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理工科大学生能力获得的因素探究
——从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作用角度进行分析

2016-08-02马兴建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人间 2016年19期
关键词:能力

马兴建  陈 琴  李 岚(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影响理工科大学生能力获得的因素探究
——从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作用角度进行分析

马兴建陈琴李岚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理工科类大学生专业特色鲜明,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专业学习上,他们的专业能力突出,而语言能力,社会能力都是他们比较欠缺的。能力的提升与参加活动的多少有显著的相关性。而理工科大学生参加活动或实践机会相对比较少。那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开展实习或者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促进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借助社团活动使理工科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及实践;理工科大学生;能力

一、调查背景及问题提出

活动及实践是大学生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扩展知识面,挖掘自身潜力,提高素质修养,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学习、不断进步为目的而自觉自愿参加的群体性组织活动,也是对第一课堂的一种补充。

作为接受层次较高的理工科大学生,无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还是从他们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来看,理工科大学生都将在社会中扮演着他们特定的角色,发挥着他们特定作用。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高等理工科本科教育从思想上、心理上、知识能力结构上加强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与训练,把大多数理科毕业生培养成适应实际应用部门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性人才。[1]

理工科的学生应该要达到良好的科学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品质,而要达到“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一要求,在笔者看来,不是仅仅依靠科学知识的积累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中必须能够挖掘出科学自身蕴含的内在价值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切记的是“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装物品的过程”[2]。

当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中最缺乏、最需要的因素是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技能。[3]当我们到理工科大学生寝室去走走,寝室脏乱差、四人间或者六人间就是个小网吧,云烟雾绕,到处都是脏衣服脏袜子,找不到一张可以写字的干净的纸,找不到一个工工整整写着笔记的笔记本。旷课、熬夜、上课玩儿手机、精神不振、适应能力不足、就业能力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等这些标签被广为人知的贴在大学生身上,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

那么在“学生人事服务”(studentpersonnelwork)和“学生服务”(studentservices)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课余活动蓬勃发展起来。[4]我们当前的理工科大学生处于一种什么样能力水平,他们是否对当前的学校管理、教学安排等活动满意?他们的日常活动安排是怎么样的?对于他们的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二、调查设计及调查数据分析

(一)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结合高校学生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研究编制了《高校学生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研究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括119个客观题;其中客观题全部为正向计分,即问卷采用“5”点评分,其中“1”代表非常好,“5”代表非常不好,得分越低说明学生对学校学生工作的满意度越高。本论文截取该问卷中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并撰写论文。

本次问卷主要是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放发放,共回收问卷837份。

(二)学生能力水平。

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经过大学的学习,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比较大的发展局,特别是在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面和视野、独立性和自信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自我能力的认识、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学习思考能力、不同观点接受能力这些方面得到发提升的比较明显,这些方面的满意度都达到了40%以上,但是仍然存在少数学生觉得自己对于各个方面能力发展提升的不大,虽然这样的学生所占比率不高,但是这应该要引起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的重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能力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本研究调查问卷中设置了19个题项,通过对全部数据整理后,对该19个题项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值达到了0.951,显著性达到了0.000,因此可以说明此数据可以做因子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可信的。

三个因子的解释度为58.349%,基本可以满足本次分析的要求,旋转后的因子分布如表1:

表1 旋转元件矩阵a

j1专业知识和理论 .221 .039 .652 j3明确的职业发展 .624 -.046 .409 j16批判性思维 .522 .583 .064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轉軸方法:具有Kaiser正規化的四次方最大值轉軸法。

a.在4疊代中收斂循環。

从表1中的数据显示来看,题项J1、J2构成一个因子,在此处命名为专业能力,题项J12、J13、J16三个题项为一个因子,在此处命名为语言能力,除了被剔除的题项J5,其余的题项构成一个因子,在此处命名为实践能力。

1.专业能力。

在专业能力里面,被调查对象当被问到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经过大学学习得到发展的程度时,8.8%的学生认为发展非常大,26.6%的学生认为发展比较大,40.5%的学生认为一般,24.1%的学生认为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而在问及广阔的知识面和视野的发展情况的时候,13%的学生认为发展非常大,44%的认为比较大,37.8%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5.2%学生认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在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绝大多数是比较满意的,只有少数部分学生还不太满意。

2.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能力,通过本次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可以看到,当被问及书面写作能力发展情况是时,11.5%的学生认为发展非常大,33.3%的学生认为比较大,42%的学生认为一般,13.1%的学生认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关于沟通和表达能力方面,8.9%的学生认为发展非常大,31.2%的学生认为发展比较大,45.9%的学生认为发展一般,14.3%的学生认为发展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情况,9.1%的学生认为反战非常大,33%的学生认为发展比较大,42.9%的学生认为一般,15%的学生认为发展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语言能力是理工科学生所欠缺的,因此在此板块,学生的整体满意度不高,需要加强训练。

3.社会能力。

在此本板块中,题项数比较多,集中反映出的问题为绝大多数学生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甚至有非常明显的发展,而有少数学生认为通过大学学习社会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

