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唱歌的胜利山

2016-08-02韩朗亭

志苑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间彭德怀陕北

●韩朗亭/文

会唱歌的胜利山

●韩朗亭/文

会唱歌的山不多,能唱得地动山摇的则少之又少。而陕北吴起镇的胜利山(原名平台山),却是祖国红歌唱得最豪迈、最动听的一座山,由于它的领唱,罗霄山、乌蒙山、大雪山、岷山也奏出了雄壮的乐曲,它们向全世界唱出了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的心声。伟大领袖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于1935年10月21日登上胜利山,亲自参加了这一激情澎湃的大合唱。

芳菲四月,白色的山梨花和红艳艳的桃花,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坝坝盛开,我是首次来到延安,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又在耳边响起,“一道道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那欢快的旋律,热烈的情怀,唱出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受到朴实、穷苦的陕北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而胜利山,则是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地。

清晨,从延安出发,车子沿着新建成不久的高速公路向西飞驰,路上的山洞隧道特别多,刚驶出一个山洞,很快又会进入另一个山洞,160多千米的车程,仅用了2个小时便抵达吴起,听说80年前红军从延安去吴起镇,需要一两天时间。吴起镇原来是志丹县一个偏僻荒凉的小镇,人口稀少,房屋低矮破旧,由于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也较少,百姓生活十分贫苦。1935年秋红军到达这里时,吃饭的粮食还要从别处运来,有不少百姓,宁可自己少吃点,从家中拿出小米,送给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贫苦百姓把红军的到来,当成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家家户户敞开大门迎亲人,香喷喷的米酒拿上来,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多么欢乐、温馨的场景啊。

终于来到胜利山下,踏着石阶向上攀行,长征纪念馆和长征纪念碑依山而建,长长台阶中间的红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红军从江西于都县到陕北吴起镇,长达一年时间的长征重要大事记,两旁向上的每个平台上,都竖立着十分精致的红军雕塑,刻画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至胜利会师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的动人场景。

尤使我高兴的是,在长征纪念碑旁边有个黑色的雕像,那是一个可爱的红军小号手,鼓着嘴吹着嘹亮的进军号,稚气未脱的脸上有着一股坚定刚毅的神情,我忍不住和他合了个影,以表达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和热爱。我忽然想起前不久网上热传的一张不雅照片,地点就是在这里某处山间,一个年轻人骑在女红军雕像头上的作恶照片,他玷污了红军的英雄形象,令许多人气愤、指责。我想,如果已故女红军刘英、蔡畅、贺子珍、夏明等的后人见状,更会痛心不已!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希望有关方面对胜利山上的景点加强严格管理,避免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再次发生。

因为胜利山面积较大,我们只好改步行为乘车绕道后山,山脚下一条蜿蜒的红军路绕向山间,司机在路口稍微犹豫了一下,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发动车子,他说:“这里山路弯弯曲曲,忽高忽低,不能开快啊!”显然,这条通向山顶各处的柏油路,非常狭窄,只能一车通过,和当年红军长征路一样充满艰险,倘若稍不留神,就会有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车慢也好,我可以透过车窗欣赏山景,蜿蜒的山道边,不时遇到株株盛开的桃花,那点点红艳,仿佛是红军战士的鲜血,洒满这里的处处山间,让人肃然起敬,这才是山野最美的春色啊!

车到山顶一处开阔地,原来这里是遵义会议主题公园,小小的广场,北边塑立着毛泽东、周恩来、张洞天的雕像,雕像右侧是人们熟悉的遵义会议两层小楼,其规模和高度,都按照原样复制,这栋具有转折意义的小楼,没想到在胜利山山顶又一次见到,楼内按原来模样陈设着当年召开遵义会议时的道具,让人不由回到长征中,在此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的重要时刻,这又是胜利山一首高昂的赞歌。

站在广场的平台边,俯视山下的吴起县城,洛河从城中蜿蜒流过,山谷里的高楼大厦,历历在目,在山间此起彼伏,一派繁忙的建设中景象。吴起县政府大厦尤其醒目,高高耸入云天,一个新的吴起县城,把昔日贫穷荒芜的小镇撂倒在历史的深处。我想象的翅膀又飞了起来,早年才旦卓玛的《逛新城》唱响大江南北,如今,已不是看看拉萨新面貌,而是祖国处处是新颜!

