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上空闪烁的“北斗”

2016-08-03刘继宝

中国石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油区巡线油井

□ 本刊记者 刘继宝



互联信息Internet & Informationizing

油田上空闪烁的“北斗”

□本刊记者刘继宝

江苏油田建成北斗卫星应用平台,将固定设施和各类生产运行数据编织成一个“天网”,实现了油田管理信息化,成为全国首家北斗系统民用化的石油企业。

□ 江苏油田韦庄采油管理区员工用便携式卫星通信管网巡检终端巡线。 范友林 摄

2016年1月底,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简称北斗卫星示范应用项目),通过吉林省发改委在扬州基地组织验收委员会的验收,并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全球卫星导航四大核心系统之一。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应用落户水乡油田

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以吉林大学为研究制造单位、以江苏油田为示范应用单位的《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立项。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北斗卫星示范应用项目收到预期效果。专家认为,北斗卫星示范应用项目,充分利用国产北斗卫星、遥感卫星技术和资料,结合中国石化EPBP油井、管网的数据资源优势,以及科研单位研制实力和油田行业信息化应用优势互相配合,在油田偏远零散油井工况数据远程传输处理、油区管网巡检、油区站库道路导航、油田车辆运行管理、利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帮助进行灾害预测与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符合国家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核心技术国产化战略要求,在我国油田勘探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至此,中国石油石化行业首套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卫星综合应用系统经过4个月的平稳试运行正式投用。

江苏油田的天空上,闪亮的“北斗”之星将全天候地守候,管网巡线、数据传输、井况监控、车辆导航等都在这个卫星应用平台上完成。

员工上井的“带路人”

时间回溯到4年前。2012年初冬,根据国家疏通河道、拓宽湖区的要求,位于邵伯湖区废弃的庄9井在划定范围内。油田必须配合地方施工,对油井进行封井工作。由于多年废弃,该井地面原貌已经破坏,经过多方寻查,用尽各种办法,井口仍未找到。

4年后,当江苏油田采油二厂工程师何志平手持“管线巡线和设备巡检终端”寻找报废的闵3井时,很快在半人高的乱草丛中找到。何志平说:“利用北斗卫星导航,一天之内,已经成功找到4口地面位置不详的废弃油井,不仅减少了工作量,更解决了废弃井探查难题。”

北斗“管线巡线和设备巡检终端”的“指引性导航”功能,通过接收北斗平台下放的目标点位置及录入的坐标点信息,可以直接指引工作人员到任何井、站、管线及兴趣点。

油田油区导航研发还包括“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及相应的“北斗导航定位终端”。民用地图上没有油田设施信息及道路信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通过累计上万公里的信息采集工作,完成了油田站库点及油区主要道路等路网信息描绘,将油田内部生产道路与公共路网信息进行了无缝融合。

北斗导航定位终端的现场应用,解决了油田重要场站无导航问题,给油田工作人员上井配备了“带路人”,可直接以语音提示的方式,导航到油田井场道路、站库地点等。

“油区导航图、导航定位系统既满足了井网站库属保密数据的要求,又改变了前往这些地方一直依赖一线人员陪同或凭借驾驶员记忆的工作模式。”江苏油田高级工程师陈钧介绍。

从去年7月开始,江苏油田在各类基层检查中,利用北斗导航功能,选择最佳路径,直奔需要检查的油田站库,真正实现“四不两直”,省时省车省力,减少了费用支出。

“救火队”变身“监察员”

采油二厂黄珏采油管理区工程技术组的刘军,被誉为黄珏油区的“活地图”。长期以来,他以最原始的方式详细地记录着地下管网走向。但是,怎样让油区管网浮现于地上,使隐蔽随时可查;如何让动态信息随着管网的延伸而实时显示,实现监控。北斗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从理论上说,地下管网寿命为10年左右。由于江苏油田所在的地理位置土壤湿度大,钢质管道本体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导致有些水塘、沼泽区域的管线三四年就要更换。加之老百姓耕地、烧荒、建房、挖塘等环境影响,地下管网损坏现象更加严重,腐蚀穿孔经常发生,最多的油区一天发生几起,采油队管理者变成了救火队员,每天疲于应付。

在追求高效高产的路上,油田生产管理信息化与传统的油田管理手段之间差距不断拉大,矛盾日益突出。在抢占信息制高点的道路上,该如何管理这些散落油田各个角落的信息,成为江苏油田管理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难题。

如今,植入油区导航图的“管网巡线和设备巡检终端”,将地下管网、井口及站库信息实时显示出来,工作人员将这个移动的电子地图带到现场,立刻便能实现地下管网的快速准确定位。

在各个油气田,巡线是确保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过去的方式主要为口口相传的查找,或凭记忆巡线,巡线人员行走轨迹也无从监控。

现在,根据管网巡线需求,在移动的电子地图上,开发出巡线、巡检管理系统。由平台对巡线人员位置定位、监控,对工作量进行下发、统计、评价,终端向平台实时上报信息,避免了以往巡线的盲目与误差,发现占压、施工等危及地下管网的现象,及时制止,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减少管网的事故率,提升了巡线质量。

“有了北斗系统,巡线员可手持终端,边看屏幕边巡线。稍有偏差,北斗系统就报警,提高了巡线的精准度。同时,管理部门通过预知管线的埋设情况,可以对管线的维修、更换进行综合评价,在施工优化中进行辅助决策,在施工前进行合理的安全避让。这样,采油厂在管网隐患治理中的角色也由‘救火队员’变为‘监察员’。”陈钧兴奋地说。

给你找个“好帮手”

如果没有基站、没有公共网络,信息如何传递,油井怎么管?那些散落在小岛荒滩中的油水井,由于偏远,井站离信息管理平台距离较远,光纤敷设、立电杆及施工费用都较高,有些地区无线通信效果不理想,公共网络范围也覆盖不到。

韦6区块有7口油井,由于地处偏远,规划建设时没有敷设集油干线,油井计量采取井口放油估算。北斗卫星平台的建立,将生产数据从天空实时传回总部EPBP中心平台,省去了地面所有的传输设施敷设及设备维护的麻烦。卫星长效持久的传输效果,比其他传输方式更能对抗恶劣的气候条件。

韦6-4站一采油女工每天都好奇地看着忙碌的施工人员。工程结束那天,她终于忍不住问:“它们能干啥?”高级工程师喻海榕笑呵呵地回答说:“给你找了个好‘帮手’,以后你在值班室就可以管理油水井,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如果说生产信息化平台利用光纤及无线技术,给生产管理装上了“千里眼”,那么北斗数传终端则是为生产管理配备“天眼”。北斗数传是在偏远地区、应急救灾无通信信号状态下,利用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技术,对油田生产关键数据进行传输,是对生产信息化数据传输手段的一个补充。

北斗车载终端的接入,可以实时显示油田车辆位置和轨迹,并对其实现监控,车辆之间、车辆与平台之间,还可以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进行通信。

猜你喜欢

油区巡线油井
江汉油田破解老油区开发密码
基于共振磁耦合供电及电磁传感定位的无人机智能巡线技术与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巡线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油井遭袭
巡线工的春天
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新时期如何创新油区巡逻防控模式思考
深化机制 整合资源 创新推进油区治安巡逻工作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