳质地的。宋庆龄是否会下围棋?我们不知道。但孙中山先生却是围棋的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下围棋来消遣,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孙中山的那个时代,中国还出了一个林清源大师。中国和日本,围棋是极受追捧的。
书,在中国主要指的书法。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这处故居中,参观者可以欣赏到很多名人的书法,包括毛主席的和周总理的,鲁迅的,以及宋庆龄的。
毛主席的书法,豪迈、激越,如风雨雷电;也苍凉、委婉,如水流花开;大气、磅礴,如大泽龙蛇,有“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美,张旭之狂韵,怀素之奔放,苏黄之雄厚。其自成一体的狂草艺术,哪怕是在复杂环境中也丝毫不受影响,一挥而就,就是一幅艺术作品(图6)。
周恩来的书法,就要严谨得多。看上去凝重、厚实、遒劲,同时也不乏细腻、飘逸和俊朗。一如其人,刚柔相济,俊拔而又沉稳。(图7)
鲁迅的书法,古雅厚重,朴质而不拘谨,洒脱而有强度,造诣也是极高的。(图8)
宋庆龄的书法,对这位从小在西方受教育的人来说,也是极好的。贵在质朴、贵在孩童般诚真。(图9)
画,宋庆龄故居中有不少。风景油画《冬日》,那是1957年宋庆龄出访苏联时自购的。《素描》是宋庆龄生前好友黛丝・雅思巴为她画的一幅素描。徐悲鸿赠送的《双马》图,也特别令人感慨。画中的两马一牡一骒、一黑一栗,牡马雄伟,骒马温存,相依相偎,表现了孙中山与宋庆龄夫妻情笃的感人情景。
宋庆龄的收藏中有她特别喜欢的青花瓷,放置在一楼会客厅茶几沙发旁的橱柜内。青花瓷素雅如兰,弹之“铮铮”,但也是易碎品。有人说,这也是宋庆龄性情的写照:看似柔美,事关大是大非则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此外,宋庆龄爱好烹饪也是很有名的,经常亲自下厨。客人来吃饭时,她不仅自己定制菜单(图10),还常常会出其不意地说:“我给你们做个菜。”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1964年宋庆龄出访锡兰(今斯里兰卡)提前去昆明适应气候期间的事。她对陪同出访的女摄影家侯波说,我喜欢炒菜,这也是一门艺术,我想让你尝尝我的手艺。那天她炒了一道青椒鳝鱼丝。没想到在昆明停留了36天,宋庆龄炒了36道菜,而且没有重复,味道也都很好。
6
7
8
9
五、她尤其喜欢书、鸽子、孩子
宋庆龄一生爱好很多,书是她须臾不离的随身之物。故居中,到处是书。她还自己写书,包括《为新中国奋斗》《永远和党在一起》《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向全世界的妇女申诉》《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三八”纪念与家庭妇女生产建设》《在列宁的鼓舞下》《在孟买妇女团体举行的宴会上的讲话》《给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会议的贺信》等,《宋庆龄选集》《宋庆龄书信集》等。
宋庆龄爱鸽子、爱孩子,也是有名的。在上海淮海中路的故居中至今还保留着鸽棚,不时有鸽子飞上飞下,停在浩瀚的樟树的枝枝丫丫上。鸽子象征着和平,孙中山先生也喜欢鸽子。在上海时,宋庆龄每天亲自喂食它们(图11)。她会学鸽子叫声呼唤它们,鸽子听到就会飞回来。她显然也喜欢猫,故居中有两张照片见证。
10
宋庆龄爱孩子,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几乎占据了她的后半生。在故居中,有这样一封信,是宋庆龄写给当时还是孩子的周玉人的。信中有这样的内容:“细看你来信中描写挑沙、摘茶与炒茶的两段,好像眼前出现许多小女孩一个个干劲十足,在骄阳下劳动……正如毛主席说的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上海天气很热。每天我学习看材料时,汗从头上直淌,湿透了背,很难受。但是,看了你的信,女孩们在大太阳下挑重担,努力劳动,让我忘记流汗,继续学习……”
信的署名是 “妈妈太太”。据说,“妈妈太太”,是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习惯称呼。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结婚后,曾经怀过一个孩子。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宋庆龄在孙中山安全突围后,率领卫兵坚守了8个小时,导致流产。以后,她把爱献给了所有的孩子。
宋庆龄是有大爱的人。她热情主持中国救济总会,将历年稿费的大部分收入,捐献给妇女和儿童慈善事业,开创了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宋庆龄爱和平、爱祖国。1937年8月,她发表了《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1938年,她开始为世界各地妇女和儿童的福利筹集资金。1939年,她奋战在抗日前线。故居中有一张她在香港码头视察抗战物资装运情况的黑白照片(图12)。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宋庆龄一生的贡献,有专门的总结。记者这篇小文,可谓“挂一漏万”。总之,宋庆龄,这位有着伟大博爱之心的女性,不愧为“国之瑰宝”。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