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儀禮》宮室結構考

2016-08-02陳緒波

古典研究 2016年2期

陳緒波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儀禮》宮室結構考

陳緒波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儀禮》宮室是“《儀禮》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宮室不明,則古人行禮之節、周旋升降,皆茫然莫知其所處,此議禮所以如聚訟。《儀禮》所涉宮室有天子宮室、諸侯宮室、大夫宮室、士宮室及庠、序宮室六類。大夫、士宮室有廟有寢,天子、諸侯宮室除有廟、寢外,還有朝,庠、序宮室爲學宮。考諸經義,《儀禮》所涉各類宮室結構總體上基本相同,都由門屋、庭、階、堂屋四部分組成;從建築形式上來說,大夫、士宮室是夏制兩下五架結構,而天子、諸侯宮室是殷制四阿重屋,庠、序宮室則與大夫、士宮室之制相同。兩下之屋,即是單層的兩坡式屋蓋。五架者,五檁也,正中曰棟,其南有南楣、南庪,其北北楣、北庪。自南而北,前庪與前楣間爲一段,前楣與棟間爲一段,棟與後楣間爲一段,後楣與後庪間爲一段,凡四段。四阿重屋,即是重層的四坡屋蓋式結構。

Author:Chen Xubois lecturer at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E-mail:lzcxb@126.com

引言

《儀禮》十七篇,除《喪服》篇外,記錄了古代多種典禮儀式的舉行過程。這些典禮儀式多在宮室中進行,例如《士冠禮》、《士昏禮》、《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特牲禮》在士宮室進行,《少牢禮》、《有司禮》在大夫宮室進行,《燕禮》、《大射》、《聘禮》、《公食大夫禮》在諸侯宮室進行,《覲禮》在天子宮室進行,《鄉飲酒》、《鄉射禮》在庠、序宮室進行。《儀禮》經文在記錄這些宮室時極爲簡略,僅僅稱述與典禮儀式相關的各部分名稱,如果某一部分在整個典禮儀式中不被使用,則不會提及。如此,經文所描述出的僅僅是一個個殘缺不全、零散的宮室片段,至於宮室結構的整體佈局如何,我們則感到茫然。

清人洪頤煊云:“禮經莫大於宮室,宮室不明,則古人行禮之節、周旋升降,皆茫然莫知其所處,此議禮所以如聚訟也”。①洪颐煊,《禮經宮室答問》,《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1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頁149。洪氏所言甚是。宮室不明,禮圖則不明;禮圖不明,則禮經不明。因此,想要繪製出更加合於經義的禮圖,進一步探研“《儀禮》學”的相關問題,必須首先從禮經所涉宮室入手。

一、《儀禮》宮室的基本結構

士、大夫宮室有寢有廟,諸侯、天子宮室除有寢、廟外,還有朝。庠、序宮室爲學宮。經文在記錄這些宮室結構時,極爲簡略,僅僅是稱述這些宮室結構的名稱。通過這些零散的宮室詞語,我們很難看到此類宮室的完整結構。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宮室名詞加以分類歸納匯總,或許我們會看到一個大略的宮室結構。

爲了能夠對禮經中的宮室結構有一個大體認識,我們將士宮室繋諸士禮,大夫宮室繋諸大夫禮,諸侯宮室繋諸諸侯禮,天子宮室繋諸天子禮,庠、序宮室繋諸《鄉飲酒禮》、《鄉射禮》,并把經文中出現的宮室結構名詞全部採擇出來,加以系統歸納。(詳見下“《儀禮》宮室結構名稱表”)

续表

由上表可知,《儀禮》經文中所記錄的士、大夫、諸侯、天子宮室及庠、序宮室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儀禮》所涉士、大夫、諸侯、天子寢、廟以及庠、序宮室基本上都是由門屋、庭、階、堂屋等四部分組成的,這與我國古代宮室的基本結構也是相同的。

