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徽省太和清音的传承与保护

2016-08-02王依妮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太和县清音太和

王依妮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论安徽省太和清音的传承与保护

王依妮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太和清音起源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曲艺“清音”,主要流行于安徽阜阳、太和、颍上、亳州等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和清音和众多“非遗”一样,也在时间的洗涤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尴尬的境地,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清音随着社会的动荡盛衰兴替、跌宕不安,清音传人相继离世。笔者不愿意看到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宝贵财富就此消失,因此来到安徽省太和县清音传承基地对太和清音的生存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希望能为家乡的戏曲艺术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太和清音;清音传承基地;戏曲艺术传承

据已故清音老艺人张俊明先生所撰的《清音小史》记载,元末明初,颍州汝河南(即今阜阳市泉河南岸)有一位玄禅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筝为长,出家后更是终日研习音乐,并创出一种音律作为曲歌,与众徒弹唱,其曲调委婉缠绵,清雅悠扬。于是这清雅高尚的音韵,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于民间,便成为今日的“清音”。

清音的唱腔难学难唱,所以发展缓慢。直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才由阜阳发展到太和。清音在太和民间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清音会”这样的自发组织,其会友多为文人雅士,他们唱清音完全是为了自娱自乐。清音的演唱形式很简单,在堂上或庭院里摆上桌子,演唱者坐在四周,每人各拿一乐器,边唱边伴奏。清音的基本唱腔是“四句腔”,行腔舒缓柔和,节奏强,曲词上下起伏较大。演唱内容有诸如《天官赐福》《全家福》等表示吉利或喜庆的戏词,还有《赏雪》《昭君和番》等文明小戏。后来,清音渐渐从庭院演唱的半封闭状态中解脱了出来,各种节日和庙会也可以听到清音的演唱。太和清音虽唱腔优美,曲调清丽,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陶冶和升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也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在2015年9月份,笔者曾来到太和县,对清音传承基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希望能为太和清音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清音。

2006年,太和清音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11月22日,太和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太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清音”传承基地的通知》,批准太和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清音”传承基地。自此,太和清音走进了课堂,二职高内几百名年轻的学生即将成为清音弟子,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洪奎和戏曲音乐家高虎为他们授课。太和清音的发展现状应该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成功申请非遗、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后继有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笔者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结合调查问卷,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发现太和清音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一、青黄不接。现如今清音演唱的艺人越来越少,能担负起传承清音重任的更是少之又少,虽有太和县二职高的众多学生作为清音授课的对象,但是清音难学难唱,对嗓音的要求甚高,二职高的学生们毕竟不是声乐专业的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无法真正掌握清音的唱腔,即便有一些资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掌握清音,但是未来愿意从事清音工作的却寥寥无几。二、经费问题。经费紧张,剧目无法排演,设备无法更新,必备乐器不能配齐,太和清音虽有省级项目资金的专项补贴,但配套的资金难以到位,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起来很不顺利。2009年,在太和清音第一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时候,由于原来的电子录像、曲目等按照要求必须更新,急需一笔资金,当地分管的领导虽一再表示钱不是问题,但结果资金还是得不到解决,一些工作只能搁置。三、剧目乏新。太和清音历经岁月的积淀,剧目丰富,有许多经典的传统曲目,如《雪梅教子》中的唱段《自知雪梅命不强》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有演出只能表演传统剧,根本谈不上创编新戏。虽然太和清音进校园以来也创作过不少新的乐曲,比如张洪奎老师创作的《清音一曲赞盛世》等曲目,但是作为一个地方剧种,想要发展壮大,仅靠这些创新曲目还远远不够。

太和清音的传承问题依旧迫在眉睫。首先,太和清音的传承方式是口口相传、耳濡目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方式都不一样,在传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差错。因此,需要采用正规的记谱法,曲谱的说明方式更加直观,便于清音的广泛传播。其次,在太和清音的教学上,应该多培养一些音乐教师,在各大院校选拔优秀的音乐毕业生,壮大师资力量。清音的传承任重道远,所以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共同肩负起传承清音的重任。最后,政府应多鼓励创作一些优秀的作品,太和清音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而且创新作品很少,因此,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总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太和清音的传承,加大对它的保护力度,这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1]中国戏曲集成编委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 [M].中国ISBN中心,1995.841.

[2]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M].中国ISBN中心,1993.309.

[3]赵胜蓉.发展清音演唱艺术的断想[J].四川戏剧,2007(02).

[4]程敏.安徽太和清音生存现状调查及发展断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J608.2

A

1007-0125(2016)07-0033-01

王依妮(1991-),女,汉族,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太和县清音太和
《山水清音》
《园林清音》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太和县人民医院
——智慧医疗助推高质量发展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但愿那爱心星火早燎原:记太和县关工委主任廉月富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
《山水清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