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剧逆袭好莱坞

2016-08-02

党政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剧好莱坞

美剧逆袭好莱坞

在好莱坞,越来越多的导演、明星甚至编剧因厌倦了商业大片一味追求视觉特效,跨界电视圈寻求更深层次的表达。这似乎也印证了被好莱坞大片逐渐抛弃的精华部分“吸引人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高潮迭起的悬念和矛盾”,正在被电视剧人善加利用。

大腕儿征战美剧

在影视圈,电视剧与电影素来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用画来打比喻,电影就像是一幅油画,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张力十足的故事;而电视剧则像是漫画,虽然有长篇幅足以支撑丰富的故事情节,但毕竟很难追求画工精巧。正因如此,许多“搞艺术”的导演、编剧和演员,都以能在大屏幕占有一席之地为荣。

上世纪90年代是很多人心目中电影的“黄金时代”。《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许多至今被奉为经典的影片都出自那个时期。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作品仍然散发着醇香,但精心雕琢出这些影片的主创们,却纷纷把创作的平台从大屏幕转向了小屏幕,电视剧开始拥有电影级别的豪华阵容。

斯皮尔伯格曾携手汤姆·汉克斯打造了军事剧《兄弟连》,还将再度合作《空战大师》;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了大热剧集《行尸走肉》;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为政治剧《纸牌屋》坐镇把关。此外,马丁·斯科塞斯继黑帮题材《海滨帝国》后,于今年年初执导了电视剧《黑胶时代》的首播集;福克斯今年3月宣布预定了由丹尼·博伊尔执导的《信任》。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把自己的匠心放到电视剧之中,意图将传统的“漫画”,做成巧夺天工的“连环油画”。

电影开始走下坡路?

这一“迁徙”现象早就有迹可循。仔细想想,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产业已然发展成熟,但彼时互联网还不普及,素材不能信手拈来,电影也没有华丽的特效,若想电影卖座,只能扎扎实实地从讲好故事做起。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创作故事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足不出户便可囊括天下事。敲键盘所获得的灵感也许并不能与亲身体验相提并论,于是在编剧对情节懈怠之际,利用视觉、听觉特效成功地转移了观众对故事本身的注意力。

就连“技术流”斯皮尔伯格都曾批评特效喧宾夺主,他说,如今的电影以大特效开场,小特效叙事,最后以更大的特效结束。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也曾评价说,目前好莱坞影片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愈发严重,“如果你不会讲故事,你可以把色彩、高速剪辑、爆炸、外星人等科技产物扔给观众。”今天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炫技和商业化,人们在电影院内为精彩的特效而喝彩,走出影院却忘了电影都讲了些什么。这令愈来愈多对好故事有追求的圈内人感到不满。

另一方面,电影虽然十分考验主创对故事的挖掘和萃取能力,但其所能呈现的内容毕竟受短小的篇幅所限,很多题材很难完整地还原到大屏幕。而好莱坞几乎已经把各种两个小时能装下的类型题材都拍了一遍,这使创意越来越艰难。即使是功力深厚的大导演,也苦于如何在诸多条件限制下拍出忠于自己的作品。

大卫·芬奇这样回应执导《纸牌屋》的决定“执导电影,你会苦于两个小时的时间限制,你的故事容易落入俗套,人物性格也不便刻画得太复杂,这导致整个故事难以深入和富有层次。”同时他也坦言,“过去十年,我觉得最好的剧本出现在电视行业,而我也一直在寻求更广阔的平台。”

对于泛泛之辈而言,电视剧在时长上的宽松会导致情节拖沓。但对于习惯了电影紧凑节奏的大导演来说,这给了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有些电影人为了展现完整的故事脉络而选择了迷你剧,如托德·海因斯执导,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五集迷你剧《欲海情魔》;也有些导演选择了系列剧集,并且非常享受在大空间内无拘束地施展拳脚,弗兰克·德拉邦特就表示,《行尸走肉》这样的僵尸片他能拍上20年;也有的导演抱着实现个人追求的心愿,制作自己擅长的题材,延续自己的个人风格,如斯科塞斯执导的两部电视剧都是他所熟悉的黑帮题材。

美剧掌控的资源

聪明的电影人是会判断时机的。美剧之所以能接手成为新平台,与它目前掌握的平台资源密不可分。

在老牌电视台的基础上,HBO等有线电视台以及Netflix等流媒体网站的崛起,让美剧的影响力逐渐扩散至世界各地,出口畅销至一百多个国家,且出口额惊人。每年有上百部优质美剧被引进到中国等亚洲国家。而世界各国的美剧引进比重逐年攀升,在一些国家的播出份额甚至占据了垄断地位。影响力之深,就连奥巴马、巴菲特等人都是一些热门剧集的忠实粉丝。

在看到电视剧市场前景大好的前提下,电影人才能安心转场。因为为了维护自己的金字招牌,转战电视剧的名导们是不愿敷衍了事的,甚至希望每一集看起来都和电影一样精良。而要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剧集,必然涉及数额庞大的制作费。

斯皮尔伯格2010年的《太平洋战争》投资高达225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贵的电视剧集。这样的费用相当于投资一部好莱坞的超级大片,因此让许多制作方望而却步。但和电影相比,电视剧的制作周期短,广告收益和各种后端收益都具有更大的空间,因此还是有许多制作方愿意承担风险。

当然,他们会事先进行谨慎的评估。《纸牌屋》的单集制作费高达400万美元,Netflix预先分析了平台上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评论和搜索习惯,确信这是一部能带来高收视的剧集,才狠下心抛出大把的钞票。

美剧最能吸引观众的不是炫丽的场面,而是高潮迭起、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诸多名导、名角都抱着重新讲好故事的愿望返璞归真,编剧自然责任重大。目前越来越多好编剧倾向于投身电视业,除了因为能拿到更多的报酬之外,也因为电视业普遍对编剧的角色更为重视。

曾助《社交网络》拿下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金牌编剧阿伦·索尔金,在囊括了奥斯卡小金人之后制作了HBO知名剧集《新闻编辑室》,并亲自操刀编剧。这部主要取景于室内的剧集几乎没有任何华丽的场面,但紧凑的情节和对白却完美地诠释了好编剧、好故事对于一部电视剧而言的重要性。

美剧大多采用边拍边播、逐季续订的形式,因此大多数大牌主创无法为了一部剧集而奉献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大导演们和名编剧们通常会负责电视剧的前几集,为全剧设立一个基调,之后便退居二线,由导演组和编剧团负责描红。让一个演员花费多年时间去饰演同一个角色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为了鼓励更多的名角参与到电视剧的拍摄之中,越来越多的美剧采用只签一季的方式。

金牌电影导演、编剧和演员们的集体“迁徙”已成趋势,美剧这块小屏幕让这些有梦想的怀才之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随着巅峰到来,问题也将接踵而至。如何避免剧本泛滥、保证制作精良和稳住观众的心……美剧也将迎来全新挑战。

(摘自《环球》2016年第9期)

猜你喜欢

美剧好莱坞
美剧迷群在网络社区中的身份认同研究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知识是新的性感?——从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看如今的科学家形象
美剧基金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
美剧Suits里的职场生存法则:不打无准备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