2、士、大夫、諸侯、天子宮室皆有寢有廟,但是由於《儀禮》僅有十七篇,有些宮室結構并不能在經文中一一表現出來。例如:士有廟有寢,在士廟中舉行的禮儀有《士冠禮》、《士昏禮》、《士虞禮》、《特牲禮》,在士寢中舉行的禮儀有《士昏禮》、《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諸侯有廟有寢,在寢中舉行的禮儀有《燕禮》、《大射禮》,在廟中舉行的儀式有《聘禮》、《公食大夫禮》。通過這些相關的儀式,禮經所涉及到的士之寢廟、諸侯寢廟在經文中都能有所顯現。但是,禮經中記錄的大夫禮僅有《少牢禮》、《有司》二禮,且都是在大夫廟中舉行的;禮經中記錄的天子禮僅有《覲禮》,也是在廟中舉行的。至於大夫寢、天子寢具體如何,由於經文無涉,我們則不能直接得見。

3、禮經在記錄各類宮室時極爲簡略,僅僅是稱述與具體儀式相關的各部分宮室結構名稱。如果有的宮室結構在儀式中不被使用,則不會被提及。例如:在士寢之中,寢門兩側皆有塾,然禮經言及者僅有西塾;堂上東西兩角皆有坫,然禮經言及者僅有西坫;堂上東西皆有楹,然禮經言及者僅有西楹。禮經所以不言東塾、東坫、東楹者,非謂無此宮室結構,而是所載儀式中并無此處之儀。

4、各類宮室結構名稱出現次數不同,反映了它們在整個儀式中被使用次數的多寡。通過具體統計,我們可以看出,所涉宮室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在禮經中出現的次數不同,有的出現次數多些,有的出現次數少些。同一儀式中,有的宮室名詞僅僅出現一次,有的會出現幾次,甚至十幾次。例如:《士喪禮》中,“寢門”、“廟門”、“殯門”、“西塾”、“塾西”、“序”、“西序”、“東序”等僅出現了一次,“楹”、“西墻”、“適室”“西榮”出現了兩次,“門東”、“門西”出現了三次,“西階”出現了十一次。究其原因,出現的次數多,說明儀式在這個地方舉行得頻繁;出現的次數少,說明儀式在這個地方舉行得少。

5、《儀禮》出於秦火之餘,現存十七篇,其中士禮內容較多,其他諸禮較少。因此,經文中涉及的士宮室結構名稱較多,而大夫、諸侯、天子宮室以及庠序中的宮室結構名稱較少,甚至有些宮室結構名稱並未出現。從禮經內容來看,經文若沒有提及一個宮室名詞,其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如前所述,經文在記錄各類宮室結構時極其簡略,僅僅稱述與整個典禮儀式相關的各部分宮室名稱,如果有的宮室名稱在儀式中不被使用,則不會言及。但是,此類宮室結構還是存在的。例如,士寢門側有塾,禮經言及者僅有“西塾”,其實門之兩側皆有塾,言“西塾”定有“東塾”,例如在士廟中,東塾、西塾之稱皆可見;塾又分內外,然禮經言及者僅有“內西塾”,言內當有外,言東當有西。由此推知,門側內外、東西當有四塾。再如,士廟中,經文言“東壁”當有“西壁”,言“東榮”當“西榮”;士寢中言“西楹”當有“東楹”;士寢、廟皆言“西坫”,亦當有“東坫”。其二,禮經不言,是宮室中沒有此類結構。例如天子、諸侯宮室有“朝”,經文多有言之。然士、大夫宮室,禮經不見,是其本無也。

通過對禮經中各類宮室的詳細考察,我們會發現《儀禮》所涉士、大夫、諸侯、天子寢、廟以及庠、序宮室結構在總體上基本相同,都由門屋、庭、階、堂屋四部分組成。宮室南鄉,皆周以墻。門屋在最南,入門爲庭,庭北有階,升階爲堂,堂北爲房室。具體說來,門屋是由門與塾構成的一組建築,門居中,塾居其左右。門中有闑有閾,門側有東西內外凡四塾;庭中有碑,偏北;升堂有阼階、西階二階;堂屋分堂與房室兩部分,堂在南房室在北。堂上有東西坫、東西楹、東西序;東西序之南端稱爲序端;堂之南側邊稱爲堂廉;東西序外爲東西夾,夾北爲夾室,夾南爲箱。堂北有二房一室,室居中,房居其左右。室有戶有牖,戶在左,牖在右。房僅有戶,無牖。東房半以北爲北堂,北堂下有北階。(具體參看下“《儀禮》宮室基本結構圖”)