山间春色总是那么迷人,在春天深浅不同的绿色中,或粉或红的桃花,点缀在不同层次的绿色里,更显颜色分明,饱含自然的活力和韵味,走着走着不由又放慢了脚步,红艳艳的桃花和洁白的山梨花,总是如影随形,山风吹来,花香袭人。人的感觉会随时随地转换,会唱歌的胜利山转瞬间变成了一座花山,虽然山丹丹花要等到七月才能见到,眼前的春花也足够让人产生种种联想,桃花是红军鲜血浇灌而成,山梨花就是人们祭奠红军最圣洁的怀念。

车行约20分钟的样子,又来到一座山巅袖珍广场,广场中央是彭德怀总司令横刀勒马的一座高大铜雕像,那马前蹄腾空,仿佛要跨越山间的沟沟壑壑,仿佛要踏尽人间不平事,再现了彭德怀总司令一生戎马倥偬、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由此下行,至今仍能看到一道道横七竖八的战壕,让人很快就与那次“切尾巴”战役联系起来,这里该是那次战役的最前沿了。站在战壕西望,远远地一处山崖上,有两株高大的杜梨树,开着洁白耀目的山梨花,司机告知,当年毛泽东就在杜梨树下的临时指挥所,指挥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切尾巴”战役。

1935年秋,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国民党东北军4个骑兵团尾追而来,为了不让敌人窜入根据地,毛泽东立即来到杜梨树指挥所,亲自指挥这场战役。在战斗间隙,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现在休息休息,枪声响得激烈时不要叫我,到打冷枪时再叫我。”果然如毛泽东所预料那样,经过2个多小时激战,歼灭敌军一个团,击溃三个团,缴获敌军战马1000多骑。红军结束了长征中最后一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事后毛泽东说:“陕北有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新起点。”

后来,当地老百姓为纪念红军长征最后胜利,把平台山改为胜利山。如今,山间的硝烟早已散去,那两株挺拔的杜梨树,虽历经风雨,仍然根深花艳,成为胜利山上永恒的风景。“切尾巴”战役结束后,富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非常高兴,高度评价了彭德怀总司令员的指挥才能 (毛泽东当时是政委),当即为彭德怀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赞扬诗后,心潮难平,当即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将改后的原诗赠给毛泽东。毛泽东诗词功底造诣极深,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敢改其诗,彭德怀是独一无二的人了。这次改诗事件,足可见他们在战争岁月中结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展现了毛泽东爱彭德怀、彭德怀爱部下的高风亮节。斯人远去,这曲深厚的战友情之歌会永远回荡在胜利山的上空。

返回时已是薄暮时分,沿着长征广场漫步,洛河向前蜿蜒,河岸边护栏上,有一块块诗牌,内容全是写长征的,有毛泽东、朱德、陆定一、肖华等中央领导人的长征途中之作,也有无名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吟唱长征的篇章,有的诗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

暮色苍茫里,我们来到志丹烈士碑下,旁边的志丹广场上,一群又一群大妈、小姑娘们在欢快的歌声里跳着广场舞,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当年的红军战士们无法见到的,尤其是那些有着美好憧憬的女红军战士们,更没想到在这片硝烟四起的地方,人人都过上了载歌载舞的新生活。

广场华灯初上,眺望远处的胜利山,也亮起了大片大片密密麻麻的灯光,一直蔓延到山顶,和满天的星光连成一片。啊!那些无数闪闪的星光和灯光,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眼睛啊,他们用眼睛在歌唱,胜利山才会如此迷人,胜利山的每处山山水水才会唱出动人的歌谣。◆

猜你喜欢

山间彭德怀陕北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山间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夏日走过山间,我就成了森林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山间小屋
党建地图·陕北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