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产业化与装配式住宅将成为中国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引擎

2016-08-02张婷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业化产业化装配式

文/张婷

建筑产业化与装配式住宅将成为中国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引擎

文/张婷

第八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美房地产高峰论坛于6月23日在常州召开,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主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办的房地产业转型发展与建筑工业化论坛同期举办。我国房地产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之中,大规模建设将持续较长时期,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将决定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并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还很低,无论是在发展理念、科技研发、制造、管理及产业链配套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分论坛以“房地产业转型发展与建筑工业化”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在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与装配式住宅形势下的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引领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前景。

房地产业转型发展与建筑工业化的主题分论坛共邀请了四位国内专家和三位欧美行业权威专家做主题演讲。演讲嘉宾分别从国内外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经验、装配式PC住宅、钢结构住宅和装配式内装修等主题,多角度地论述了建筑产业现代化与装配式住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发展路径及技术解决方案等。其中,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与德国Prilho fer咨询公司总裁Christian Prilhofer两位专家分别以国际建筑工业化发展实践经验,就中国立足于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体系的转型升级为基础,实现以发展全面提升建筑质量与性能的装配式建筑为目标来实现建筑从数量阶段到质量阶段的根本性转变,从国际视野下的理念突破、体系引导、技术支撑及其部品集成供给等方面的具体解析,内容丰富且视野开阔,与会者启发收获较大。

新型建筑支撑体与填充体的集成建造方式引领装配式住宅建筑转型发展

决的问题。其中建筑工业化生产建造问题相关的基本认识、发展方式、技术理念和集成建筑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又是首当其冲的,应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的重大课题。

中国的建筑工业化和房地产发展已经进入历史性变革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存在较多可持续建设发展问题和挑战。从所面临的挑战来看,建筑工业化应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改变我国建筑业的落后现状,就必须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和束缚,寻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创新发展路径。新时期建筑工业化应以促进建设方式根本转变为终极目标,促使建筑业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最终走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方向,这种变革与以往时期的建筑工业化发展阶段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1.当前发展建筑产业化与装配式住宅亟待解决的3个主要问题

当前发展建筑产业化与装配式住宅,面临许许多多的亟待解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产业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产业化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刘东卫

德国P r i l h o f e r咨询公司总裁C h r i s t i a n P r i l h o f e r

第一,树立全面提高建筑质量品质的理念和基本认识。虽然成本问题可能是当前阶段发展中的瓶颈,但这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高品质住宅建设的问题,当前实施的许多装配式住宅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并没有建立全面提高建筑质量品质的顶层认识。

第二,紧紧围绕建筑工业化的新型生产建造方式来集成创新。注重建筑主体和内装两大方面同步实施的全面产业化的集成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开发。目前的装配式住宅过于关注结构的主体,管线等各方面,并未用系统工业化的生产建造管理方式解决。

第三,注重建筑全寿命期的长久寿命问题。很多项目的结构部件(如外立面等)使用周期都不长,但无论对于传统作业还是工业化施工,只有解决使用寿命等方面的长久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

2.基于国际开放建筑理论实践的新型建筑支撑体与填充体的集成建造方式

从建筑工业化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与我国的对比中,思考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住宅发展道路应该如何走下去,他们的发展经验极具借鉴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初期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中国非常相似,也是通过技术进步从快速建设时期发展到注重质量和品质的新时期。后期日本的装配式住宅进入多体系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建设项目均采用工业化思路和方法,并结合现场的工业化装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内装产业也非常发达,其全面产业化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装配式住宅是从生产方式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合理化,进一步开发出标准化的建筑生产体系,落实标准化的技术,从而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建筑部品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开发建筑体系与内装工业化集成体系,同步发展出了建筑产业化背景下的多种住宅工业化技术、部品、构配件的产业化体系。从国外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的现实来看,发展支撑体和填充体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我国当前建筑业工业化的转型升级,属于更加长久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3.鲁能济南领秀城百年住宅项目的工业化建造方式探索与装配式住宅集成创新