二、“兩下五架”與“四阿重屋”

《儀禮》中所涉及到的宮室有天子宮室、諸侯宮室、大夫宮室、士宮室、庠宮室、序宮室等。如果單從宮室各部分結構來看,各類宮室皆有門、有庭、有階、有堂、有房、有室。但若從建築形式上來說,各類宮室又有所不同。例如:鄭注、賈疏及後世學者在提及此類宮室時往往將天子宮室與諸侯宮室並稱,將大夫宮室與士宮室並稱。並且,他們大多認爲大夫、士宮室是夏制兩下五架之屋,而天子、諸侯宮室是殷制四阿重屋,庠、序宮室則與大夫、士宮室之制相同。各類宮室的建築形式究竟如何,下文將分別言之。

(一)大夫、士“兩下”與天子、諸侯“四阿”

天子、諸侯、大夫、士宮室的具體建築形式,禮經不言。鄭注、賈疏考之禮經,多有闡發。《士冠禮》:“夙興,設洗,直於東榮,南北以堂深,水在洗東。”鄭注云:“周制,自卿大夫以下,其室爲夏屋”。賈疏云:

云“周制,自卿大夫以下其室爲夏屋”者,言周制也,夏、殷卿大夫以下屋無文,故此經是周法,即以周制而言也。案此經是士禮而云“榮”,《鄉飲酒》卿大夫禮,《鄉射》、《喪大記》大夫士禮皆云“榮”。又案《匠人》云:“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廣四脩一,五室”,此謂宗庿,路寢同制,則路寢亦然,雖不云兩下爲之,彼下文云“殷人重屋四阿”,鄭云“四阿,四注屋”。重屋謂路寢,殷之路寢四阿,則夏之路寢不四阿矣,當兩下爲之,是以《檀弓》孔子云“見若覆夏屋者矣”,鄭注云“夏屋,今之門廡”。漢時門廡也兩下爲之,故舉漢法以况。夏屋兩下爲之,或名兩下屋爲夏屋。夏后氏之屋亦爲夏屋。鄭云卿大夫以下其室爲夏屋兩下,而周之天子、諸侯皆四注,故《喪大記》云“升自屋東榮”,鄭以爲卿大夫士,其天子、諸侯當言東霤也。周天子路寢制似明堂,五室十二堂,上圓下方,明四注也,諸侯亦然,故《燕禮》云“洗當東霤”,鄭云“人君爲殿屋”。①鄭玄注,賈公彥疏,《儀禮註疏》,阮刻《十三經註疏》上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卷1,頁948下。

按鄭賈之義,周制卿大夫以下爲兩下夏屋,天子、諸侯爲四注重屋。李氏如圭《儀禮集釋》云:

直,當也。榮,《説文》曰:屋梠之兩頭起也。梠,楚謂之梠,齊謂之檐,檐頭之起者如翬之飛,故榮又謂之屋翼。周制,天子、諸侯爲殷人四阿之屋,東西南北皆有霤,大夫已下爲夏后氏南北兩下之屋,無東霤而有東榮。《燕禮》“洗當東霤”,大夫、士禮洗當東榮,其處則同耳。①李如圭,《儀禮集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10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頁40。

又《儀禮釋宮》云:

榮者,《說文》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又曰“梠齊謂之檐,楚謂之梠”。郭璞注《上林賦》曰:“南榮,屋南檐也。”義與《說文》同,然則檐之東西兩頭起者曰榮。謂之榮者,爲屋之榮飾;謂之屋翼者,言檐角之軒張如翬斯飛耳。《士喪禮》“升自前東榮”,《喪大記》“降自西北榮”,是屋有四榮也。門之屋雖人君,亦兩下爲之,《燕禮》之門内霤則門屋之北霤也。②李如圭,《儀禮釋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10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頁534。

後世學者,例如朱子、魏了翁、蔡德晉《儀禮要義》、《禮經本義》、《欽定儀禮義疏》、李光坡《儀禮述注》、胡培翚《儀禮正義》皆從是說。

諸禮家所以以大夫、士宮室兩下,天子、諸侯四注者,蓋禮經於士、大夫宮室多言“榮”,於天子、諸侯宮室多言“霤”。大夫、士宮室言“榮”者,例如:

