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并狂欢的世道中,你的爱还好吗?
2016-08-02王皎
王皎
在这么一个到处弥漫着一夜暴富和一夜成名的黄金时代,人们的G点越来越多,然而记性越来越差,不论热情高涨还是义愤填膺,都好像被注了水,来得猛去得快,情绪比经济形势先行一步呈现出了泡沫的阵势。
压抑或亢奋,分别缘何而来?抑或不过是一体两面?
在比任何时候都集体侵占更多参与更多之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更加孤独和更加不快乐?
秋微说,自己的《男人相对论》,就产生于对这样一个不解的背景下。
她写了三个故事,讲男人,女人,以及男人和女人。讲他们在踉踉跄跄的或狂欢或仓皇的乌合之中,经历怎样的拥有和失去。
见到秋微,是在北京的一场新书发布活动中,那天不是周末,但读者来了不少,闺蜜许晴特地从拍戏的南非赶回,与好朋友丁丁张、张皓宸一起为她“站台”。许晴说:“很少能有一个人,让我看着他就想笑,她说什么,我觉得都对。这很少中的一个,就是秋微。只要听到她的召唤,无论天南海北,我都会回来。”
秋微则调侃自己“爱管闲事综合征时常发作,因此有很多朋友。”
不只是朋友,秋微还有很多非常信赖她的读者。一个女孩,默默听了两个小时,走上前找秋微,说了一会,眼圈就红了。后来秋微对我讲,情爱确实是自己敏感又擅长的领域,用书写的方式,大概能帮更多的像刚才的女孩一样的人解惑。
秋微常被称为活在当代的张爱玲,可她对爱情的理解要抽离得多,也“古怪”得多。秋微说,爱情中有自私,也需要清醒,也许两个人对爱情的走向,会有不同的期许,也许在油盐酱醋的生活中,优点会向缺点低头。
她在乎在情感里面,两个人有没有让对方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好。她不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因为现实本就难有理想化的人生,难有足够多的性情、胆识和耐性。
自己的与他人的,经历的与看见的,秋微把对“人”本身的兴趣与那些不眠不休的哀欢喜怨,推心置腹地放在自己文字中刻画的人物里。
她想用故事中的因果,表达一份由来已久的在乎:“在抑郁并狂欢着的世道中,你的爱,还好吗?”
Q&A
Q:为什么将故事中的一对主人公设置成台湾男人和上海女人?
A:我发现很多人对这两个地方的人会有偏见,有很多的看不懂。我恰好有些台湾的朋友,而我妈妈是上海人,我也在上海生活过,我希望表现一些典型或非典型型。比如很多人眼中“上海女人”是中国女人中最接近“爱情”幻象的一个品种。当然也有极端的例外,我就曾遇上过一个追求者,有一次他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我是银川人,他有些意外,因为他觉得我看起来很江南,但又舒了一口气地说,“还好你不是上海人,因为我发誓再也不会找一个上海女朋友”。当然,我心想,这才哪到哪儿啊,但在好奇中也问了他的伤痕来由。
他说了之前的上海女友对她的影响,满带愤怒,后来我把这个情绪,也用在了这本书的人物塑造中。可能写作的人,都会很敏感。
Q:听说,为了写这本书,你努力抽烟,又努力戒烟,这是为什么?
A:第一个故事就是姐弟恋,我问了很多有这种经历的人,特别是男孩子,“你喜欢她什么?”排名前几位的答案,比如性感,比如不像小女孩那样粘人。可是真的不粘人OK吗?其实不OK,你还是需要她有粘住你的时候。那为什么还有吸引?对于男孩子来说,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人带你去冒险,尝试一些禁忌,所以这本书里,主人公第一次在一起的时候,女人带着男孩抽烟。我为此看了很多电影,练抽烟练得天昏地暗,去提炼并感受那个意味。大致明白女人抽烟是什么样子,要很轻盈,手势,烟与脸的角度都有讲究,递烟的时候,要有挑逗,又不能粗俗,并且对方拒绝,还得有余地,我就对着镜子天天练,能吐烟圈,也练出来烟瘾,很拼吧?后来写完了,开始戒烟。
Q:你有过姐弟恋的经历吗?对方有没有问过你,你喜欢他什么?
A:我更想说,但凡是正常情况下,一个三十几岁,有品位有阅历的人,如果想要把一个二十几岁的,有幻想有追求的人招至麾下,那简直就是探囊取物。不要以为,只有三十几岁的男人对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容易构成杀伤力,反过来也完全一样,一个三十几岁别有风韵的女人如果想把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孩子弄到手,也很容易,可能更容易。一个人的人生中,有那么几次,被征服,被抛弃,被忘却,还能记得那一段里的好,这是艺术,艺术就是求之不得依然记得的好。
Q:你对爱情有没有秉持的定理?
A:如果你想结婚,你就不要还想恋爱。我觉得婚姻和恋爱是两个领域的事情,我们会因为恋爱而结婚,但婚姻中不可能依然充满恋爱的激情,婚姻中有其他不可取代的东西,比如《纸牌屋》的两人,它们彼此成就,非常棒,他们是家人,重要,但和持续地荷尔蒙分泌没有关系了。因此我不喜欢戴安娜——你是平民,你想嫁给王子,同时你还想要爱情还想要自由,想要荣誉,怎么可能呢?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有朋友是全职太太,也有朋友把家庭与事业平衡得很好,我尊敬所有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用比较,不用哀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
Q:你认为与前任保持什么关系比较好?现在的感情状态是怎样的?
A:保持客气,没有必要老死不相往来,但也要注意人家后来的交往对象是否介意,不要给对方造成不便。我个人也是这样做的,我桃花挺旺,但上一段感情还没有疗愈完,我不会着急地一定要有人陪,还是要内观,要自省和思考。
Q:对于《男人相对论》这本书,朋友们给你反馈了怎样的读后感?
A:感恩我的朋友都是三观很正的人,不会为了目的不顾道义,对我说话,也是直言不讳。毕飞宇老师说,“你要下笔再狠一些,很多女作家要么是顺着自己写,要么是完全逆着自己写,你可以再大胆一些。”对我很有启发,我现在更靠中间,有点啰嗦,还不够鲜血淋漓。
Q:想把书推荐给什么类型的读者?
A:人与书的缘分就像人与人的缘分一样。我有个读者,每次活动都来,她今年才大二,从初中开始就看我的书,我问过她,“这个内容对你来说是不是太晦涩了?”她说“哈哈,都懂。”我想我上大学时,其实看得更晦涩:萨特,米兰·昆德拉,卡夫卡……其实当时未必都看明白了,但这就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