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鸡汤还要好胃口
2016-08-01溪赛萝
溪赛萝
何怀宏先生翻译的《沉思录》最为普及,自1980年代译出后,《沉思录》不知安慰了多少人的心灵。何先生曾在《读书》杂志上回忆当年的翻译:“我在1987年翻译它时,正是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尽管她是以92岁高龄辞世,亲友们心里的悲伤还是很难平复——是翻译《沉思录》渐渐抚平了我的心灵。”几乎每一个读《沉思录》的人都可以摘出许多这样的“金句”,用作座右铭或是各种社交平台的“个性签名”。
御制鸡汤
公元2世纪的罗马思想,一直被当作一碗皇帝“御制”鸡汤来饮用。这很大程度上是《沉思录》行文风格造成的。
学界一般公认,《沉思录》作者奥勒留从没想过要发表这些文字,而且这些文字并没有严格的组织架构,更像是奥勒留的私人日记,在处理国事之余,写下这些反思来督促和鼓励自己。如果把《沉思录》放在思想史中,就会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希腊古典时代的思想家的著作,不再注重系统地理论论证,而是絮语、感想、警句式地关注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它也不同于希腊化罗马时代以来的同类著作,比如塞涅卡书信和爱比克泰德论说集,《沉思录》不再假想读者是他人,从而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诲他人,而是细腻而感性地与自己对话。正是这种对“自我”的关注和对私人幸福状态的渴求,完美地贴合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使得现代人惊叹并感动于这个古代世界的知音。
以“自我”沟通古今的重要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他曾在其《性经验史》的第三卷《关注自我》中对《沉思录》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沉思录》的主题就是“关注自我”,它不再如同古代世界的整体氛围,强调公共性,相反,一个“主体”关注自身幸福是合适且正当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必须要有一套对个人生活管理的系统机制,“自我修养”实际是一套生活的技术。正如许多学者批评的那样,与其说福柯准确地还原了历史中的《沉思录》,不如说福柯准确地构造出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目的。现代人的焦虑困境,也恰恰是对《沉思录》鸡汤式阅读的基本前提。
“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
“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
“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守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
“因此每个人生存的时间都是短暂的,他在地上居住的那个角落是狭小的,最长久的死后名声也是短暂的。”
……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句子首先唤起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忙忙碌碌,无暇反思,身处巨大的信息流通之中,置身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之内,生活瞬息万变,命运琢磨不定。人们过着一种被撕裂的破碎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无力感。当《沉思录》指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对读者的征服就已完成了一半。然而,最重要的是,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解决方法在何处?
不可否认,心灵鸡汤式文字的源头本身带有心理学依据,甚至奥勒留所归属的斯多亚派在今天仍然扮演着类宗教的心理学治疗的作用。然而,烂俗化的心灵鸡汤式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办法提供真正的解决方法,在面对心理困境、生活困难时,无法在最深层次安慰心灵,从而丧失了一碗好鸡汤的真正作用。这也恰恰是阅读《沉思录》的最大阻碍。当我们沉浸、满足于字面上的“宁静”“安慰”时,却忘记了这些流行的警句大多是祈使句式,缺少论证,因而囫囵吞枣地跟着去做,就会发现,自己做不到这些警句所要求的。
自己和宇宙,部分与整体
奥勒留所提供的方法是哲学性的,正如同他在《沉思录》中所言:“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那么一个人靠什么指引呢?唯有哲学。”
学者对于《沉思录》中的斯多亚哲学的研究汗牛充栋,此处我仅谈谈一个重要的前提: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关系。奥勒留对很多问题的回答其实都是“回到本性”,或者“依据自然而生活”。当人们的意见和评价带来烦恼的时候,回到本性就不会受其所扰;当生死名望,利益得失带来忧虑恐惧的时候,回到本性和自然生活,就不会患得患失;知道自己的本性的能力限度,就不会有虚妄的欲求;明白自己本性的不变之处,就不会被变动的命运带走。
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本性?对于现代人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认识“本性”。现代人相信人是自我塑造而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干不成也要拼一拼,怎么可以退缩?因而人是没有限度制约的,没有本性的。这是现代人阅读《沉思录》所代表的古代哲学的最大困难所在。
对于《沉思录》而言,认识本性的关键在于认识自然。本性和自然在英文翻译中都是“nature”,在希腊文中都是“physis”。因而研究人的本性(伦理学)和研究自然界(物理学,physics)是一致的。观察宇宙的规律,才能了解人性的限度。现代化的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于城市化,城市生活使得现代人离自然越来越远,物理学和伦理学分野越来越大,这是理解《沉思录》的进一步困难。
《沉思录》中写道:“判断每一符合你本性的言行,不要受来自任何人的谴责或话语的影响,而如果说做一件事是好的,不要把它想作对你是无价值的……我按照本性经历所发生的事情,直到我倒下安息,直到我呼出的气息化为我每日吸入的那种元素,直到我倒在这块大地上……”
我们自己的本性就是共同的本性,所有的人类都分享着宇宙的本性,这因而使得我们聚在一起。宇宙的元素就是组成我们自己的元素,人类就是整个宇宙运转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平静地看待变化和死亡。宇宙本身有着运转的规律,有着绝佳的理性,斯多亚哲学把宇宙秩序也称之为神。那么宇宙给我们带来的所谓“不好”东西,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不好”实质上是宇宙秩序中绝妙的一环,维系着整个宇宙的完美规律。宇宙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宇宙的部分,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认识到自己的“本分”所在,认识到自己的部分和宇宙之间的关系,用自然指导我们的行为。怨天尤人,不过是由于智慧上并没到达认识宇宙的高度。
认识到了自己和宇宙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自身的限度需要认识宇宙秩序,那么宇宙秩序是什么呢?
这就牵涉到了斯多亚哲学乃至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研究,包括对于神的研究。《沉思录》有不少对于宇宙的研究,包括使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术语:“一切质料的东西不久就要消失于作为整体的实体之中,一切形式(原因)的东西也很快要回到宇宙的理性之中,对一切事物的记忆也很快要在时间中淹没。”古代的哲学是不分家的,很多学者都认为奥勒留虽然写下了一部自我叙述的警句集,但仍然体现着斯多亚哲学的整体性,伦理学、物理学以及逻辑学相互支撑,密不可分。
现代人正确地在《沉思录》里找到了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却过于“容易”地找到了答案。奥勒留提供的答案不是“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这更多的是一种修为之后的结果,真正的答案是:“环视星球的运动,仿佛你是和它们一起运行,不断地考虑元素的嬗递变化,因为这种思想将濯去尘世生命的污秽”。这也是所说的阅读《沉思录》的困难,因为《沉思录》以平实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罗马皇帝私人的哲学修为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静的生活,但是这却往往让我们忘记这样一个生活理想所需要的艰苦努力:“决不可放弃哲学”。想要喝到一碗真正的心灵鸡汤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这需要我们自身有一个好胃口。奥勒留所提供的心灵安慰和所有的哲学经典的理想一样:追求真理,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本性?
对于现代人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认识“本性”。现代人相信人是自我塑造而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干不成也要拼一拼,怎么可以退缩?因而人是没有限度制约的,没有本性的。
这是现代人阅读《沉思录》所代表的古代哲学的最大困难所在。