《士冠禮》云:“夙興,設洗,直於東榮,南北以堂深,水在洗東。”

《士喪禮》云:“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何之,扱領於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於前。受用篋,升自阼階,以衣屍。復者降自後西榮。”

《士喪禮》云:“設於序西南,當西榮,如設於堂。”

《士喪禮》云:“設於序西南,直西榮。醴酒北面西上,豆西面,錯,立於豆北,南面。”

《既夕禮》云:薦車,直東榮,北輈。

《少牢禮》云:設洗於阼階東南,當東榮。

《特牲記》云:“設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

天子、诸侯宫室言“霤”者,例如:

《燕禮》云:設洗、篚於阼階東南,當東霤。

《燕禮》云:賓所執脯以賜鐘人於門內霤,遂出。

《大射儀》云:賓所執脯,以賜鐘人於門內霤,遂出。

《公食大夫禮》云:賓入門左,沒霤,北面再拜,稽首。

《士冠禮》、《士喪禮》、《既夕禮》、《特牲禮》是士禮,以上所載諸儀皆在士宮室中進行; 《少牢禮》是大夫禮,以上載諸儀在大夫宮室進行。《燕禮》、《大射儀》、《公食大夫禮》是諸侯禮,以上所載諸儀皆在諸侯宮室進行。士禮、大夫禮設洗直東榮,喪禮反吉直西榮;諸侯設洗當東霤。言“東霤”,則當有西霤。“直東榮”、“當東霤”皆在阼階東南,所處大略相同。“榮”者,《説文》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梠,楚謂之梠,齊謂之檐,檐頭之起者如翬之飛,故榮又謂之屋翼。謂之榮者,爲屋之榮飾;謂之屋翼者,言檐角之軒張如翬斯飛耳。“霤”者,《說文》曰:“霤,屋水流也”;《釋名》云:“霤,流也,水從屋上流下也”;《玄應音義》注云:“霤,謂屋簷前水下之處也”。蓋“霤”者,流也,水從屋上流下之處也。大夫、士堂屋東西爲屋翼,諸侯堂屋東西爲屋霤,由此可見二者結構之不同也。

大夫、士堂屋東西有榮,南北則有霤。知有南霤者,《鄉射記》云:“磬,階間縮霤,北面鼓之”。鄉射雖在序宮室,然序與大夫士宮室皆是兩下之屋。(見下文)。此言“霤”則是階前之流水處也。大夫、士堂屋亦當有南霤。知有北霤者,《燕禮》云:“賓所執脯以賜鐘人於門內霤,遂出。”《大射儀》云:“賓所執脯,以賜鐘人於門內霤,遂出。”《公食大夫禮》云:“賓入門左,沒霤,北面再拜稽首。”諸侯門屋爲兩下之屋,與大夫士堂屋之制同。此言“霤”者,即是諸侯門屋之北霤也。經文雖不直言大夫、士堂屋有南霤、北霤,但是由此亦可窺見也。諸侯堂屋有東霤、西霤,南北亦有霤。

綜上可知,大夫、士堂屋東西有榮,南北有霤,鄭、賈謂之夏屋“兩下”者,蓋據士大夫堂屋僅有南北兩霤而言也。言“下”者,水從屋上流下也。謂之“兩下”者,士大夫之堂屋水從屋上流下之處有二,故以此言之也。天子、諸侯宮室鄭、賈謂之“四阿”者,鄭注云“四阿,四注屋”。天子、諸侯堂屋東西南北四霤,皆有水流下,形成水流四注,故謂之“四注屋”。“注”又謂之“阿”者,蓋形容天子、諸侯宮室高大,四霤高高在上之狀。