鲁能集团·济南领秀城P-2地块百年住宅示范工程项目是房协第二批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项目借鉴国际先进可持续发展建筑产业化理念和体系,以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为基础、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和建设效率,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项目实施了新型支撑体、填充体的建筑体系与装修部品化技术,联合国内外十余家“产学研用”的科研、设计和生产施工等单位进行科技攻关,体系化应用了建筑长寿化等数十项集成技术,从系统实施到设计、生产、施工、维护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做了开创性的探索及产业化技术创新实践。

中国实现建筑工业化需要思维方式及其理念与技术的转变

1.建筑工业化的生产建造与施工方法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与技术的转变

建筑工业化的生产建造与施工方法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很多国家和公司想要进入预制产业,但预制产业同汽车及其它消费品产业是类似的,不仅要改变理念也要改变技术和整个基础设施,从设计图纸、装配到建筑,必须建筑看成是整体的产品。预制意味着一步一步地完成,而不是像传统施工各个施工环节同时发生。当我们思考建筑工业化的时候可以把它想象为汽车组装流水线,也就是一个装配过程,必须要有正确的规划才能完成。在组装时不能出现错误、不能有太多整改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进行顺利的装配建筑。

2.预制只是工具而不是最终技术解决方案,装配式建筑体系研发尤为关键

欧洲花了50年才使装配式建筑体系变成熟,在中国这个时间可能会大大减少。

欧洲发展的过程是先出现预制然后出现自动化生产模式,这意味着所有的预制全部实现自动化,使得价格大大降低。在欧洲,实心墙体通常采用套筒连接的方式,必须配套合适的墙和楼板,这种高效是全方位的。当然,欧洲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欧洲的自动化体系使建造房屋可以像组装汽车一样,同时可以满足个性化的要求。Pruksa是同Prilho fer合作的一家泰国房地产开发公司,他们在全世界进行调查以寻找最好的体系,在与Prilhofer合作后创造了Pruksa体系。今天,他们的产量为50套/天,建造水平已达到十层高的公寓房,普通的二层房楼建造完后两个月住户就可以入住,这种建造速度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资金流。Pruksa销售房屋与销售其他消费品一样,对他们来说预制只是一种工具,是用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3.中国现阶段的预制与现场浇铸两种工法体系与装配式住宅缺乏通用标准和开放体系的问题

在中国如何能够成功地推广工业化技术呢?我们的建议是一步一步地实现预制。即使每年可能只增长几个百分点,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如果需要变革的话也是慢慢地改变,这样的增长方式更加保险。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两种体系并行,既有预制又有现场浇铸。两个体制并行意味着成本加倍,风险也加倍,对于生产商和客户来讲都不是高效的解决办法。建筑应该被视为一种产品,开发建筑的人如同生产产品一样,要对自己的产品充满热情。回顾欧洲的汽车生产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当生产的单个产品符合顾客的需求时便开始大量投入生产。目前中国的装配式住宅缺乏还通用的标准和规则,中国的企业应该意识到标准规范的重要性,从而推动转型。

预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解决了大部分的主要问题。例如,先利用一到二十层的建筑占领市场份额的80%,然后再进行三十到四十层的高层建筑项目。或许刚开始不能全部实现预制,但是可以做到部分预制,从而加快整体的推行进度,避免大量时间的浪费。时间意味着金钱,企业的脚步必须赶上市场的需求。目前全球对预制知识的积累已经十分庞大,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把这些经验和知识整合起来。无论是日本、欧洲还是其他地方都存在很多的专家力量,也非常愿意帮助国际合作伙伴,寻求一种合适的合作方式。这可以使中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工业化转型。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传统建造方式正在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巨大挑战,大力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装配式建筑是全面提高住宅品质、满足人民住居需求、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房地产行业在“十三五”时期赢得新跨越、实现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不难预见,在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下,装配式建筑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工业化产业化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