从数据显示来看,对于大学生通过大学学习社会能力提升明显,学生满意度高,每一项的不满意度都是在理性范围内。

(三)学生课外活动或实践参与情况。

1.学生参加活动频率。

通过“本学年你在学校参与下列事项的频率如何?”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论坛的相比比较少,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的达到了44.8%,然而在大学学习期间,最能够了解学术的前沿和领域尖端信息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学术讲座或者论坛,但是我们的学生参与度非常低,对于时事新闻的关注、图书馆的利用相比都还比较好,其中图书馆的利用达到了94%。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再此数据分析中显示参加科学研究的也搞到90%,由于理工科学生课业负担重,课程多,课程难度大,所以这样印证了表6中学生参加兼职活动的相对比较少。理工科学生参加艺术类活动也不算很高,28.4%的学生几乎完全没有参与过,事实上每年的文艺活动是非常之多,与之相应的参加社团活动的比例也比较低,只有25.4%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而32.3%的学生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这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导向是相悖的。在参加学生会工作中,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参与情况还很不错,所占比例达到80.9%。对于理工科学生,实习是必修课,社会实践机会相对也比较多,本次调查,因为低年级学生相对较多,所以44.7%的学生还未参加过实习或者社会实践,另外社会实践一般都是利用暑假进行,这也是影响该数据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2 本学期参加一下活动频率情况

表3 每周参加一下活动时间情况

志愿活动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经活动,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数据显示24.6%的学生未参加过或者很少参加志愿者活动,该项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关于学院自己开展的“思才沙龙”、“成长空间素质教育工程相关课程”从数据显示来看还没有显现出明显效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发学院课程,使得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需要进一步增加课程的丰富程度。

2.学生参加活动时间情况。

理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时间分配跟文科类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与学科特点相关联的,在调查学生每周实践的分配情况时,数据分析如:表3。

根据表3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学生每周的时间分配中,课堂学习、课堂外学习占了大部分时间,课外活动,例如社团会动、娱乐运动、兼职等活动所占时间并不是太多,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花一到两个小时开展一些活动。从这个数据还可以看出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对亲属或朋友的关心都非常少,甚至有近半学生一周内完全没有做过关心亲属和朋友的行为,这是让人非常惊讶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活动很少,在这方面需要我们反思,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回归人文关怀。

(四)活动或实践与学生能力水平的相关性。

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对专业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能力进行提升,那么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哪些活动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做了相关性分析,用以解释哪些活动是对大学生能力提升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做了相关性分析。

从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论坛,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相关性都达到了0.000,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说明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可通过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论坛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与该项活动没有显著相关性。

关注时事新闻、经常自习、参加老师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等与社会能力、语言能力、专业能力三项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需要重视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提供场所进行引导学生自习,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平台鼓励学生提前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兼职活动的学生比较少,从数据分析来看参加兼职活动与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参加艺术展、文艺表演、运动会,参加成长空间素质教育工程活动,参加学生会,参加公益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等与社会能力、语言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在学生开展的活动中这些活动需要更多的更高质量的开展没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当然在本次的探索性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的提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是因为本次的调研是以一个理工科学院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未更多的参加这些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的。

通过数据的分析已经很明显的说明了在理工科学生中,以上各项活动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能力提升来开展一些列的活动,打造一些列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

(五)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

在本研究中,设置了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老师协同帮助学生并参与到学生实践活动以及学习活动中的频次,将所有题项加和算出平均分生成新的变量,与各个能力因子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专业能力、语言能力、实践能力都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说明,加强专业老师与辅导员的协同参与与引导非常有必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今大学生,尤其是作为理工科的学生,不仅仅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也亟需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还比较浅显,没有深入的掌握领域内的最新知识,创新能力不够等。

2.现在的理工科大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在积极参加着各项活动和实践,很多学生更多的是宅在寝室玩电脑游戏、看小说、追剧或者睡觉等无所事事,他们参加学术活动很少,参加文体活动也比较少,身体素质下降,知识面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3.理工科大学生主要时间都在课堂学习或者课外学习方面,参加课外活动相对比较少,尤其是对于提升社会能力方面有帮助的活动参与的比较少,另外对于家人和朋友的关怀活动比较少。

4、学生的社会能力、语言能力、专业能力等与学生参与活动或实践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要培养学生社会能力、语言能力、专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来进行。

(二)建议。

1.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学提倡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不是传统的机械的被动式学习,而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只要满足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就能成为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能力提升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过程,还是一个将知识“内化”于受教育者身心之中的过程。而这一“内化”的过程,有赖于大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需要把知识学习和实践行动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校学习四年,相对于他们踏入社会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社会实践活动则为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了机会,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质。[5]理工科学院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广泛涉猎与成长目标有关的知识,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和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来自社会的教育,其深刻性、丰富性和持久性是校园单向传输效果无法比拟的。[6]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以个人兴趣为基础,自愿结合的学生群体,它是课堂的延伸,具有课堂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独树一帜。

4.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沟通合作,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组织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辅导员负责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整体布局和梯队构建,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科研项目组等,开展研究型学习,邀请专业老师参与到各类学生活动中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拓展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大光.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1).

[2]李醒民.探索科学的人文底蕴[J].哲学动态,1999(4).

[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月第27卷第11期.

[4]于伟,韩丽颖,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0月第29卷第10期.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4-11/29/content_2273313.htm.

[6]柯象中,宋伟.中国新起点[M].华夏出版社.2004:157-15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64-03

猜你喜欢

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以“疫”为镜 提高防控治理能力
关注数学阅读 提高学习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不会飞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