又天子、諸侯、大夫、士門屋皆兩下爲之。門屋之制,仿於堂屋。《匠人》云:“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大夫士爲兩下之屋,門屋之制亦當兩下爲之,其言“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者,蓋廣狹高下有別也。天子、諸侯門屋之制,禮經不言。李氏《儀禮釋宮》云:“門之屋雖人君,亦兩下爲之”。①李如圭,《儀禮釋宮》,前揭,頁534上。宮室之制,堂屋尊於門屋,其於廣狹高下之處皆當有所等殺。《匠人》云:“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孔疏云:“云‘王宮門阿之制五雉’者,五雉,謂高五丈。云‘阿,棟也’者,謂門之屋兩下爲之,其脊高五丈”。②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註疏》,阮刻《十三經註疏》上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卷41,頁928下。又,禮經之中於天子、諸侯之門屋不見言及有東霤、西霤。李氏言人君門屋兩下爲之蓋可信矣。

庠、序宮室皆爲兩下之制。所以知者,經文於庠序堂屋亦言及有東榮、西榮,例如:

《鄉飲酒禮》云:設洗於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鄉射禮》云:設洗於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言“東榮”,則當有“西榮”。東西言“榮”不言“霤”,與士大夫宮室相同,由此可知。又《鄉射記》云:“磬,階間縮霤,北面鼓之”。此言“霤”者,是指北霤,有北霤則當有南霤。庠、序宮室東西爲榮,南北爲霤,亦是兩下之制。

從建築學上來說,兩下之屋,即是單層的兩坡式屋蓋;四阿重屋,即是重層的四坡屋蓋。關於這兩種不同的建築形式,《中國古代建築史》有云:“《周禮》載‘商人四阿重屋’,表明至少在商代建築中,已經使用了重層的四坡屋蓋。在對我國原始社會建築遺址的研究中,似乎陝西西安市半坡村仰韶時期聚落中之半穴住所,已有跡象採用了‘棚’式的四坡屋蓋。單層的四坡頂,在後來的宮室建築中使用很爲普遍。但重檐的屋蓋,則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說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有可能付諸實現。首先,此建築必須是大型的,即應有相當大的闊面、進深與相應的高度,否則將‘頭重腳輕’,不成比例。其次,大建築必須有長大的材料,多量的運輸與施工的勞力,這就需要較厚的經濟與眾多的人力作爲後盾。第三,此類建築的結構與構造難度都較一般建築爲大,因此需要較高的技術和較長的時間。在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時代,能滿足上述要求的非統治階級莫屬。因此,是否可以這樣假定:前文中的‘殷人’,恐系指商代社會的上層統治者。‘四阿重屋’乃是他們政治、經濟地位在建築中的表現。而這種屋蓋的樣式,直至後世封建社會晚期,還被列爲官式建築中最高的等級與最隆重之形式,恐怕不是出於偶然,而是有其深遠淵源。關於商王宮室崇尚奢華的記載,《史記》《殷本紀》中亦有:‘商紂作傾宮’之語。雖然與前面評論夏桀的史文都是寥寥數字,但‘室’與‘宮’是有區別的,似乎意味著後者的尺度規模和華麗程度都較前者有所增長。從社會和建築的發展來看,也是合乎常理的”。①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頁148。

(二)“五架”之屋

天子、諸侯、大夫、士宮室與庠、序宮室的內部結構如何,禮經不言,鄭注、賈疏則多有言之。《鄉射記》:“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鄭注云:“是制五架之屋也,正中曰棟,次曰楣,前曰庪”。②《儀禮註疏》,卷13,頁1010下。鄭氏於庠、序宮室首言“五架”。又賈疏云:“云‘是制五架之屋也’者,庠、序皆然。”此是據庠序宮室而言,按鄭、賈之義,庠序皆是五架。《士冠禮》云:“主人以賓升,西面;賓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賈疏云:“凡士之廟五架爲之,棟北一楣,下有室戸;中脊爲棟,棟南一架爲前楣;楣前接簷爲庪”。③《儀禮註疏》,卷8,第691頁下。此是據士宮室而言,按鄭、賈之義,士宮室也是五架。

《少牢饋食禮》云:“主人獻祝,設席南面。祝拜於席,工坐受。”鄭注云:“室中廹狹疏。”賈疏云:“言‘廹狹’者,大夫士廟室皆兩下五架,正中曰棟,棟南兩架,北亦兩架。棟南一架名曰楣,前承簷以前名曰庪,棟北一架爲室,南壁而開户,即是一架之開廣爲室,故云‘廹狹’也”。①《儀禮註疏》,卷48,第1202頁下。此是據大夫宮室而言,按鄭、賈之義,大夫宮室也是五架。

《聘禮》云:“公側襲,受玉於中堂與東楹之間。”鄭注:“中堂,南北之中也。”賈疏云:“凡廟之室堂皆五架,棟南北皆有兩架。棟北一架,下有壁,開户。棟南一架謂之楣,則楣北有二架,楣南有一架”。②《儀禮註疏》,卷20,第1054頁下。此是據諸侯宮室而言。言“凡”者,則五架之屋通乎上下,則由士至天子宮室皆是五架。

五架者,堂屋上之結構也,正中曰棟,棟南兩架,曰前楣、前庪;棟北兩架,曰後楣、後庪。按鄭、賈之義,天子、諸侯、大夫、士之堂屋與庠、序堂屋皆是五架。諸類宮室雖是五架,但其廣狹以當有別。後世學者多從其說,例如:李如圭《儀禮集釋》、《儀禮釋宮》,盛世佐《儀禮集編》等皆從其五架之說。此外,《欽定儀禮義疏》又對“五架”之說作了進一步說明,其云:

案:五架者,舉其檩數之也。若以其地,則四架而已。自檐至楣爲一架,自楣至棟爲一架,自棟至後楣爲一架,自後楣至北墉爲一架。此則以兩檩之閒數之,蓋南北分爲四段,以爲行禮之節焉。此通乎上下者也。其實,屋深架寛檩數必不止於此。無論天子、諸侯制度宏濶,卽以士屋計之,空中一架。

昏禮婦饋,奥設舅姑之席,而於北墉下設婦席焉。特牲禮奥設尸席,而於北墉下設祝席焉。喪禮則尸牀、含牀之東北有置襚衣之牀焉。度周尺,非二丈許不足以容也。瓦屋峻四分之一,則一椽之長當二丈五尺有奇,恐中撓而不足以勝瓦巳,是則庪與楣,楣與棟之閒必益之以檩而皆爲小梁以承之,然後椽稍短檩稍密而不虞其折厭也。

今士庶家聽事,前楣與後楣相距爲四架,而古人只以兩架目之,是可證巳。至大夫以上,至天子、諸侯殿屋之制,其進愈深,則爲檩愈宻。蓋以數架合作一架,但多一檩則増一重梁爾。

唯有兩楹焉,以便於行禮。若東西兩序與東西兩榮,則皆壁也。其壁之閒上承棟,楣與庪之處皆有柱焉。意壁閒之柱,則以五爲率,檩有増而柱無増,故雖天子、諸侯之屋,亦祇稱五架與。兩架之閒雖多檩而皆可以小梁承之,使行禮者視柱以爲節,則尤便也。天子、諸侯之寢廟,上或以板爲承塵,則棟、楣皆不可得而見。可見者,唯兩旁之柱而已。

又案:阿未必是棟。《士昏禮》主人拜於阼階上,賔升西面,不應遽至棟下;《聘禮》“受玉於中堂與東楹之閒。”注曰:“入堂深,尊賔事。”

賈氏曰:“前楣與棟之閒爲南北堂之中。”夫以楣、棟之閒爲入堂深,則昏賔之致命未必更深於此也。《攷工記·匠人職》曰:“四阿重屋。”注曰:“四阿,四注屋。”則阿宜近於檐霤矣,豈阿即庪之别名,抑指庪與楣之閒與?《春秋傳》成二年“椁有四阿”,亦可見非當脊之棟也。①《欽定儀禮義疏》,《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經部第60冊,瀋陽: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5,頁41-42上。

《欽》對鄭、賈的“五架”之說又做了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1、五架有五檁,兩檁間爲一段,共可分爲四段。五架者,五檁也,正中曰棟,其南有南楣、南庪,其北北楣、北庪。自南而北,前庪與前楣間爲一段,前楣與棟間爲一段,棟與後楣間爲一段,後楣與後庪間爲一段,凡四段。

2、宮室雖曰五架,然各架之間或更有他檁。天子、諸侯、大夫、士宮室皆爲五架,然諸宮室廣狹進深不同,雖曰五架,其各架之間必有他檁。大夫、士至諸侯、天子,其進愈深,則爲檩愈密。

3、五架下有五柱支撐,并以之爲行禮之節,其他檁下無柱。堂屋五架,自南而北爲前庪、前楣、棟、後楣、後庪,其下壁間 (東西序墻中)皆有柱支撐,經文故以之爲行禮之節。五架間,其他諸檁則無柱,蓋以小梁承之。因此,無論士大夫堂屋,還是諸侯、天子堂屋皆是五架,五架之下有柱,經文取之以爲行禮之節。

4、阿未必是棟,阿蓋近檐霤。《欽》以鄭注言“四阿,四注屋”,以爲“阿”必近於檐霤,或在楣與庪之間;又以《春秋》中有言“椁有四阿”,故認爲“阿”非當脊之棟。

《欽》所言“五架”之說可謂中的之言,多有令人發省之處。然其所論“阿未必是棟”之說,後世學者又有不同見解。“阿”、“棟”之義究竟如何,或許胡培翚之說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他在《儀禮正義》中說:

注云“阿,棟也”者,胡氏承珙云:“《考工記》:‘門阿之制五雉’”。

注:“阿,棟也。”《鄉射記》云:“制五架之屋,正中曰棟,次曰楣,前曰庪。”鄭以“棟”訓“阿”者,非謂 “棟”有“阿”名,謂屋之中脊其當棟處名阿耳。“阿”之訓義爲“曲”。《說文》:“阿,一曰曲阜也。”其在宮室,則凡屋之中脊其上穹然而起,其下必卷然而曲,其曲處則謂之阿。棟隨中脊之勢亦有卷然穹然之形,故易於棟。言隆禮即以棟爲阿。《考工記》: “殷人四阿重屋。”注:“四阿,若今四柱屋。”又“王宮門阿之制五雉。”疏云:“謂門之屋兩下爲之,其脊高五丈。”夫屋有四柱、兩下必皆於中脊分之,則阿爲中脊卷曲之處明矣。中脊者,棟之所承,故鄭以當阿爲當棟也。①胡培翚,《儀禮正義》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發行,1934,卷3,頁5。

胡氏徵引胡承珙之說,以爲鄭注訓“阿”爲“棟”者,非謂“棟”有“阿”名,而是屋中之中脊處其當棟處名“阿”。所以知如此者,《說文》有訓“阿”爲“曲”之義,五架之屋,“則凡屋之中脊其上穹然而起,其下必卷然而曲,其曲處則謂之阿”。“中脊者,棟之所承,故鄭以“當阿”爲“當棟”也。胡氏之說,頗有啓發之處。

宮室五架,然見於經者僅“棟”與“楣”,不見言及“庪”。五架者,五檁也。賈疏云“楣前接簷爲庪”,那麼庪是檐下所承之檁。但是,禮經又不言及“檐”。《儀禮》記錄的是古代的典禮儀式,古人在選取行禮之節時,多取易識、方便之處。“庪”、“檐”在上,不易辨識,然其下所當者爲阼階上、西階上及堂廉。此三處與“庪”、“檐”相較更加容易辨識,故禮經多取之以爲節。

綜上可知,五架者,五檁也。蓋古之宮室,始僅五架,正中曰棟,棟南有南楣、南庪,棟北有北楣、北庪。五架之下皆有柱以承之。承架之柱隱於兩序壁間之中。後世宮室漸闊,五架之制不足以承之,故五檁之間又加以他檁,宮室愈闊,則所加愈多。然檁有加,而承檁之柱無增。五架之檁仍由兩序壁間五柱承之,新增之檁則以小梁以承之。禮經士、大夫、諸侯、天子宮室皆云五架者,是指有柱所承之五檁也。然由士至天子,宮室廣狹等殺不同,五架之間所增之檁數亦不相同。禮經在記錄諸禮儀節之時,皆取易識、方便之處以爲之節,故仍取五架以記之。

鄭注、賈疏始言五架之制,然於“五架”之說闡之未詳,後世學者雖多從其說,但仍不能明其究竟。至於清代,禮學大興,樸學大師善於考索求證,於禮經宮室之制多有發明,五架之義漸明。

總結

通過上文的考察,我們可以窺見《儀禮》中整個宮室結構系統的概況。《儀禮》宮室研究是“《儀禮》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後世學者在對《儀禮》宮室的研究中,多是從具體的宮室結構入手,而對於禮經中所體現出來的整個宮室結構情形卻闡之極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詳加考證,對《儀禮》中所涉及到的各類宮室結構做了一個較爲全面的考察。此之所作,於“禮學”研究或有小裨,博學君子,匡之正之。

*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 (NO.2014BS068)與中央高校重庆大学人文社科跨学科研究项目 (NO.106112015CDJSK47XK21)的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曹元弼,《禮經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Cao,Yuanbi.A Study Of Ceremony.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12.]

胡培翚,《儀禮正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34。[Hu,Peihui.Yili Zhengyi.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34.]

黃以周,《禮書通故》,北京:中華書局,2007。[Huang,Yizhou.Lishu Tonggu.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7.]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03。[Ji,Yun.Siku Quanshu Zongmu.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3.]

淩廷堪,《禮經釋例》,見《淩廷堪全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Ling,Tingkan.Lijing Shili.The CompleteWorks of Ling Tingkan.Hefei:Huangshan Publishing House,2009.]

鄭良樹,《〈儀禮〉宮室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6。[Zheng,Liangshu.AStudy of Palace in Ceremony.Taibei:Taiwan Zhonghua Book Company,1986.]

鄭玄注、賈公彥疏,《儀禮注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1998。[Zhen,Xuan,and Jia Gongyan.Yili Zhushu.Hangzhou:Zhejiang Ancient Books,1998.]

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1998。[---.Zhouli Zhushu.Hangzhou:Zhejiang Ancient Books,1998.]

鄭玄注、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1998。[Zhen,Xuan,and Kong Yingda.Liji Zhengyi.Hangzhou:Zhejiang Ancient Books,1998.]

A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Palaces in Yi Li

The palaces,the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research of Yi Li,are also the primary contents of the study about the ritual classics.If we do not make them clear,we may not understand the rituals of the ancients.Six kinds of palace arementioned in Yi Li,namely the emperors' palaces,the princes'palaces,the nobles'palaces,the scholars'palaces,and the educational palaces.The palaces of the nobles'and the scholars have temples and chambers,so do the emperors and princeswho own courts and educational palaces.All the records about these palaces are quite briefin Yi Li,only those related to rituals are described,with the other parts,i.e.,those are not used during the ceremony,ignored.So the descriptions about these palaceswere just fragments.Researching the contents of Yi Li,we can know that the structures of the inferred palac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They are all consisted by four parts:gate-house,courtyard,steps and the central building.Facing to the south,the palaces are surrounded by walls.The gate-house stands on the southernmost,passing through it is the courtyard,climbing the steps in the north end,and then Tang(the living room)could be reached,where the houses and rooms stand on the north.The gate-house is consisted by some parts,gate in the middle and private rooms on both sides.The gate has a threshold,beside it are four private rooms standing in the east,west,inside and outside respectively.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courtyard,there erects the stone tablet.The central building also includes two parts,Tang(the living room)in the south,Fang (House)and Shi(Bedrooms)in the north.In Tang(the living room),there are Dian(altars),Ying(column)and Xu(walls),all located both in the east and thewest.The south ends of Xu are called Xuduan,the south end of Tang is called Tanglian.Outside the east and the west Xu are Jia(side regions),the north of which are Jiashi(side-region-room),the south are Xiang(wing-room).Considering the building types,different palaces have plenty of differences.Following the rules of Xia Dynasty,the palaces of the nobles and the scholars have the structure of Liang-Xia and Wu-Jia,that of the emperors and the princes'Si-E buildings,so do the educational palaces.Liang-Xia means single-storey building with two sloperoofs.Wu-Jiameans five purlins,in which themiddle-one is called Dong,the south-two are called Nan-Mei and Nan-Gui,the North-two called Bei-Mei and Bei-Gui.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there are four segments between the five purlins,so the Si-E buildings have a multi-storey structure with four slope-roofs.

Yi Li;the structure of palaces;Wu-Jia(five purlins); Si-E(four slope-roofs);Liang-Xia(two slope-roofs)

關鍵詞:《儀禮》 宮室 結構 五架 四阿 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